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考異【文選閒居賦注】引文無『也』字
集解孔曰:『見其壽考則喜.見其衰老則懼.』
按【釋文】云:『此章注或云孔注.或云包氏.又作鄭玄語辭.未知孰是.』
唐以前古注【皇疏】:人有年多而容少.或有年少狀老.此所不可爲定.故爲人子者.必宜知父母之年多少也.知父母年高而形猶壯.此是壽考之徵.故孝子所以喜也.年實未老而形容衰減.故孝子所以怖懼也.又一釋:若父母年實高而形亦隨而老.此子亦一喜一懼也.見年高所以喜.見形老所以懼也.又引李充云:孝子之事親也.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憂樂之情深.則喜懼之心篤.然則獻樂以排憂.進歡而去戚者.其唯知父母之年乎.豈徒知年數而已哉.貴其能稱年而致養也.是以唯孝子爲能達就養之方.盡將從之節.年盛則常怡.年衰則消息.喜於康豫.懼於失和.孝子之道備也
集注知.猶記憶也.常知父母之年.則既喜其壽.又懼其衰.而於愛日之誠.自有不能已者
餘論劉開【論語補注】:人子於父母之年.無時不當知.無日可以忽者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者.既喜其尙强.然恐父母强健之時不可多得也.既喜其壽考.然父母至壽考之日而其後已可危也.故懼卽生於喜.終身在喜之內.卽終身在懼之中也.若專言喜其壽而懼其衰.則於老年之父母如此.而人子少時.父母尙在强盛之年者.豈無所用其喜懼乎.斯亦義之闕而不全者矣
白話譯文
【論語新解】先生說:『父母的年歲,不可不常記在心呀!叫你一想到,又是歡喜,又是憂懼。』
【論語譯注】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能不時時記在心裡:一方面因其高夀而喜歡,另一方面又因其壽高而有所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