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南怀瑾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超越文化的局限(2)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2-10-9 16:28| 發佈者: 顺天道化| 查看: 1546| 評論: 0|來自: 海南日报

摘要: 2004年,南怀瑾移居中国上海,后移居到苏州,创建太湖大学堂。此举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这在某种程度上延伸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太湖大学堂 ...

2004年,南怀瑾移居中国上海,后移居到苏州,创建太湖大学堂。此举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这在某种程度上延伸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太湖大学堂建立后,吸引了正统高校的知名教授和政商两界的名流。在成人教学之外,学堂还有一个小学部。南怀瑾以实际行动践行对教育的理解。作为南怀瑾的“试验田”,这里不同于普通的民办教育,不涉及数理化,更强调古文、武术、中医等传统教育,以诵读和释义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传承文化的作用。

在解释创办太湖大学堂的原因时,南怀瑾表示,他想运用认知科学、生命科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研究与传播,挽回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危机。“凡事我但尽心,成功不必在我”,对于是否陈义过高的问题,太湖大学堂解释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超越文化的局限

在曾王君的眼里,“他年纪大,可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却像个小孩子,很活泼。饭桌上看他抽烟,是觉得很爽的样子。他曾闭关两次,又写了那么多传统文化的书,但在他身上我们却看不到传统文化的后遗症,不做作。”

对于南怀瑾的去世,华师国学研究院院长唐翼明感叹,如今这样的前辈越来越少了,季羡林先生走了,周汝昌先生也走了。中国学术界的大师,越来越少了,令人不胜“悲哀”。

1976年,根据南怀瑾演讲辑录的《论语别裁》在台湾地区出版,受到狂热追捧,到1988年时已再版高达18次之多;1990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论语别裁》等南怀瑾著作引进大陆,同样掀起“南怀瑾热”。时至今日,“南怀瑾”这个名字已经堪称“名播遐迩”,誉之者尊称其为“国学大师”、“一代宗师”、“大居士”;但围绕着他和他的作品的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毁之者直斥其“篡改三教混淆古今”。

关于《论语别裁》,学者张中行就曾撰文,从3个方面痛批了被称为“学兼儒道释”的台湾文化名人南怀瑾先生的著作《论语别裁》。他认为该书对《论语》原文的有些解释“不管语文规律,自己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这就笺注的路数说,或只是就胆量说,确是前无古人”。不过,在有的学者看来,对传统文化的诠释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事,需要不同的视觉给予解释,这样才符合学术发展的道理。

复旦大学教授朱维铮生前在谈及南怀瑾时表示,南怀瑾值得佩服的一点是,他有勇气讲出他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他未必懂但是他思考过”。

但面对各种质疑时,南怀瑾几乎没有相应的回应,这或许表明了他对质疑的态度。“他是豁达的,当然很有智慧,他也更是超越的,超越文化的局限……”在不少人眼里,南怀瑾以这样的形象影响着世人。王国平说,南怀瑾经历的事情很多,不管是怎样的质疑,他看得都很淡,甚至很少去谈论这些,在他看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南怀瑾的一生中,才能不断地创造,“南怀瑾先生把深奥的传统文化哲理融入生动的现实生活中,他给人们的不是教条,而是知行合一的道理和应用……”在网上亦有网友对南怀瑾如此评价。质疑或追随,对南怀瑾来说,都需要更多的智慧,建构在对传统文化的重建上,如此,文化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朱晓剑)


来源:海南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