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诚信培育是中国全面融人世界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并最终全面融人世界发展的格局中。一方面,中国加人WTO等国际性组织,是我国政府在全球经济体系范围内诚信度和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政府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国要想在这些国际性平台上增强竞争力,诚实守信是必然的选择。WTO等国际性组织有着完善的“游戏规则”,加人其中,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并按照加人时的承诺行事。我国成功加人W TO等国际组织,这些国际组织也衡量着我们的信用水准。然而,我国目前的信用基础相对薄弱,对未来产生的消极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因此,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诚信培育,建立切实可行的诚信社会体系,就自然成为我国全面融人世界的客观要求。
三、诚信培育的方法与途径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诚实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200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作为新时期全社会大力提倡的基本道德规范。当代社会诚信培育,是一个长期、复杂、渐进的过程。笔者以为,中国社会在当前形势下,加快诚信培育的步伐,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讲诚信的良好氛围。诚信培育是一个系统的建设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诚信培育要从娃娃抓起,努力塑造中华民族以诚信为基础,以勤劳勇敢为两翼,以自强不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报刊、影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使各行各业都把诚信作为修身立业的根本。各部门各单位都大力宣传诚信的先进典型和培育诚信社会的意义;有关部门在组织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活动时,应将诚信教育的内容涵盖其中并作为一项硬性考核指标,不断增强人人都讲诚信的自觉意识行为。对于在政治上、经济交往中弄虚作假坑民损民的人和事,要坚决揭露,狠狠打击,并向社会和人民公布。通过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以诚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以及信用缺失为耻的社会风气,使缺乏诚信品质的人,难于在市场经济中立足和发展。 其次,诚信的培育要靠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制度的规范强调责任,承担责任是履行诚信的保证。任何人都是环境的产物,都有社会的局限性。诚信的重建不可能仅依靠个人的道德自律就可以达到,它在很大的程度上要靠制度和机制的强有力的保障。虽然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它与其他道德规范一样,主要依靠传统习惯、家庭和社会教育、社会舆论、人们内心信念以及自觉自愿的实践等因素来维系。但事实上它也必须由社会的刚性法律制度来保障。历史上对社会伦理道德的维护,从来都是以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制度作为后盾的。因此,健全制度是保证诚信培育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和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再次,构建一套完善、有效的社会诚信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原则,也是一种体制要求。诚信体系的建立应当从道德建设和体制建设两个方面人手。就体制建设而言,它要求建立一套完备的社会信用体制,包括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各种市场手段的运用。这种体制的基本功能在于:让诚信者受益,让背信者受罚,以此来确保市场主体践履诚信而保持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就道德建设而言,它要求建立一整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道德规范,并要求全社会公众普遍接受这种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并且内化为潜在的道德需求,在行为上自觉外化为诚信的道德实践。由于诚信道德体系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道德基础,因而更加具有基础性的意蕴。 最后,建设诚信政府,抓好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政府信用问题对整个社会的诚信培育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它直接影响和左右社会的诚信环境。政府作为全社会公共管理者的定位,决定了政府是否诚信,既是营造良好社会发展环境,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条件,也是在全社会培育诚信的关键一环。古语道:“得民心,斯得民矣。”在今天,诚信已经成为政府获得民心的首要条件。为此,必须建设诚信政府,切实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政府信用程度。各级政府及部门要严格遵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切实做到格尽职守,有诺必践,不断提高政府的信用度,消除失信于民的现象;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到言必信,信必果,带头做诚信公民。这对社会诚信培育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作者:伍思文) 来源:青年参考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