我们拥有五千年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所无法比拟的。当然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罗马文明乃至于玛雅文明也是世界上伟大的文明,但他们都先后中断了,唯一延续至今的只有我们中国。我们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可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怎么样呢?在座的都是搞文化工作的,我们心中都有数。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还不够完善、文化产品还不够丰富、文化贸易逆差还相当突出。那我们为什么偏偏要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呢?今天我想就这个问题从宏观上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与认识。 从国内来看,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30多年的历程中,我们对文化和文化建设,有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发展、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我们曾经有过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文化建设的教训,用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一手硬”“一手软”。这个大家都经历过,深有体会。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 在1991年的时候,我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进入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工作,刚上班不久,我的老家江西省文化厅在庐山召开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参加,我陪同康式昭司长一同前往。庐山图书馆馆长听说文化部来了人,就来会上找我们,说无论如何要请我们去庐山图书馆看看,我们便利用会议间隙去了一趟。 庐山是一座特殊的山,庐山图书馆也是一座特殊的图书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很多重要会议都在庐山召开。那一代领导人除了开会还要读书,因此庐山图书馆从其他地方调集了一些领导人要读的书。加之解放前很多西方资本家在此建造别墅,由于战乱主人走了,但房子和书籍都留了下来。所以,庐山图书馆的馆藏有其特殊的价值。当时的馆长徐效钢是一位严重烧伤的退伍军人,《人民日报》曾几次长篇通讯介绍他的事迹,非常不简单的一位同志。他就任馆长之后,搞了一个图书馆扩建工程,想把这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图书馆的条件改善一下,因为资金缺口,工程没法完工。我们去的时候,一楼二楼已经有老师在讲课,顶上渗漏的水用脸盆接着,滴答滴答地响。三四层的书库书都已经搬进去了,但因为楼封不了顶,这些珍贵图书在潮湿的空气中霉变。工作人员顺手拿了一本给我们看,里面有宋庆龄的签字,天头地脚还有她的英文批注,十分珍贵。书架上一些民国时期的报纸也都在霉变。馆长请我们去看看,目的是希望我们可以帮他们想想办法,但殊不知文化部也没有这方面的经费,我们也爱莫能助。最后图书馆的同志拿出一份东西,竟然是蒋介石当年盖庐山图书馆的手谕。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老蒋在庐山尚且盖了这座图书馆。我们新中国成立几十年了,这么重要的地方,这位馆长要改善一下这里的条件,就这么艰难!这样的事例我在文化部十年经历了太多太多,在座的有不少是从文化部过来的,包括我们文联的同志们,大家到地方、到基层,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慨。 当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文化建设的思路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从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的祝词中提出两个文明建设,到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再到“三个代表”的提出,一直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与文化的关系就十分密切)。十七大提出“两大一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两大”实际上更早是在文代会、作代会上就提出来了,“一新”是十七大正式提出来的。据说十七大的文件初稿拿到各省市、各部委征求意见,不少部委和省市就这句话提出了疑问。因为“新高潮”这类词语带有极左年代的色彩,建议是否删去。锦涛同志与起草组同志讲,经过再三考虑,还是保留了。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与“文化自觉”联系在一起,则是十七大召开前夕,即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提出来的。中央党校的讲话一般都认为是为党的代表大会定调子的。总书记讲话之后,《求是》杂志跟我约稿,要我以总书记的原话“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题写篇稿子。当时我在广州出差,完稿后交给杂志社。稿子送中宣部的领导审阅后,以“文化部党组的名义”在10月份第20期发表,正好是十七大召开期间。所以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在前面这样一个基础上提出来的,既水到渠成又有了提升和飞跃。当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长期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和战略任务。但是,有没有这样一个目标和任务是大不一样的。这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央全会对文化方面先后作出了三个“决定”(或者叫“决议”)。大家回顾一下,第一个是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第二个是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去年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第三个。第一个《决议》提出两个文明建设的互动关系: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且明确提出创作自由,学术自由,批评和反批评自由。温总理在作代会、文代会上与文艺家谈心就提到创作自由问题。2008年“五四”前夕,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也明确提出了“学术自由”。 第二个《决议》,最突出的一点是强调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而且明确提出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大剧院两项文化设施建设。两项具体的文化设施建设写进党的全会决议,这在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全国加大文化投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为在我们国家,高层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意识非常关键,高层没有这种意识很多事情就办不成。 第三个《决定》是就文化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门作出部署,最突出的亮点,一是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二是把文化产业培养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关于文化产业的问题今天不谈,还是来说说文化强国。我记得十几年前,当时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的王蒙同志以《我们应当树立文化大国的形象》为题,在“两会”期间作了大会发言。到1996年,第二个精神文明的决议出台之后很多省就提出要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王蒙同志跟我聊到这个情况时说“总算有了回应”,但是又不无遗憾地说,“文化大国”还是没有提出来。如今,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王蒙同志应当感到欣慰。这里之所以要回顾这段历程,是要说明建设文化强国这个战略思想和目标来之不易!这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经验的总结,思想的升华。 来源:光明日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