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三节 宗教與現代社會

宗教密钥作者:徐彦卿发布:漢文堂

2019-11-6 20:41

宗教,產生於手工業時代。其理論基礎是古代神話,其所保存的許多文化形式,也自古代而來。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化非常快。人類的人文很難跟上這種快節奏的外部變化。因此,現代社會凸現出許多人文道德問題。針對此類問題,許多人認為是宗教的缺失,才使問題如此嚴重。但另一方面,宗教矛盾及戰爭並未停止,三十年來,基督教、佛教等在中國獲得了極大的發展,這兩大宗教今天在中國都有上億信眾,但社會反氣有因為宗教徒的增加而改善嗎?宗教與現代社會的衝突,也很難用一句道德缺失概括。

首先,由於科技的發展,許多宗教神學被科學所破解,古代人們將風雨雷電等許多自然現象,認為是神的力量。但今天很容易用科學解釋這類自然現象,在宗教神學被科學一一證偽的情況下,自然有許多人放棄宗教,轉而相信科學。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出來後,許多基督徒因受不了價值觀的崩塌,而選擇自殺。既然宗教神學被證偽,那麼宗教徒所遵循的宗教道德,便沒有了基礎,因此,宗教徒犯罪,今天並不是新鮮事。

宇宙之大,早已超出人類的想像力

宇宙之大,早已超出人類的想像力,宗教徒怎麼腦補,也不可能用宗教解釋宇宙間的科學。

其次,宗教所要求的信徒行為守則,大多誕生於手工業時代,未必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比如宗教徒生病可能依然用宗教儀式治療,而放棄現代醫學的治療。因此而造成患者死亡,這種例子今天仍時有出現。再比如伊斯蘭教徒的『大小淨』,依然用傳統的水洗方式,而不用廁紙,因此帶來的衛生問題,曾使英國一家『哈啦』餐館出現顧客集體食物中毒。伊斯蘭教徒向往的生活,就是回到穆罕默德的生活方式,倘若如此,人類社會還能發展嗎?

近些年,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受人重視,出現了不少讀經學堂。其中也有佛教徒開辦的讀佛經的『讀經學堂』。學堂要求兒童每天念N遍『阿爾托佛』,以得到『福報』。家長們對此也信以為真。直至有一天,一個九歲的女孩對媽媽說『我要出家』。家長才意識到問題。

常伴青灯古佛前

有些人因對宗教的虔誠而一生清貧,也許他們內心是快樂的。但這生活模式只能隱跡於社會的角落,若社會普遍效仿,則人類將回到手工業時代。

翻閱歷史,你會發現,人們因為趨吉避凶而選擇皈依宗教,但宗教除了給人精神上的慰籍外〔實際上,這還只是宗教理論的副作用〕,對人們的生活,並無多少幫助。相反,宗教戰爭送許多教徒戰死疆場,使許多國家、民族飽受戰亂之苦。人因求生而皈依宗教,而宗教送他們去死。然後告訴後來者:他們死的很光榮,他們的靈魂將受到神的眷顧。所以,你們要效仿他們。然而,戰爭的最大獲利者是誰?不是已經死亡的人,而是發動戰爭的宗教領袖。

大多數宗教徒是學識不高的人,比如美國至今還有人認為大地是平的,而非球形,並成立了『地平黨』,要共同揭穿科學家的『謊言』。東方也依然有許多宗教徒相信神佛的存在,這類人大多對科學沒有深入的了解,缺乏足夠的學識基礎,因而也缺乏相對嚴謹的邏輯思考能力。因此他們可能將一個宗教主張不假思索的無限制執行。比如『放生』,單純的放生,確實是愛心的表現,但如果是一地區的外來入侵物種,或者放生的就是有害物種,那造成的傷害可能比直接殺生還要大。再比如『寬恕』,其對象應該是真正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懺悔的人,但當氾濫的寬恕成為人們沽名釣譽的方式時,許多惡徒也被寬恕,進而繼續危害著他人。這些新的受害者,是否算是受害於這些沽名釣譽的寬恕者?『放生』、『寬恕』本是美德,但必需有一定的智慧去辯證運用。

沒有宗教,人類的道德怎樣約束?

有許多人懷著這樣的認識:沒有宗教,人類的道德便會不可避免的下滑。確實,沒有宗教的約束,一些人的行為更趨向於犯罪。但這類人並不是因為宗教而有了美德。只是將自己犯罪的機會留給了宗教,宗教徒『積德』的處世理念,只是一個偽裝的道德。現代社會的教育,大多用利己主義激發人的主動性,使人能夠努力工作,雖然同時也為社會創造了財富,但其主觀能動的本質,是利己主義。這種利己主義,一旦缺少道德和法律約束,確實很容易使人走向犯罪。而宗教洽是約束了信徒利己的犯罪。但宗教是從利己主義出發,建立一套宗教神學邏輯,改變信徒的外在行為。而其本心,並未改變。只是把潛在的利己犯罪,轉變成潛伏以待為宗教犯罪,從而獲得宗教神學方面的利己。

真正的道德,是孟子說的『見孺子將入井,必生惻隱之心』而不求回報的道德。這種道德,並不依托於對鬼神的膜拜,也不依托於某種玄之又玄的宗教哲學。而是將人類天性中群體觀念的本能,進行激發。其本身出於人類本能中對群體成員的認同能力,進而產生的對群體弱小者的同情心。這種教育,需要受教者學習較深的人文學識,並能夠認識到道德本身也是符合利己主義的,只是更大格局上的利己。比如一個人樂於助人,自然能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因而也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幫助,進而有利於自身的發展。但這種對個人的利好反饋,需要較大的格局和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反之,若損人利己,短期內確實能獲利,但必同時得到許多人的怨恨,進而將來受到人們阻撓破壞的可能性就更大。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正是如此。這是一種看的見的『因果』,一種不依托於鬼神崇拜的因果,一種可以被現代社會學所統計的因果。

但實踐中,建立這種全面認知,從而使人自內而外的向善,比宗教用簡單的神學邏輯改變人的行為,要困難的多。因為有些人連課本裡最基礎的知識都學不好,指望他們能接受較全面的人文教育,產生大格局的邏輯思維,確實是天方夜談。但中國古代社會的實踐經驗是:政府建立相應機制引導社會推崇這些真正有道德者,由於人類本身的群體從眾效應,得以在社會建立一個廣泛的較高的道德輿論,從而加大犯罪成本,在法律之前,先建立一個道德高墻。這種模式,今天仍然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因為,這是不依托於鬼神崇拜的,可以與科技時代相結合的模式。

未来世界

科学描述的未来世界

人類的道德若一直靠宗教來維繫,會引領我們走向星辰大海嗎?

當伽利略用望遠鏡望向深空,發現神並不在那裡,有人說神在更遙遠的地方。當牛頓計算出地球繞太陽旋轉,其實是慣性作用,而不是神在推動,有人說神啟動了地球的第一次轉動。當愛因斯坦用相對論計算出宇宙來自一場大爆炸,其後一切都是自然的,與神無關。有人說宇宙大爆炸是神啟動的。

隨著人類認識的發展,神正在逐步失業。若有一天宇宙大爆炸也能用科學解釋,那神將徹底被解雇。但也許永遠不會有那一天,因為我們就生活在宇宙之中。『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有宗教徒振振有詞的說:沒有宗教,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對生活就會徹底失去希望。而宗教能給他們帶來希望,給他們活下去的支撐。這種言論似乎有理,但卻混淆了概念。宗教讓人們將希望寄託於神,但到底哪個宗教的神才是真正可以寄託的?宇宙之浩瀚,即使存在多個創世神,也不可能因為一個渺小的地球,使創世神們爭鬥千百年。唯一的解釋是,這些所謂的創世神都是假的,是宗教主人為編出來的曠世謊言。

這是把宗教與信仰直接等同的詭辯。

沒有信仰的人,確實容易受功利及困苦的影響,但是,有宗教信仰的人,雖然在精神上得到一定的豐富,但其功利之心,卻有增無減,其實際上受到的思想鉗制,比沒有信仰的人更加嚴重。讀者可以向身邊的宗教信徒及無宗教信仰的人講述同一個學術觀點,你將會發現,宗教信徒的接受能力比普通人低得多,他們往往囿於宗教教義,而無法基於教義以外的思維去理解這些觀點,而且,他們往往會將這些觀點與宗教教義對比,評論。

相比之下,人文信仰、祖宗信仰,不但能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也更容易解放人們的思想、思維,鼓勵人們立足現實,積極面向生活。

科學永遠有等待解釋的問題,我們可以暫將這些歸為神的創造。這個神,是造物主之神。他不需要渺小的人類提供微不足道的精力、財力去供奉,只需要我們愛護他創造的自然世界。畢竟地球在宇宙中的大小,比一粒沙子與大海的比例還要懸殊。你希望得到一隻螞蟻的供奉嗎?你會因為得到一只螞蟻供奉的一粒米,而去『保佑』它嗎?如果你不會,那麼造物主又怎麼會專注於佑護一粒沙子中的億萬生靈中的一個你?

敬鬼神而遠之,可謂智矣。』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