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卌六 赧王(隐王)十六年(魏纪魏哀王二十年)

竹书纪年作者:李民,杨择令,孙顺霖,史道祥发布:一叶知秋

2020-9-11 01:25

今本竹书纪年

◎隱王西元前314-256年

九年,城皮氏。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秦拔我蒲坂、晉陽、封谷。

十三年,邯鄲命吏大夫奴遷于九原,將軍、大夫、適子、代史皆貂服。

十四年。

十五年,薛侯來會王于釜丘。楚入雍氏,楚人敗。

十六年,王與齊王會于韓。今王終二十年。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所纪赧王隐王年世,列于魏纪。

魏哀王今王

魏襄王十三年①,城皮氏②。

①魏襄王哀王十三年,当周赧王九年,西元前306年。

②皮氏,注见前条。

【译】魏襄王哀王十三年,在皮氏筑城。

【案】引【水经·汾水注】。

秦内乱,杀其太后①及公子雍②、公子壮③。

①太后,指惠文后,秦武王之母,【史记·秦本纪】【集解】引徐广日:『迎妇于楚者。』

②公子雍,秦之大臣公子。

③公子壮,秦将,即【史记·秦本记】之『庶长壮』,【史记·穰侯列传】之『季君』。

【译】秦国发生内乱,杀掉了惠文后以及公子雍、公子壮。

【案】引【史记·穰侯列传】【索隐】、【史记·秦本纪】记此事于秦昭王二年。【存真】,【辑校】、【订补】谓当魏哀王十四年,系此。【辑证】;『应为十三年。』

【比义】【史记·秦本记】;『昭王二年,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穰侯列传】『昭王即位,以丹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与【纪年】同。

楚吾得①帅师及秦伐郑②,围纶氏③。

①吾得,楚将。【存真】,『是吾得为怀王时人也。』

②郑,指韩国。

③纶氏,战国韩地,在今河南登封西南。

【译】楚将吾得带领军队联合秦国攻打韩国,包围了纶氏城。

【案】引【水经·伊水注】。类见【后汉书·黄琼传】【注】、【太平寰宇记】卷四、【路史·后纪】十三【注】及【国名纪】丁【注】。

雷学淇【考订竹书纪年】谓楚怀王二十五年事,系于今王十五年,【存真】从之。

翟章①救郑,次于南屈②。

①翟章,注见『八年,章伐卫』条。

②南屈,地名,在今山西吉县境。

【译】翟章去解救韩纶氏之圈军队驻扎在南屈。

【案】引【水经·河水注】、【汉书·理志】【注】、【太平麦宇记】卷四八类见【路史·国名纪】戊。雷学淇【考订竹书纪年】谓今王十五年,【存真】从之。

哀王十六年①,秦拔我蒲坂②晋阳③、封谷④。

①哀王十六年,当周赧王十二年,西元前308年。

②蒲坂,地名,在今山西永济西。

③晋阳,【史记,魏世家】作『阳晋』,误。【正义】:『阳晋当作「晋阳」也,史文误。【括地志】云:「晋阳故城今名晋城,在蒲州虞乡县西三十五里……」』蒲州虞乡县在今山西永济东。

④封谷,【史记·魏世家】作『封陵』,【正义】:『封陵亦在蒲州。』即今山西省永济。

【译】魏哀王十六年,秦国军队攻取我魏国蒲坂、晋阳,封谷城。

【案】据【史记·魏世家】及【索隐】,【存真】作此。

【比义】【史记·魏世家】:『哀王十六年,秦拔我蒲坂、阳晋、封陵。』与【纪年】同。

魏襄王十七年①,邯郸命吏大夫奴②迁于九原③,又命将军④、大夫⑤、适子⑥、戍吏⑦皆貉服⑧。

①魏王十七年,当周赧王十三年,西元前302年。

②奴,指史大夫的奴隶。

③九原,地名,战国赵邑,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西北。

④将军,春秋时晋国以卿为军将,始有将军之称,战国为武宫名。

⑤大夫,春秋战国时低于卿的一个等级。

⑥适音嫡,谓正妻所生之子。

⑦戍吏,指从事守边和征伐之类官员。

⑧貉音河,动物名,外形如狐,体胖尾短,尾毛蓬松,吻尖,耳短圆,两颊有长毛,体棕灰色,毛皮可作皮衣帽等。貉服指穿胡服。

【译】魏襄王十七年,赵国下令把吏大夫的奴隶迁往九原,又下令将军、大夫、适子、戍吏都穿胡服。

【案】引【水经·河水注】。

魏救山①,塞集胥口②。

①魏救山,【战国策·燕策】鲍进注引徐广语作『魏救中山』,吴师道校本引【史记·苏秦列传】【集解】『救山』作『敖山』。

④集胥,【史记·苏秦列传】作『宿胥』,【索隐】按:『......盖亦津之名,今其地不知所在也。』【正义】:『淇水出卫州淇县之区口,东至黎阳入河。【魏志】云:。「武帝于清淇口因宿蛋故渎开口沟,道清淇二水入焉。』

【译】魏救山,塞集胥口。

【案】引【史记·苏秦列传】【集解】。【订补】:『此事系年,各说纷纭,赵绍祖附在周隐王元年,当今王五年;洪颐煊补在周显王三十一年,当梁惠王三十三年,雷学淇在梁惠王十二年,皆无确证,不可强定。』姑从【存真】系于今王十七年。此条文意不明,今译从原文。

魏襄王十九年①,薛侯来,会王于釜丘②。

①魏襄王哀王十九年,当周赧王十五年,西元前300年。

②釜丘,又名陶丘,地在今山东定陶西南。

【译】魏襄王十九年,薛侯前来我国,在釜丘同襄王会面。

【案】引【水经·济水注】,

楚入雍氏①,楚人败。

①雍氏,战国韩地,在今河南禹县东北。注见『楚景翠围雍氏』条。

【译】楚军攻入雍氏城,楚军失败。

【案】引【史记·韩世家】【集解】。【集解】又日:『此当在韩襄王十二年,魏哀王十九年。』系年均依此。

【比义】【史记·韩世家】:『魏哀王十九年,于是楚解氏围。』【樗里子甘茂列传】:『楚怀王怨前秦败楚于丹阳而韩不救,乃以兵围韩雍氏。……乃下师于殽以救韩,楚兵去。』皆指上事。

二十年①

①二十年:【春秋经传集解后序】:『......是周赧王之十六年,秦昭王之八年,韩襄王之十三年,赵武灵王之二十七年,楚怀王之三十年,燕昭王之十三年,齐湣王之二年也。』亦即西元前299年。

【译】【纪年】记事截止魏哀王二十年。

【案】引【史记·魏世家】【索隐】。类见【春秋经传集解后序】。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