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3 20:24
禅门五宗
南岳让禅帅法嗣南岳,下三世百丈海禅师,四世沩山灵天师,五世仰山慧寂禅师,称沩仰宗。南岳下四世黄蘖希运禅师,五世临济义玄禅师,称为临济宗。青原思禅师法嗣青原,下六世曹山本寂禅师,七世洞山道延禅师,称为曹洞宗。青原下五世德山宣鉴禅师,六世雪峰义存禅师,七世云门文偃禅师,称为云门宗。青原下八世罗汉琛禅师,九世清凉文益禅师,称法眼宗。凡五宗,今天下惟曹洞、临济为盛。
佛入中国
汉明帝梦金人长丈余,飞空而下。访之群臣,傅毅曰:『西域有神,其名曰佛。』乃使蔡等往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由是教流中国。
象教
如来既化,诸大弟想慕不已,遂刻木为佛,瞻敬之。杜诗曰:『方知象教力。』
优昙钵
【法华经】:是人希有过于优昙钵。优昙,花名,应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
般若航
清凉禅师云:『夫般若者,苦海之慈航,昏衢之巨烛。』
兜率天
【法苑珠林】:兜率天雨摩尼珠,护世城雨美膳,阿修罗天雨兵仗,阎浮世界雨清净。雨者,被其惠,犹言赐也。
西方圣人
【列子】:太宰馕士鬃樱骸笆胛圣人?』子曰:『西方有圣人,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不二法门
【文选】:文殊谓维摩诘曰:『何为是不二法门?』摩诘不应,文殊曰:『乃至无有文字言语,是真入不二法门。』
即心即佛
【传灯录】:有僧问大梅和尚见马祖得个恁么,大梅曰:『马祖向我道即心即佛。』曰:『马祖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大梅曰:『这老汉惑乱人,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白于马祖,祖曰:『梅子熟矣。』
舍利塔
【说苑】:阿育王所造释迦真身舍利塔,见于明州鄞县。太宗命取舍利,度开宝寺地,造浮屠十一级以藏之。
沙门
【汉记】:沙门,汉言『息心』,息欲而居于无为也。梵云『沙门那』,或曰『桑门』,汉言『勤息』,译曰『勤行』。又曰『善觉』,又称『沙弥』,又称『比丘』。秦言『乞士』,又曰『上人』。
苾刍
【尊胜经】:苾刍,草名,有五义:生不背日;冬夏常青;性体柔软;香气远腾;引蔓旁布。为佛徒弟,故以名僧。
紫衣吏
【史略】曰:唐武则天朝,赐僧法朗等紫袈裟。僧之赐紫衣,自武后始。
五戒
凡出家,师已许之,乃为受五戒,谓之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传灯
释书以灯喻,谓能破暗也。六祖相传法曰传灯。今有【传灯录】。杜诗曰:『灯传无白日。』
飞锡
【高僧传】:梁武时,宝志爱舒州潜山奇绝,时有方士白鹤道人者亦欲之。帝命二人各以物识其地,得者居之。道人以鹤止处为记,宝志以卓锡处为记。已而,鹤先飞去,忽闻空中锡飞声,遂卓于山麓,而鹤止他处,遂各以所识筑室焉。故称行僧为飞锡,住赠为卓锡,又曰挂锡。
祝发
贺僧披剃从教,顶相堂堂。【唐书】:『祝发草。』僧剃发曰草。
檀那、檀越
梵语陀那钵底,唐言施主称檀那者,即讹『陀』为,『檀』,去『钵底』,故曰檀那也。又称檀越者,谓此人行檀施,能越贫穷海。
伊蒲馔
后汉楚王映诣阙以缣赎罪,诏报曰:王好黄老之言,尚浮屠之教,还其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馔。
风幡论
【传灯录】:六祖惠能初寓法性寺,风扬幡动。有二僧争论,一云风动,一云幡动。六祖曰:『风幡非动,动自心耳。』
传衣钵
五祖欲传衣钵,乃集五百僧谓曰:『谁作无像偈,即付与衣钵。』首座云:『身似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何处染尘埃?』慧能改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惊曰:『此全悟道,脱然无像,且无虑矣。』即以法宝及所传袈裟,尽以付之。
得真印
梁达摩奉佛衣来,得道者传付以为真印。六祖卢惠能受戒韶州,曹溪说法,乃置其衣而不传,后谥为大鉴。
杨枝水
佛图澄天竺人,妙通玄术,善诵咒,能役使鬼神。石勒闻其名,召试其术。澄取钵盛水烧香,须臾,钵中生青莲花。勒爱子暴病死,澄取杨枝洒而咒之,遂苏。披襟当箭【传灯录】:石巩和尚常张弓架箭,以待学者。义思禅师诣之,石巩曰:『看箭!』师披襟当之。巩笑曰:『三十年张弓架箭,只射得半个汉。』
一坞白云
广严院咸泽禅师逍遥自足。僧曰:『如何是广严家风?』师曰:『一坞白云,三间茅屋。』
安心竟
可大师问初祖达摩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可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了不可得。』祖曰:『与汝安心竟。』
求解脱
信大师礼三祖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祖曰:『谁缚汝?』曰:『无人缚。』祖曰:『既无人缚,何更求解脱乎?信于言下有省。』
入门来
世尊见文殊立门外,曰:『何不入门来?』殊曰:『我不见一法,在门外何以教我入门来?』
再转法轮
世尊临入涅槃,文殊请佛再转法轮。世尊咄云,『吾住世四十九年,不曾有一字与人。汝请吾再转法轮,是谓吾已转法轮耶?』
汝得吾髓
达摩将灭,命门人各言所得道。副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师曰:『汝得吾皮。』总持曰:『我今一见,更不再见。』师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所见无一法可得。』师曰:『汝有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
不起无相
般若尊者问达摩:『于诸物中何物无相?』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
洗钵盂去
僧问赵州,学入初入丛林,乞师指示。州曰:『吃粥了也未?曰:『吃了也。』州曰:『洗钵盂去。』其僧乃悟入。
使得十二时
僧问赵州:『十二时中如何用心?』师曰:『汝被十二时使,老僧使得十二时。』
天雨花
梁高僧讲经于天龙寺中,天雨宝花,缤纷而下。徐玉泉赠诗云:『锡杖飞身到赤霞,石桥闲人坐演三车三车谓三乘,大乘、小乘、上乘。一声野鹤仙涛起,白昼天风送宝花。』
石点头
梁有异僧玉生者,又名竺道生,人称曰生公。讲经于虎丘寺,人无信者。乃聚石为徒,坐而说法,石皆点头。
龙听讲
梁有僧讲经,有一叟来听,问其姓氏,乃潭中龙也,云『岁旱得闲,来此听法。』僧曰:『能救旱乎?』曰:『帝封江湖,不得擅用。』僧曰:『砚水可乎?』曰:『可。』乃就砚吸水径去,是夕大雨,水皆黑。
离此壳漏子
【传灯录】:洞山良价和尚将圆寂,谓众曰:『离此壳漏子,向什么处相见?』众不对,师俨然坐化。
只履西归
后汉二十八祖达摩,中天竺国佛法,起自初祖迦叶尊者,至达摩乃二十八祖。梁武帝天通元年始至中国,是为东土始祖,端居而逝。后三载,魏宋云使西域,归遇师于葱岭,手持只履,翩翩独逝,问师何往,曰:『西天去。』明帝启其圹,惟一革履存焉。
阇维荼毗
天竺第九祖入灭,众以香油旃檀阇维真体。僧亡火化曰阇维,又曰荼毗。东坡宿曹溪,借【传灯录】读,灯花落烧一僧字,即以笔记台上:『曹溪夜岑寂,灯下读传灯。不觉灯花落,荼毗一个僧。』
截却一指
天龙合掌顶礼拜问于古德,曰:『敢问佛在何处?』古德曰:『佛在汝指头上。』天龙竖一指朝夕观看。古德从背后截去其一指,天龙豁然大悟。后人曰:『天龙截却一指,痛处即是悟处。』
吃在肚里
有老僧吃饭,人问之曰:『和尚吃饭与常人异否?』僧曰:『老僧吃饭,口口吃在肚里。』
放生
北使李谐至梁,武帝与之游历。偶至放生处,帝问曰:『彼国亦放生否?』谐曰:『不取亦不放。』帝大惭。
海鸥石虎
佛图澄依石勒、石虎,号大和尚。以麻油涂掌,占见吉凶数百里外,听浮屠铃声,逆知祸福。虎即位,师事之,时谓澄以石虎为海鸥鸟。
帝言日中
虎丘生公于石上讲经,宋文帝大会僧众施食,人谓僧律日过中即不食。帝曰:『始可中耳。』生公曰:『日丽天,天言中,何得非中?』即举箸而食。
碎却笔砚
李泌在衡山事明瓒禅师,师瓒云:『欲学道者,先将笔砚碎却。』
六道
释家有六道轮回之说,曰天道、人道、魔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捱日庵
善导和尚庵名捱日,示众云:『体此二字,一生受用。』
抱佛脚
云南之南一番国,俗尚释教。有犯罪当诛者,趋往寺中,抱佛脚悔过,愿髡发为僧,使贳甚罪。今谚曰:『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本此。
九日杜鹃
唐周宝镇润州,知鹤林寺杜鹃花奇绝,谓僧殷七七曰:『可使顷刻开花副重九乎?』七七曰:『诺。』及九日,果烂熳如春。
摩顶止啼
宋安东人娄通者,生有异相,掌中一目,中指七节,长为承天寺僧。尝召入大内,适仁宗生,啼哭不止,摩其顶曰:『莫叫,莫叫,何似当初莫笑。』啼遂止。
玉带镇山门
了元号佛印,住金山寺,苏轼访之。了元曰:『内翰何来?此间无坐处。』轼戏曰:『借和尚四大作禅床。』了元曰:『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轼投以玉带镇山门,了元报以一衲。
白土杂饭
新罗国僧金地藏,唐至德间渡海,居九华山,取岩间白土杂饭食之。九十九日忽召徒众告别,坐化函中。后三载开视,颜色如生,舁之,骨节俱动。
涤肠
小释迦保昌黎氏子,九岁入山,精修五载得悟。一日归省其母,啖之肉,出至溪中,以刀刳肠涤净,唐赐号澄虚大师。
释解
文通慧姓张,弃家祝发,师令掌厕盥盆。忽有市鲜者沃于盆,文偶击之,仆地死。文惧,奔西华寺,久之,为长老。忽曰:『三十年前一段公案,今日当了。』众问故,曰:『日午自知之。』一卒持弓至法堂,瞠目视文,欲射之。文笑曰:『老僧相候已久。』卒曰:『一见即欲相害,不知何仇?』文告以故,卒悟曰:『冤冤相报何时了,劫劫相缠岂偶然,不若与师俱解释,如今立地往西天。』视之立逝矣,文即索笔书偈而化。
冤家亦生
宝志,梁武帝师事之。皇子生,志曰:『冤家亦生矣。』后知与侯景同日生。
正大衍历
一行从普寂禅师为徒。唐玄宗召问曰:『卿何能?』对曰:『善记览。』即以宫人籍试之,一无所遗,玄宗呼为『圣人』。汉洛下闳造大衍历云:『历八百岁当差一日,有出而正之者。』一行当其期,乃定大衍历。
雨随足注
莲池名宏,沈氏子,为诸生,辞家祝发。见云栖幽寂,结茅以居,绝粮七日,倚壁危坐。云栖多虎,皆远徙。岁旱,击木鱼循田念佛,雨随足迹而注。人异之。遂成兰若,专以净土一门普摄三根,著述甚多,诸方尊为法门周、孔。
为让帝剃发
南州法师名博洽,山阴人,禅定之余,肆力词章,居金陵。靖难时,金川门开为建文君剃发。文皇闻而囚之十余年。姚荣靖临革,上临视,问所欲言,于榻上叩首曰:『博洽系狱久矣。』上即日出之。仁宗即位,数被召问,宣德中留偈而化。
赍药僧
住得号赤脚僧,常居庐山。洪武间,上不豫,住得赍药诣阙,谓天眼尊者及周颠仙所奉,上服之,立愈,御制诗赐之。
乞宥沙弥
冰蘖名维则,洪武二十五年,上命凡天下僧人有名籍者,皆要俗家余丁一人充军。维则时进偈七章,其七曰:『天街密雨却烦嚣,百稼臻成春气饶。乞宥沙弥疏戒检,袈裟道在祝神尧。』上览偈,为收成命。
日月灯
王介甫尝见举烛,因言:『佛书有日月灯光明佛,灯光岂得配日月?』吕吉甫曰:『日昱乎昼,月昱乎夜,灯光昱乎昼夜,日月所不及,其用无差。』介甫大以为然。
卧佛
【涅经】云:『如来背痛,于双树间北首而卧。』故后之图绘者为此像。晋庾公尝入佛图,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于时以为名言。
佛像
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慧,和并知之,而尝谓顾胜于张。时张九岁,顾七岁。和与之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恒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有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天女散花
【维摩经】云:会中有天女散花,诸菩萨悉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天女曰:『结习未尽,故花著身;结习尽者,花不著身。』
三乘
法门曰大乘、中乘、小乘。乘乃车乘之乘。阿罗汉独了生死,不度众人,故曰小乘;圆觉之人,半为人半为己,故曰中乘;菩萨为大乘者,如车之大者,能度一切众生。故曰三车之教。
三空
生、法、俱也。三慧,闻、思、修也。三身,法、报、化也。三宝,佛、法、僧也。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三毒,贪、□、痴也。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也。三业,身、口、意也。三灾,饥馑、疾疫、刀兵也。三大灾,火、水、风也。
弩目低眉
薛道衡游开善寺,谓一沙弥曰:『金刚何以弩目?菩萨何以低眉?』沙弥曰:『金刚弩目,所以摄服群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速脱此难
【大集】云:昔有一人避二醉众生死,缘藤命根入井无常,有黑白二鼠日、月嚼藤将断,旁有四蛇四大欲螫,下有三龙三毒吐火张爪拒之,其人仰望二象,已临井上,忧恼无托。忽有蜂过,遗蜜滴入口五欲,是人接蜜,全忘危惧,知人见此,各宜修行,速脱此难。
五蕴皆空
五蕴者,就众生所执根身器界质碍形量之物名为色;以现前领纳违顺二境,能生苦乐者名受;以缘虑过现未三世境者名想;念念迁流,新新不住者名行;明了分别者名识。五者皆能盖覆真性,封妙明,故总谓之蕴,亦名五阴,亦名五众。
慧业文人
会稽太守孟事佛精恳,而为谢灵运所轻。谢尝语曰:『得道应须慧业文人,卿生天在灵运前,成佛当在灵运后。』
拔絮诵经
佛图澄左乳旁有一孔,通彻腹内,常塞以絮。至夜欲诵经,则拔絮,一空洞明;或过水边,引肠洗之,复纳入。
世尊生日
【周书异记】: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山川震动,有五色光入贯太微。太史苏由奏曰:『有大圣人生于西方,一千年外,声教及此。』即佛生之日也。穆王五十三年二月十五日,天地震动,西方有白虹十二道连夜不灭。太史扈多曰:『西方有大圣人灭度,衰相现耳。』此时佛涅也。
悉达太子
【异记】又云:天竺迦维卫国净饭王妃,梦天降金人,遂有孕,于四月八日太子生于右胁;名悉达多。年十九,入檀特山修行证道,至穆王三年明星出时成佛,号世尊。于熙连河说【大涅经】,以正法眼藏将金缕僧伽黎衣传与弟子大迦叶,为第一世祖。穆王五十三年二月十五日,往拘尸城娑罗树间入般涅,在世教化四十九年,是为释迦牟尼,姓刹利。
六祖
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一祖一只履,二祖一只臂,三祖一罪身,四祖一只虎,五祖一株松,六祖一张碓。梁武通天元年,达摩来自西土,以袈裟授慧可,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迦叶,展转至我,今付汝。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遂说偈曰:『我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佛始生
周昭王之二十四年至孝王元年佛入涅,始佛著于经,汉武帝得休屠祭天金人,始佛像入中国。周穆王时,始西极国化人来。秦始皇时,始沙门室利房等至,皇囚之,夜有金人破户出。至汉明帝,始以僧天竺摩腾入中国,随文帝始西域大食入中国回回教门。元魏始作大佛像,高四十三尺,用黄金、铜。五代宗作罗汉像用铁。后秦始尊鸠摩罗什为法师,宋徽宗称为德士。汉灵帝时安世高始立戒律,魏朱士行始中国人受戒。后魏始立戒坛,宋太祖别立尼戒坛。汉明帝始听阳城侯刘峻女出家,石虎听民为僧、尼,唐睿宗度公主为道士。后魏太祖始授僧官,隋文帝制僧官十统,唐制两僧录司,唐武后始令僧尼隶礼部,唐玄宗始给度牒。汉章帝时,西域僧作数珠象,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共一百单八。五代僧志林作木鱼。汉武帝尚南越,始禁咒,唐中宗时西京始投。时寿安墨石山有灵神祠,过客投仰吉。唐太宗遣玄奘往西域取诸经像。至浔龉,道险不可过,玄奘闭室而坐,忽见老僧授以【心经】一卷,令诵之,遂虎豹潜迹。至佛国,取经六百部以归。
孰为大庆法王
傅为大宗伯时,武宗好佛,自名『大庆法王』。番僧奏请腴田千亩为下院,批礼部议,而书大庆法王,与圣旨并。佯不知,劾番僧曰:『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不大敬!』诏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