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作者:李民,杨择令,孙顺霖,史道祥发布:一叶知秋
2020-9-11 00:35
今本竹书纪年
◎顯王西元前368-321年
名扁。
十四年,秦公孫壯伐鄭,圍焦城,不克。秦公孫壯帥師城上枳、安陵、山民。邯鄲伐衞,取漆富丘,城之。齊師及燕戰于泃水,齊師遁。
十五年,齊田期伐我東鄙,戰于桂陽,我師敗逋。東周與鄭高都。鄭釐侯來朝中陽。宋景鼓、衞公孫倉會齊師,圍我襄陵。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所纪显王年世,列于魏纪。
梁惠王
十五年①,鲁共侯②来朝。
①惠成王十五年,韩昭侯八年,赵成侯二十年,周显王十四年,西元前355年。
②鲁共侯,名奋,穆公之子,在位二十二年。
【译】惠王十五年,鲁共侯来魏朝见惠王。
【案】引【史记·六国年表】【集解】。
邯郸成侯①会燕成侯②于安邑③。
①邯郸成侯,即赵成侯,
【纪年】多以邯郸称赵;成侯,名种,赵敬侯死,其子种立为君,是为成侯,在位二十五年。
②燕成侯、据【史记】之【六国年表】、【燕世家】,此时在位的为燕文公,与【纪年】异。【辑证】云:『疑此处之「燕成侯」涉前之「邯郸成侯」而误,原文或为「文侯」。』案:为『燕文侯』者是,据【史记·燕世家】,燕桓公十一年卒,文公立为君,【纪年】作『燕成侯』,或为传抄之误。
③安邑,一作葛邑或阿邑。战国燕地,在今河北新安西。
【译】邯郸成侯在安邑同燕文侯会谈。
【案】引【史记·六国年表】【集解】。
遣将龙贾①筑阳池②以备秦。
①龙贾,魏将,惠王十二年,曾帅领军队在魏国西边陲筑长城备秦,时隔三年,又派其在阳池一线修筑长城以防秦之侵犯。
②阳池,魏地,在今河南原阳西南原武镇,此指阳池一带整个地段。此次所修之长城,从河南原阳以西的卷地起,向东经今原阳,折向西南,至今密县东北的密,南段为韩国所筑。
【译】惠王派将军龙贾在阳池一线修筑长城,以防秦国侵犯。
【案】引【元和郡县图志】卷八【郑州原武县】、【太平寰宇记】卷一。【郑州原武县】。
郑①筑长城自亥谷②以南。
①郑,战国韩都郑今河南新郑,故韩也称郑,此郑即韩国。
②亥谷,古地名。战国韩地,今地不详。从魏长城南端密今密县东北来看,亥谷当离密不远,盖韩之长城北端之地。
【译】郑韩从亥谷以南修筑长城。
【案】【水经·济水注】云:『自亥谷以南,郑所城矣。【竹书】日:「梁惠王十五年筑也。」』【辑校】据此补作此条。雷学淇【考订竹书纪年】卷六作『郑筑长城』。
十六年①,秦公孙壮②帅师伐郑,围焦城③,不克。
①惠成王十六年。韩昭侯九年。赵成侯二十一年。周显王十五年。西元前354年。
②公孙壮。秦将。【辑校】作『公子壮』。
⑧焦城。在今河南中牟南、尉氏西北。
【译】惠王十六年,秦将公孙壮率领军队攻郑韩国,包围了郑之焦城,焦城没有被攻破。
【案】引【水经·渠水注】。
秦公孙壮①率师城上枳②、安陵③、山氏③。
①公孙壮,一作公子壮,秦将。
②上枳、地名,具体地望不祥。
③安陵,地名,在今河南鄢陵西北。
④山氏,地名,在今河南新郑东北。
【译】魏惠王十六年,秦将公孙壮带领军队在上积、安陵、山氏筑城。
【案】引【水经·渠水注】,从【永乐大典】本。全祖望、戴震校本『山氏』作『山民』,误。
邯郸伐卫①,取漆②、富丘③,城之。
①卫、古国名,原为周康叔封地,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前660年戴公都曹今河南滑县东,后又迁帝丘今河南濮阳,前254年为魏所灭,后又复国,前209年为秦所灭。
③漆,又称漆城,战国卫地,在今河南长垣南,近濮水之地。
③富丘,战国卫地,地近濮水。
【译】赵国军队进攻卫国,拿下了漆城、富丘,并在那里筑城。
【案】引【水经·济水注】。『富丘』,或作『富兵』。
齐师及燕战于泃水①,齐师遁②。
①泃水,一作泃河。源出今天津蓟县北,西南流经平谷南,折东南经河北三河东,至天津市宝坻东北流,注入蓟运河。
②遁,悄悄地逃走。
【译】齐国和燕国的军队在沟水一带混战,齐军失败,悄悄地逃走。
【案】引【水经·鲍丘水注】。
邯郸四曀①,室坏多死。
①曀音意,阴而有风称曀。注见『帝辛受时』条。
【译】邯郸城四方阴暗异常,狂风大作,房舍破坏,人畜多亡。
【案】引【开元占经】卷一〇一,据恒德堂本。【辑校】案:『【开元占经】卷一〇一引作周显王四年。』【订补】谓『四年』当『十四年』之误,『显王四年当梁惠成王六年,不合。』【辑证】考诸家引述,认为『【占经】或有两本,一本将魏纪年换算为周年』,亦猜测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