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浅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认识论抱负(1)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2-10-18 23:45| 發佈者: 偷月| 查看: 1515|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报

摘要: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自80年代以来,逐步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从其称谓来看,SSK与社会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思想渊源可以直接追溯到科学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的传统,因此在科学哲学家看来,SSK的 ...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自80年代以来,逐步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从其称谓来看,SSK与社会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思想渊源可以直接追溯到科学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的传统,因此在科学哲学家看来,SSK的社会学抱负是显而易见的。同时,SSK最初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是以一种“反科学”的姿态出现的,很多学者将SSK看作是一种解构科学客观性的事业来看待。所以,更多关注它对传统科学哲学的背离以及对传统科学观的批判,这事实上忽略了SSK的认识论抱负,以及SSK对认识论的一种积极贡献。近来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认识论抱负,开始挖掘其完全不同于传统认识论的研究进路对知识本性问题所作研究的重要意义。 
    SSK有着强烈的认识论抱负,其核心主张是以一种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方式对科学知识进行描述性研究,并得出科学知识产生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结论。 
    SSK的这种认识论抱负早在知识社会学的代表人曼海姆那里就有体现。曼海姆希望用社会学的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思想。由于深受德国思辨哲学的影响,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带有极强的认识论色彩,他希望通过经验调查、描述和结构分析来说明社会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影响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通过认识论方法考察社会与思想的关系。他试图表明,构成知识信念的是社会而不是个人,主张知识社会学应关注社会环境,而不应仅局限于对个人思想的关注。因此知识社会学的任务是:“通过大胆的承认知识与存在之间的关系,来解决知识受社会制约的问题,并用它们来检验我们的理论。……知识社会学的目标就是将得出的结论变为最可靠的真理,因而更接近于把握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论。 
    SSK继承了知识社会学的这种哲学旨趣,并进一步将“知识”范围扩大,把一直被知识社会学排除在外的科学知识也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在SSK看来,要想对知识的本性问题作全面的考察就不能将科学知识置于这种分析之外。一直以来,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哲学家都认为,与文学、艺术、宗教相比,科学知识在认识论上具有特权地位,科学知识的内容本身,即科学理论,不受社会历史和环境因素直接影响,是完全由自然界决定的,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镜式反映。“科学知识理应排除在社会学分析之外,免于社会学劫难”。但随着发现语境和辩护语境二分的消解,奎因对观察语言和理论语言区分的批判使得科学知识的认识论特权地位岌岌可危。 
    受这些思想影响,SSK认为个人的经验和理性不是知识何以产生的有效来源,“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既不表示它的个体成员们的感觉经验,也不表示可以称之为他们的动物性知识之总和的知识。因此我们的文化所具有的知识―正像它在我们的科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一一并不是关于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为自己而经历或者学习的某种实在知识。……是编织而成的故事”。因此社会学因素对于科学知识是决定性的,科学知识与其他知识形态一样都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它不能免于社会学的拷问,因而也必须接受社会学的分析。 
    所谓社会学的分析就是对科学知识的具体产生进行经验研究。在此前提下,他们或者关注科学争论如何受到利益驱动,或者将争论还原到历史语境之中,或者讨论争论结束的机制,或者从人类学视角在实验室这个特殊的语境中描述科学知识是如何产生的,以局外人的眼光和术语描述实验室生活。虽然SSK内部各个学派之间在观点和研究进路上存在很大差别,甚至对于一些问题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但是他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1.知识何以可能:从知识如何为真到知识如何建构 
    SSK首先关心的是“知识何以可能”,“知识的有效性如何”的问题。在这一点上,SSK与近代认识论一脉相承。我们知道,近代认识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人如何获得知识,关注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客观有效性的问题,而在当代认识论研究中,主流的学派更加注重对知识之所以成为知识的辩护条件的研究,使得辩护成为当代分析认识论的核心问题。奎因所倡导的“自然化的认识论”事实上表明,认识论的中心任务要发生改变,从一种规范的认识论走向一种描述的认识论。奎因之后,当代认识论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多元的趋势。SSK尽管是社会学分支,但由于它的对象是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所以它不仅仍然具有认识论抱负,而且也与社会认识论结合,具有规范性的抱负。它主要从社会的维度探讨了知识的产生。在实践中,SSK将“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转化为科学知识在生产的语境中,是如何被科学家共同体社会建构出来的。因此,知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问题也必须回到知识生产的语境中考察。 
    围绕这一问题,SSK内部学者的研究进路和观点并不相同。爱丁堡学派代表人物巴恩斯和布鲁尔主要是在知识与社会环境条件、社会结构的互动中考察知识的产生和有效性问题。他们认为,以往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知识与信念的区别预设了知识的真实性,这样就等于将知识等同于永恒的真理。但从其产生看,知识并不是真信念,知识必定会受到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等外在影响,它是与特定背景或语境中进行的特定实践或程序相联系并通过学习获得或继承的,在此意义上说,知识是一种文化产品。 

    在知识的有效性问题上,布鲁尔和巴恩斯首先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知识解释模式进行了批判,并指出,无论经验主义还是理性主义都是建立在对个人经验和理性分析的前提之上,由于个人经验和理性所固有的问题并不能为知识提供可靠的前提。知识的可靠性不是通过个人的辩护得到的,而是依赖于集体的权威。知识的可靠性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需要也必须接受社会学的分析,科学知识也不能除外。 
    实验室研究学派则深入科学知识产生的语境―实验室中,以一种人类学和民族志的方法考察科学知识具体的产生过程,并考察了知识产生过程中科学家的选择与决定如何与知识相关,将“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转化为科学知识是如何在实验室中被生产出来的,在知识生产的过程中,叨耳些因素参与了知识的建构。由于实验室中生产的知识有很强的语境相关性,因而对其进行辩护也必须回到实验室的生产语境中进行。 
    2知识的属性:知识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不是普遍的而是语境的 
    知识的属性问题具体而言是指,知识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是普遍性的还是语境性的,这涉及到SSK从根本上如何看待知识。这个问题构成了SSK关于知识理论的一个核心,同时也是其论证经验方法合理性与必要性、主张一种社会认识论的前提和基础。 
    当代传统认识论认为知识与信念是相分的,将知识界定为一种经过辩护的真信念。无论理性主义传统还是经验主义传统都将个人看作获得知识和对知识进行辩护的单元。所不同的只是理性主义传统将理性(推理规则)看作知识的来源和可靠性的基础,而经验主义传统将个体经验看作知识的来源和可靠性基础。因而,在SSK看来,传统认识论是一种个体主义的认识论,这种认识论并不能对知识的来源和有效性(特别是科学知识)进行很好的说明。 
    SSK认为个体的经验和理性都不能为知识提供可靠的基础。知识只是存在于一定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中的信念系统。“信念产生于一定的环境和文化之中,因而不可能超越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同时社会文化环境又会随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人,对相同的事物就会有不同的信念,没有任何一种关于自然的信念是准一合理或是准一的真理”。于是就产生了自然信念的多样性,这与维特根斯坦所表达的“语言游戏”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维特根斯坦把语言看作一种实践,语言的使用就像做游戏一样,处于不同“语言游戏”中的人会有不同的语言,遵循不同的游戏规则,因而“语言游戏”具有多样性。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的思想不仅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还表明了语言的社会性。维特根斯坦指出,“不存在私人语言”,由此推知,知识也一定是在某一共同体内成员所共同享有的。由此,巴恩斯将知识界定为已被群体接受的信念,而不是正确的信念。同时,巴恩斯指出,科学知识与其他知识一样,也是一种信念体系,因而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任何术语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会有意义,而这种语境必须是群体共享的语境,私人语言在这里是没有价值的。在这个意义上,巴恩斯指出:“事实是被集体界定的,任何知识体系由于其制度特征,必然只包含集体认可的陈述。 
    爱丁堡学派另一代表人物布鲁尔也在对个体主义认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表明,“对于社会学家来说,人们认为什么是知识,什么就是知识。知识由信念组成。社会学家关注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被人类群体制度化的,或者被人类群体赋予了权威的信念。我们用‘知识’这个语词来专门表示得到集体认可的信念”。诺尔一塞蒂纳也指出:“专业成员的团体是科学中社会和认知组织的相关单位。”从而强调“认知共同体”是科学认知的基本单元。 
    由上述关于知识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SSK否认个体是获得知识和辩护知识的有效单元,个人的经验和理性不足以保证知识的有效性。知识只是一种得到集体认可的信念系统,它植根于社会文化之中,被某个共同体所拥有和承认,在这个意义上说,知识是集体的,而不是个人的。对知识的考察必须关注社会因素在何种程度上对知识的内容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知识不是一种经过辩护的永久不变的真信念,而是作为一种具体的、特定条件下的认识结果而存在,是在特定社会情境之中形成并通过一个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它们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群体在特定社会维度影响下,针对当时当地的客观对象所形成的认识,因此不具有普遍有效性。知识不可避免地具有一种语境性。因而在SSK的视野中,知识是一种集体所有的知识,是一种语境中的知识。对此,科尔在《科学的制造》一书中引用了科学史家杰佛达・埃尔卡的说法:“对于事物和客观科学真理,为没有上下文的依赖关系进行辩护,为没有文化依赖关系的随意信仰辩护,这就等同于信神和信鬼。” 

    实验室研究派也通过自己的研究表明:科学事实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建构出来的,这种建构具有很强的语境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科学知识并非纯粹理性的产物,而是渗透着商谈和决定的结果。科学成果只是以一种去语境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科学知识本身是与语境相关的,是一种地方性的知识。 
    3.重视知识产生过程:用回到科学实践代替语言分析 
    尽管SSK对知识的关注是与传统认识论一脉相承的,但在研究进路上,却代表了一条不同于传统认识论的方式。SSK从社会维度切入知识问题的研究,关注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产生的具体情境、知识有效性辩护中存在的社会因素等问题,对科学知识进行因果性说明,这些都与传统认识论形成了鲜明的差别。也正因如此,SSK受到更在多来自传统科学哲学和认识论内部的漠视和敌意。 
来源:光明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