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作者:李民,杨择令,孙顺霖,史道祥发布:一叶知秋
2020-9-9 20:07
今本竹书纪年
◎威烈王公元前425-402年
名午。
元年丙辰。
三年,晋大旱,地生盐。
五年,晋丹水出,反洁。
六年,晋大夫秦嬴贼幽公于高寝之上。魏文侯立幽公子止。
七年。壬戌,晋烈公元年。赵献子城泫氏,韩武子都平阳。
八年,赵城平邑。
九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
十一年,田公子居思伐邯郸,围平邑。于越灭滕。
十二年,于越子朱勾灭郯,以郯子鸪归。
十四年,于越子朱句卒,子翳立。
十六年,齐田盼及邯郸韩举战于平邑,邯郸之师败逋,遂获韩举,取平邑、新城。
十七年,魏文侯伐秦至郑,还筑汾阴、郃阳。田悼子卒,田布杀其大夫公孙孙,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田布围廪丘,翟角、赵孔屑、韩氏救廪丘,及田布战于龙泽,田师败逋。
十八年,王命韩景子、赵烈子及我师伐齐,入长垣。
二十三年,王命晋卿魏氏、赵氏、韩氏为诸侯。
二十四年,王陟。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所纪威烈王年世,列于晋纪。
幽公
九年①,丹水②出,相反击③。
①九年,赵襄子五十一年,周威烈王元年,公元前四二五年。
②丹水,即今之丹河,沁河支流,源出山西高平县北,南流入河南,在沁阳东十里入沁河,传说尧之子名朱,居丹水,故名丹朱,即此。
③相反击,《通鉴外纪目录》载:“丹、沁水出相反击。”据《水经·沁水注》:“丹水又西径苑乡城北,南曲东转,径其城南,东南流注于沁,谓之丹口。”相反击,盖谓丹水、沁水会流时二水相撞击的景象。
《译》幽公九年,丹水出太行山,流入沁水,二水相撞击。
《案》引《水经·沁水注》。
十年九月,桃杏实①。
①实,结果。
《译》幽公十年九月,桃树、杏树结果。
《案》引《太平御览》卷九六八。
十二年①,无云而雷。
①幽公十二年,赵献侯二年,周威烈王四年,公元前四二二年。
《译》幽公十二年,天空无云竟然响雷。
《案》引《太平御览》卷八七六引《史记》。今本《史记》并无此文,朱右曾《存真》云:“今《史记》无之,当是《纪年》文也。”范祥雍《订补》云:“《通鉴外纪》十周考王“三年,晋无云而雷。’据《外纪目录》当晋幽公十二年,与此亦同。”
十三年①,鲁季孙②会晋幽公于楚丘③,取葭密④,遂城之。
①幽公十三年,赵献侯三年,周成烈王五年,公元前四二一年。此条《存真》、《辑校》列于晋幽公三年,三年从戴校本。《永乐大典》本《水经注》、《太平寰宇记·营州乘氏县》均作“幽公十三年”。
②季孙,鲁大夫,季康子之肥之后,晋幽公时掌鲁国大权③楚丘,春秋时楚丘有二,一为卫国国都,地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为鲁隐公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地在今山东罾县东南,从下文看此楚丘当指后者。
④葭密,战国魏地。即今山东荷泽西北之葭密集。
《译》幽公十三年,鲁季孙与晋幽公在楚丘会盟,夺取了魏国的葭密,接着就在葭密筑城。
《案》引《水经、济水注》、《太平寰子记》卷一三。《存真》、《辑校》作“幽公三年”。
十八年①,晋夫人秦嬴②贼③公于高寝③之上。
①幽公十八年,赵献侯八年,韩武子九年,魏文侯三十年,周威烈王十年,公元前四一六年,案:《辑校》正文“十八年"三字无圆括符号,《史记·晋世家索隐》无年数,此据《晋世家》文,当有圆括符号。《订补》本补出。
②秦嬴音迎,幽公妻,《史记·晋世家》称幽公之“淫妇人”
③贼,击杀,暗杀。《太平御览》引《史记》载:“弑君于高寝。”弑音是,杀,
④高寝,始封君之寝庙,高祖之寝庙,一本作“高寝”。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高寝”下有地名号,误。
《译》十八年,幽公夫人在高祖之寝庙里杀害了幽公。
《案》引《史记。晋世家》《索隐》。《订补》云:“《太平御览》卷八七六引《史记》‘幽公十八年,晋夫人秦赢弑君于高寝。’与此相同,令《史记》无此文,林春溥《补证》卷四以为引《纪年》而误,当是。又《通鉴外纪》卷十:周威烈王“四年,晋幽公夫人贼公于高寝。’据《外纪目录》为晋幽公十八年。当亦本《纪年》。”
《比义》《史记·晋世家》:“十八年,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盗杀幽公。”
烈公
晋烈公元年①,赵献子②城泫氏③。
①晋烈公,名止,幽公之子。幽公夫人暗杀幽公,魏文侯以武力平晋乱,立幽公之子,是为烈公。烈公元年,即赵献侯九年,韩武子十年,魏文侯三十一年,周威烈王十一年,公元前四一五年。
②赵献子,即赵献侯,名浣,伯鲁之孙,代成君之子。赵襄子卒,浣立为君,浣年少即位,襄子弟桓子逐浣,自立于代,一年死,赵人以为桓子立,非襄子之意,即杀桓子之子,又迎立浣,赵烈侯六年公元前四〇三年,追尊为献侯。
③泫氏,战国赵地,位泫水之上,故名。地在今山西高平。
《译》晋烈公元年,赵献子在泫氏筑城。
《案》引《水经·沁水注》、《路史·因名纪》已、《太平囊字记·泽州高平县》万廷兰刻本。
韩武子①都平阳②。
①韩武子,名启章,韩康子之子。康子卒,韩武子代父位。
②平阳,春秋晋地,在今山西临汾西南,一说在临汾西北。
《译》韩武子在平阳建都。
《案》引《水经·汾水注》。
于粤子朱勾①三十四年灭滕②。
①于粤子,即越国君。朱勾即州勾,不寿被杀,朱勾为立君。参见“敬公三年”条注④
②滕,周初封国,姬姓,始封君为周文王之子错叔绣,地在今山东滕县,战国初期晋烈公元年公元前四一五年为越朱勾所灭。
《译》于粤子朱勾于三十四年灭掉滕国。
《案》引《史记·越世家》《索隐》。《辑校》列于幽公十四年。
燕文公二十四年卒①,简公立②。
①燕文公二十四年,当为晋烈公元年公元前四一五年,说详陈梦家《六国纪年表考证》,方诗铭《辑证》雷学淇《考证》亦系于烈公元年。《辑校》刊于晋幽公十四年,范祥雍《订补》则认为当看于晋幽公十八年。
②简公,燕文公卒,简公立为君,
《译》燕文公二十四年卒,简公立为国君。
《案》引《史记·燕世家》《索隐》。
《比义》《史记·燕世家》文公下为易王,《纪年》文公下为简公。
秦灵公卒①。
①秦灵公,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灵公为昭公之子,居泾阳,立国十年,灵公卒,其子简公立为君。案:秦灵公卒年,《辑校》系于晋幽公十五年,然据《史记·六国年表》,灵公卒在周威烈王十一年,应为晋烈公元年,今系于此。范祥雍《订补》称:“此因敬公年数之差异,遂误前四年。
《译》秦灵公卒。
《案》《史记·秦始皇本纪》。“肃灵公。”《索隐》曰:《纪年》及《系本》无‘肃’字,立十年。”《存真》、《辑校》据此补。
二年①,于粤子朱勾三十五年灭郯②,以郯子③鸪归。
①烈公二年,赵献侯十年,韩武子十一年,魏文侯三十二年,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四一四年。此条《辑饺》列于晋幽公十五年。范祥雍《订补》云:“据《越世家》《索隐》所引越纪年排算,此事当在晋烈公二年,……疑《沂水注》‘四’字或为‘二’之误。《通鉴外纪目录》:‘胥烈公四年,越灭郯。’当即本《纪年》,则四年之讹,相传已久。”今据《订补》此条移于此,
②郯音谈古国名,相传为少皞的后裔,地在今山东郯城北,战国初年为越所灭。
③郯子,郯国国君,名鸪。
《译》烈公二年,于兽子朱勾三十五年灭郯国,俘获郯国国君郯子鸪返回越国。
《案》引《史记·越世家》《索隐》、《水经·沂水注》。《辑校》云:“《水经注》引作‘晋烈公四年,于粤子朱勾灭郯,以郯子鸪归’。系年与《索隐》不合。”
三年①,楚②人伐我南鄙③,至于上洛④。
①烈公三年,赵献侯十一年,韩武子十二年,魏文侯三十三年,周威烈王十三年,公元前四一三年。
②楚,古国名,芈音米姓,西周时立国,建都于丹阳,后建都于郢。疆域不断扩大。“楚人伐我南鄙”当在楚简王十九年。
③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④上洛,一作上雒,在今陕西洛南东南,春秋晋邑,战国属魏,后属秦。《战国策·秦策四》:“楚、魏建于陉山,魏许秦以上洛,以绝秦于楚。”即此。
《译》烈公三年,楚国人进攻我南方的边境地带,以至到了上洛。
《案》引《水经·丹水注》、《路史·国名纪》已、《太平寰宇记·商州上洛县》、《舆地广记·商州上洛县》。《订补》云:“《通鉴外纪》卷十:‘周威烈王七年,楚伐晋南鄙。’据《通鉴外纪目录》为晋烈公三年,当本《纪年》
四年①,赵②城③平邑④
①烈公四年,赵献侯十二年,韩武子十三年,魏文侯三十四年,周威烈王十四年,公元前四一二年。
②赵,古国名,开国君主赵烈侯是晋大夫赵衰的后代,初建都晋阳今太原东南,后迁都邯郸今属河北,为战国七雄之一。
③城,筑城。
④平邑,战国赵地,在今河南南乐东北。
《译》烈公四年,赵国在平邑筑城。
《案》引《水经·河水注》、《初学记》卷八。
于粤子朱勾①三十七年卒②。
①朱勾,即州匀,参见“习敬公三年”条注④
②此条《辑校》刊于晋幽公十七年,《订补》云:“此事当在晋烈公四年。”从范氏说,兹移于此。
《译》于粤子朱勾三十七年死。
《案》引《史记·赵世家》《索隐》。
五年①,田公子居思②伐赵鄙③,围平邑。
①烈公五年,赵献侯十三年,韩武子十四年魏文侯三十五年,周成烈王十五年,公元前四一一年。《辑校》案:“《河水注》所引‘晋烈公五年’或有误字。”方诗铭《辑证》云:“《通鉴外纪》卷十;‘周威烈王九年,齐伐赵东鄙,围平邑。’据《通鉴外纪目录》为晋烈公五年。金履祥《通鉴前编》卷一八:‘威烈王十一年,齐田居思伐晋赵氏鄙,围平邑。’据《史记·六国年表》亦在烈公五年。所据皆当为《河水注》引《纪年》,可证两宋人所见之本皆作赵鄙’及‘晋烈公五年。’《存真》、《辑校》所疑非是。”
②公子居思,古称诸侯之子为公子。居思,齐国大夫,陈公子完的后代。《辑校》案:“田居思即《战国策》之田期思,《史记·田敬仲世家》之田臣思巨思之讹。《水经·济水注》引《纪年》作田期,《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引《纪年》谓之徐州子期。”壬氏把居思当作田期,当作田忌,误。陈逢衡《集证》云:”居思与田忌是二人。”雷学淇《义证》卷三四云:“居思者,陈公子完之裔孙也,其系未详。……居思乃田氏支庶仕于齐者。”是。
②鄙,边邑之地。
《译》烈公五年,田公子居思进犯赵国的边境,包围了平邑。
《案》引《水经·河水注》
十年①,秦简公九年卒②,次敬公③立。
①烈公十年,赵烈侯三年,韩景侯三年魏文侯四十年,周威烈王二十年,公元前四〇六年。《存真》、《辑校》此条刊于晋烈公六年,今从《订补》刊于烈公十年
②秦简公,据《史记·秦本纪》:“秦灵公卒,子献公不得立,立灵公季父悼子,是为简公。简公,昭子之弟而怀公子也。
③敬公,据《纪年》,简公、惠公之间有敬公一代,与《史记》异。
《译》烈公十年,秦简公死,依次敬公立为君。
《案》引《史记·秦本纪》《索隐》,类见《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
《比义》《史记·六国年表》秦简公在位十五年,简公之后为惠公,惠公在位十三年。据《纪年》,简公,惠公之间尚有敬公一代,年数亦异。
十一年①,田悼子②卒,次田和③立。田布杀其大夫公孙孙,公孙会④以廪丘⑤叛于赵。田布围廪丘,翟角、赵孔屑⑨、韩师救廪丘,及田布战于龙泽⑦,田布败逋⑧。
①烈公十一年,赵烈侯四年,韩景侯四年,魏文侯四十一年,周威烈王二十一年,公元前四〇五年。
②田悼子,齐陈完之后,田庄子之子,在位六年。
③田和,田悼子之子《史记》称太公和或田太公,悼子卒,乃立田和,时田和田太公相齐宣公。
④公孙会,齐国大夫,《史记》皆称田会,如《史记·六国年表》:“齐宣公五十一年,田会以廪丘反。”《齐太公世家》:“宣公五十一年卒,子康公代立,田会反丘。”《田敬仲完世家》:“宣公五十一年卒,田会自廪丘反。”田会皆公孙会。
⑤廪丘,春秋、战国齐地,在今山东郓城西北。《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齐乌余以廪丘奔晋。”即此。
⑥赵孔屑,即孔青。《吕氏春秋·不广》:“齐攻廪丘,赵使孔青将死士而救之,与齐人战,大败之。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孔丛子·顺势》:“齐攻赵,围廪丘,赵使孔青师五万击之,克齐军,获尸三万。”皆记廪丘之役。此孔青即赵孔屑。
⑦龙泽,齐地,不详。
⑧逋音捕,逃亡。
《译》烈公十一年,田悼子死,依次田和立为君,接着田布杀了田和的大夫名叫公孙孙的,于是公孙会就在廛丘反叛了赵国。田布围丘,翟角、赵孔屑、韩师援救廪丘,同田布在龙泽开战,田布被击败而逃亡。
《案》引《水经·瓠子水注》。“宣公五一年公孙会以廪丘叛于赵”十五字及“次田和立”四字,据《史记·田敬仲世察》《索隐》引《纪年》补。
二月,齐宣公①薨②。
①齐宣公,名积,齐平公二十五年卒,子积立,是为宣公。
②薨音轰,古制,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一般人曰死。
《译》十二月,齐宣公死。
《案》引《史记·田敬仲世家》《索隐》。
十二年,①王命韩景子、赵烈子、②翟员伐齐,入长城③。
①烈公十二年,赵烈侯五年,韩景侯五年,魏文侯四十二年,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四〇四年。
②韩景子,即韩景侯。赵烈子,即赵烈侯,名籍,赵献侯之子。③长城,春秋献国时,各诸侯国互相防御,各于险要地段修筑长城,至战国时齐、魏、赵、燕、以及中山等国皆已相继修筑,此当指齐之长城。
《译》烈公十二年,周王命令韩景子、赵烈子、翟员讨伐齐国,一直进入齐之长城。
《案》引《水经·汶水注》。《订补》:“《通鉴外纪》十:周威烈王十六年,王命韩、赵伐齐,入长城。’据《外纪目录》为晋烈公十二年,当本《纪年》。
十三年①,三晋②命邑③为诸侯④。
①烈公十三年,赵烈侯六年,韩景侯六年,魏文侯四十三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〇三年。《存真》、《辑校》列于晋烈公九年,今从《订补》系于晋烈公十三年。
②三晋,指战国时韩、赵、魏三个诸侯国。春秋晚期,晋之智、赵韩、魏四大夫专权,周敬王十六年公元前四五三,赵、韩、魏三家灭智氏,三分其地,从此晋则为三大夫所瓜分,晋名存实亡。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〇三年周承认赵、韩、魏为诸侯,故历史上也称赵、韩、魏三国为三晋
③古代称国为邑。《左传·桓公十一年》:“君次于郊郢,以御四邑。”
④诸侯,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诸侯国的国君,此指诸侯国。
《译》烈公十三年,周王命令三晋国家可以称诸侯国。
《案》引《史记·燕世家》《索隐》。《燕世家》《索隐》引《纪年》作“燕简公十三年而三晋命邑为诸侯”。“简公十三年”当晋烈公十三年。
景子①名处②。
①景子,韩武子之子,名处,即《史记》说的景侯,继韩武子立为君。
②名处,《史记·韩世家》《索隐》作“景子名处。”《史记·六国年表》作“虔”。今从《韩世家》《索隐》。
《译》韩景子名字叫处。
《案》引《史记·韩世家》《索隐》。《辑校》王国维案此司马贞据《纪年》为说,非原文。
《比义》《史记·韩世家》、《六国年表》作“景侯”名“虔”,《韩世家》《索隐》引《纪年》及《世本》作“景子”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