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记录史事,撰写史志,是为正确地总结国家和民族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从中得到借鉴,更好地做人,更好地办事,更好地治理国家。因为,只有很好地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从这个意义忠实记录史事,撰写史志,是为正确地总结国家和民族社会发展上说,历史是一条根,是一面镜,是一只船。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斯为至言。所以,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将学习历史作为必修课程的一部分,从小就明是非,辨忠奸,以历史英雄以自励,立报国之志;黎民百姓读史册,知史事,便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理,必要时就能为国家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直至生命;做官者知史事,不仅能够增强治国安邦的责任感,常常想到“青史留名”、“万古流芳”,或者“遗臭万年”的问题,对于促进廉洁奉公亦有一定的作用;学者研究史事,联系社会实际,可献治国良策,可写警世文章……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路程,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这就是在历史、唯物、辨证、求实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指导和影响下所形成的史志文化,及其历史作用。 史志文化对民族历史的进步,存在着一种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它既能创造物质财富,又能塑造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虽历遭劫难,然而却不像西方文明古国那样出现文化中断。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的精神,虽亦有落后而被外国列强欺辱之时,但却始终知道自己的祖先和自己的根之所在,因而越是在艰难困苦之中,就越是能够团结奋斗、自强不息,一定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甘于沉沦!凡此种种,都同中国重视述史,重视学习历史的史志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 注释 ①《乙》3350,《合》281。 ②《人》3016。 ③《前》78226;38226;2,《合》422。 ④《摭续》91。 ⑤《新唐书8226;朱敬则传》。 ⑥《左传8226;鲁襄公二五年》。 ⑦《新书8226;传职》。 (作者:曲辰 原题:《“胜王败寇”是颠覆史志文化的歪理邪说》,有删节 本文由国学复兴文化论坛供稿 刊载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 来源:中国网文化中国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