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三十三回 立储贰入承大统 释嫌疑准请撤帘 之二

宋史演义作者:蔡东藩发布:福哥

2020-6-16 04:36

看官!试想天下有几个慈明不昧的贤母,诚孝无私的令主,能不听亲幸媒蘖么?守忠等日夕浸润,惹得两宫都动疑起来,由疑生怨,由怨成隙,好好的继母继子,几乎变成仇雠。知谏院吕诲,亟上书两宫,开陈大义,词旨恳切,多言人所难言,两宫意终未释。

一日,韩琦、欧阳修奏事帘前,太后呜咽涕泣,具述英宗变态。

韩琦道:『皇躬不豫,因致失常,痊愈以后,必不至此。且太后为母,皇上为子,子有疾,母可不容忍么?』

太后尚流泪不止。

欧阳修复进奏道:『太后事先帝数十年,仁德昭闻,天下共仰,从前温成得宠,太后尚处之泰然,如今母子相关,何至不能相容呢?』

太后闻言,方才收泪。

修又道:『先帝在位日久,德泽在人,所以一旦晏驾,天下奉戴嗣君,无敢异议。今太后原是贤明,究竟是一妇人,臣等五、六人,统是措大书生,若非先帝遗命,哪个肯来服从呢?』前以婉言动之,后用危言警之,欧阳公也算善言。

太后沈吟不答。

琦竟朗声道:『臣等在外,皇躬若失调护,太后不得辞责。』索性逼进一层。

这数语,引动太后开口,即矍然道:『这话从哪里说来?我心更愁得紧哩。』正要引你此语。

琦与修均叩首道:『太后仁慈,臣等素来钦佩,所望是全始全终哩。』

叩毕乃退。

内侍等听着,统不禁瞠目咋舌,阴谋为之少懈。

越数日,琦独入内廷,向英宗问安,英宗略谕数语,便道:『太后待朕,未免寡恩。』

琦遽对道:『古来圣帝明王,也属不少,独称舜为大孝,难道此外多不孝么?不过亲慈子孝,乃是常道,未足称扬,若父母不慈,子仍尽孝,乃得称名千古。臣恐陛下事亲未至,尚亏孝道,天下岂有不是的父母么?』

英宗不觉改容。

嗣英宗疾已少瘳。命侍臣讲读迩英阁,翰林侍讲学士刘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天下事,即拱手讲解道:『舜起自侧陋,尧乃禅授大位,天下归心,万民悦服,这非由舜别有他术,只因他孝亲友弟,德播远近,所以讴歌朝觐,不召自来呢。』借史讽主,语重心长。

英宗悚然道:『朕知道了。』

遂进问太后起居,自陈病时昏乱,得罪慈躬,伏望矜宥等语。太后亦欣慰道:『病时小过,不足为罪,此后能善自调护,毋致违和,我已喜慰无穷,还有甚么计较?况皇儿四岁入宫,我旦夕顾复,抚养成人,正为今日,难道反有异心么?』

英宗泣拜道:『圣母隆恩,如天罔极,儿若再忤慈命,是无以为人,怎能治国?』

太后亦不禁下泪,亲扶帝起,且道:『国事有大臣辅弼,我一妇人,不得已暂时听政,所有目前要务,仍凭宰相取决,我始终未敢臆断,待皇儿身体复原,我即应归政,莫谓我喜称制呢。』如此明惠,即间或被蒙,亦不过如日月之蚀而已。

英宗道:『母后多一日训政,儿得多一日受教,请母后勿遽撤帘!』

太后道:『我自有主意。』

英宗乃退。

自是母子欢好如初,嫌疑尽释。

韩琦等闻知此事,自然放心,惟因英宗久不御朝,中外耽忧,致多揣测。会值京师忧旱,英宗适御紫宸殿,琦遂请乘舆祷雨,具素服以出,人情乃安。是年冬,葬大行皇帝于永昭陵,庙号仁宗,封长子仲缄为光国公,寻复晋封为淮阳郡王,改名顼。

时英宗已生四子,俱系高后所出,除淮阳王顼外,次名颢,又次名颜,幼名頵。颜甫生即夭,余见后文。越年,改元治平,自春至夏,帝疾大瘳。琦欲太后撤帘还政,乃就入朝奏事时,请英宗裁决十余件。裁决既毕,琦即复奏太后,且言:『皇上明断,裁决悉合机宜。』

太后一一复阅,亦每事称善。

琦因叩首道:『皇上亲断万几,又兼太后训政,此后宫廷规画,应无不善,臣年力将衰,恐不胜任,愿就此乞休,幸祈赐准!』

太后道:『朝廷大事,全仗相公,相公如何可去!我却不妨退居深宫呢。』

琦复道:『前代母后,贤如马、邓,尚不免顾恋权势,今太后便拟复辟,诚属盛德谦冲,非马、邓诸后所可及。臣幸际慈明,钦承无已,但不知于何日撤帘?』

太后道:『我并不欲预政,无非为皇上前日,抱恙未痊,不得已而在此。要撤帘就可撤帘,何必另定日子呢?』

言已即起。临事果断,不愧贤后。

琦即抗声道:『太后已有旨撤帘,銮仪司何不遵行?』

当下走过銮仪司,把帘除下。太后匆匆趋入,御屏后尚见后衣,内外都惊为异事。英宗加琦为右仆射,每日御前后殿,亲理政事。并上太后宫殿名,称作慈寿宫,所有太后出入仪卫,如章献太后故事。

既而知谏院司马光上疏,极言:『内侍任守忠,谗间两宫,为国大蠹,若非母后贤明,皇上诚孝,几乎祸起萧墙,乞即援照国法,将守忠处斩都市!』

英宗览奏,却也动容,惟一时未见降旨。越宿,韩琦至中书处,骤出空头敕一道,自己署名签字,复令两参政同时签名。参政一是欧阳修,一是赵槩。槩于仁宗末年,入任是职。欧阳修接敕后,也不多说,当即签名。赵槩却有难色,修语槩道:『不妨照签,韩公总有说法。』

槩乃勉强签字。签毕,琦即坐政事堂,召守忠至,令立庭下,即面叱道:『你可知罪么?本当伏法,因奉旨从宽,姑把你安置蕲州,你当感念圣恩,勿再怙恶!』

言毕,便取出空头敕,亲自填写,付与守忠,即日押令出都。手段似辣,然处置奄人,不得不如是神速。且韩魏公定已密奉得旨,当非专擅者比。又把守忠余党史昭锡一律斥出,窜徙南方,中外称快。过了数月,适琦入朝,英宗忽问琦道:『三司使蔡襄,品行如何?』

琦未知问意,但答言:『襄颇干练,可以任用。』

英宗不答。越日竟命襄出知杭州。

看官道是何因?原来太后听政时,曾与辅臣言及,谓:『先帝既立皇子,不但宦妾生疑,就是著名的大臣,亦有异言,险些儿败坏大事,我不愿追究,已将章奏都毁去了。』为了这几句懿旨,时人多猜是蔡襄所奏,究竟襄有无此事,无从证实,不过他素好诙谐,语言未免失检,遂致同列滋疑。

小子尝记蔡襄平日,与陈亚友善,襄戏令陈亚属对,口占出句云:『陈亚有心终是恶,』陈即应声道:『蔡襄无口便成衰。』当时旁坐诸人,共推为绝对。且因襄欲嘲人,反被人嘲,共笑为诙谐的报应。因国事带叙及此,隐寓劝戒之意。其实襄擅吏治才,遇有案件,谈笑剖决,吏不敢欺。尝知泉州,督建万安桥,长三百六十丈,利济行人。又植松七百里,广为庇荫,州民无不颂德。万安桥一名洛阳桥,迄今碑石尚存,蔡襄亲书碑文,约略可辨。俗说蔡状元造洛阳桥,就是此处。只因戏语招尤,致触主忌。治平三年丁母忧,归兴化原籍,越年卒于家,追赠礼部侍郎,后来赐谥忠惠。仍不掩长,是忠厚之笔。

小子有诗叹道:

泽留八闽起讴歌,一语招尤可若何?

才识慎言存古训,不如圭玷尚堪磨。

英宗既降调蔡襄,复诏议崇奉濮王典礼。朝右大臣,又互有一番争议,容至下回表明。


〖后评〗

英宗入嗣,曹后听政及撤帘,皆韩琦一人之力。宣圣所云:『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临大节不可夺者』,如韩魏公足以当之。欧阳修、曾公亮、张昪、王珪、司马光等,类皆附骥而彰,而曹后之贤明,英宗之孝敬,亦赖是以成。欧子谓『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诚非过誉也。彼夫真宗之初有吕端,仁宗之初有王曾,以韩相较,有过之无不及者。贤相与国家之关系,固如此哉!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