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爲什麼要建設文化強國(1)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9-24 17:29| 發布者: 沙坡| 查看: 1676|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我們擁有五千年歷史悠久、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所無法比擬的。當然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希臘羅馬文明乃至於瑪雅文明也是世界上偉大的文明,但他們都先後中斷了,唯一延續至今的 ...

我們擁有五千年歷史悠久、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所無法比擬的。當然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希臘羅馬文明乃至於瑪雅文明也是世界上偉大的文明,但他們都先後中斷了,唯一延續至今的只有我們中國。我們有悠久的傳統文化,可我們今天的文化建設怎麼樣呢?在座的都是搞文化工作的,我們心中都有數。我們的公共文化服務還不夠完善、文化產品還不夠豐富、文化貿易逆差還相當突出。那我們爲什麼偏偏要提出建設文化強國呢?今天我想就這個問題從宏觀上談一點個人的看法與認識。

從國內來看,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這30多年的歷程中,我們對文化和文化建設,有一個不斷解放思想、不斷探索發展、不斷提高認識的過程。我們曾經有過注重經濟發展而忽視文化建設的教訓,用小平同志的話說就是『一手硬』『一手軟』。這個大家都經歷過,深有體會。我在這裡舉一個例子。

在1991年的時候,我從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進入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工作,剛上班不久,我的老家江西省文化廳在廬山召開文化發展戰略研討會,邀請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參加,我陪同康式昭司長一同前往。廬山圖書館館長聽說文化部來了人,就來會上找我們,說無論如何要請我們去廬山圖書館看看,我們便利用會議間隙去了一趟。

廬山是一座特殊的山,廬山圖書館也是一座特殊的圖書館。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很多重要會議都在廬山召開。那一代領導人除了開會還要讀書,因此廬山圖書館從其他地方調集了一些領導人要讀的書。加之解放前很多西方資本家在此建造別墅,由於戰亂主人走了,但房子和書籍都留了下來。所以,廬山圖書館的館藏有其特殊的價值。當時的館長徐效鋼是一位嚴重燒傷的退伍軍人,【人民日報】曾幾次長篇通訊介紹他的事跡,非常不簡單的一位同志。他就任館長之後,搞了一個圖書館擴建工程,想把這座具有特殊意義的圖書館的條件改善一下,因爲資金缺口,工程沒法完工。我們去的時候,一樓二樓已經有老師在講課,頂上滲漏的水用臉盆接著,滴答滴答地響。三四層的書庫書都已經搬進去了,但因爲樓封不了頂,這些珍貴圖書在潮濕的空氣中霉變。工作人員順手拿了一本給我們看,裡面有宋慶齡的簽字,天頭地腳還有她的英文批註,十分珍貴。書架上一些民國時期的報紙也都在霉變。館長請我們去看看,目的是希望我們可以幫他們想想辦法,但殊不知文化部也沒有這方面的經費,我們也愛莫能助。最後圖書館的同志拿出一份東西,竟然是蔣介石當年蓋廬山圖書館的手諭。在那樣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老蔣在廬山尚且蓋了這座圖書館。我們新中國成立幾十年了,這麼重要的地方,這位館長要改善一下這裡的條件,就這麼艱難!這樣的事例我在文化部十年經歷了太多太多,在座的有不少是從文化部過來的,包括我們文聯的同志們,大家到地方、到基層,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和感慨。

當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對文化建設的思路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從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會的祝詞中提出兩個文明建設,到江澤民同志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三位一體再到『三個代表』的提出,一直到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提出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爲本,而以人爲本與文化的關係就十分密切)。十七大提出『兩大一新』――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兩大』實際上更早是在文代會、作代會上就提出來了,『一新』是十七大正式提出來的。據說十七大的文件初稿拿到各省市、各部委徵求意見,不少部委和省市就這句話提出了疑問。因爲『新高潮』這類詞語帶有極左年代的色彩,建議是否刪去。錦濤同志與起草組同志講,經過再三考慮,還是保留了。而文化大繁榮大發展與『文化自覺』聯繫在一起,則是十七大召開前夕,即2007年6月2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講話中提出來的。中央黨校的講話一般都認爲是爲黨的代表大會定調子的。總書記講話之後,【求是】雜誌跟我約稿,要我以總書記的原話『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爲題寫篇稿子。當時我在廣州出差,完稿後交給雜誌社。稿子送中宣部的領導審閱後,以『文化部黨組的名義』在10月份第20期發表,正好是十七大召開期間。所以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在前面這樣一個基礎上提出來的,既水到渠成又有了提升和飛躍。當然,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我們全黨和全國人民要長期爲之奮鬥的遠大目標和戰略任務。但是,有沒有這樣一個目標和任務是大不一樣的。這是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央全會對文化方面先後作出了三個『決定』(或者叫『決議』)。大家回顧一下,第一個是1986年十二屆六中全會,第二個是1996年十四屆六中全會,去年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是第三個。第一個【決議】提出兩個文明建設的互動關係:物質文明爲精神文明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精神文明又爲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並且明確提出創作自由,學術自由,批評和反批評自由。溫總理在作代會、文代會上與文藝家談心就提到創作自由問題。2008年『五四』前夕,胡錦濤總書記考察北京大學,也明確提出了『學術自由』。

第二個【決議】,最突出的一點是強調加大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完善文化經濟政策,而且明確提出國家博物館和國家大劇院兩項文化設施建設。兩項具體的文化設施建設寫進黨的全會決議,這在黨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對全國加大文化投入、加強文化設施建設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和引導作用。因爲在我們國家,高層的文化自覺和文化意識非常關鍵,高層沒有這種意識很多事情就辦不成。

第三個【決定】是就文化和文化體制改革專門作出部署,最突出的亮點,一是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二是把文化產業培養成爲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關於文化產業的問題今天不談,還是來說說文化強國。我記得十幾年前,當時擔任全國政協常委的王蒙同志以【我們應當樹立文化大國的形象】爲題,在『兩會』期間作了大會發言。到1996年,第二個精神文明的決議出台之後很多省就提出要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王蒙同志跟我聊到這個情況時說『總算有了回應』,但是又不無遺憾地說,『文化大國』還是沒有提出來。如今,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文化強國』,王蒙同志應當感到欣慰。這裡之所以要回顧這段歷程,是要說明建設文化強國這個戰略思想和目標來之不易!這是我們黨對改革開放這幾十年來經驗的總結,思想的升華。


來源:光明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