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三、魏孝文迁都及北魏之覆灭

国史大纲作者:钱穆发布:一叶知秋

2020-10-12 12:59

三、魏孝文迁都及北魏之覆灭

魏孝文迁都,自有其必然的动因。

一则元魏政制,久已汉化,塞北荒寒,不配做新政治中心。

孝文太和十五年始亲政,是年即建明堂,改营太庙。明年坏太华殿,改建太极殿。十七年改作后宫。北魏的国力,到此已盛,与其在平城因陋就简的改造,不如径迁洛阳,可以彻底兴筑,以弘规制。洛阳的新规模,可看洛阳伽蓝记。其分区建筑之计划,创于韩显宗,见北史韩传。又孝文语其臣曰:『朕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宗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见魏书成淹传。〕此皆经济上原因,使魏不得不迁都也。崔浩谏拓拔珪迁邺、则谓:『分家南徙,恐不满诸州之地。』此见前后北魏国力之膨胀。

二则北方统一以后,若图吞并江南,则必先将首都南移。

太和十五年始亲政;十七年南伐,是年即议迁都,并起宫殿于邺。是后连年南伐,直到孝文之卒。可知孝文迁都,实抱有侵略江南之野心也。

三则当时北魏政府,虽则逐步汉化。此只是北方汉士族的文化力量之逐步抬头。而一般鲜卑人,则以建国已踰百年,而不免暮气渐重,此却是浅演民族一种根本的惨运。魏文帝实在想用迁都的政策来与他的种人以一种新刺激。

史称:『魏主将迁都,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以胁之。至洛阳,霖雨不止,群臣泣谏。魏主曰:「今者兴发不小,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迁都之计遂定。』其时一般鲜卑人之暮气沉沉,固不待南迁而衰象已见矣。孝文太子恂,既南来,深苦河、洛暑热,每追乐北方。此皆浅演民族之暮气表示也。帝赐之衣冠,常私着胡服,杖数百,囚之。又谋轻骑奔代,废为庶人,赐死。自以为一种高远的政治理想,而引起家庭父子惨剧者,前者有王莽,后有魏孝文。时孝文南迁,所亲任多中州儒士,其时北方汉士族文化力量已不可侮。惟孝文知之,鲜卑种人多不知也。宗室及代人,往往不乐。孝文尝谓陆叡曰:『北人每言北俗质鲁,何由知书?此乃鲜卑暮气对汉文化之反应。朕闻之,深用怃然。今知书者甚众,岂皆圣人?顾学与不学耳。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孝文之开譬深切如此,然陆叡、穆泰终以反对南迁,谋乱伏诛,则知当时鲜卑人一般之意态,实距孝文理想甚远也。

孝文迁都后的政令,第一是禁胡服,屏北语。

帝谓:『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语言不听仍旧。』又曰:『如此渐习,风化可新。若仍故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披发之人。』又曰:『朕尝与李冲论此,冲曰:「四方之语,竟知谁是?帝者言之,即为正矣。」冲之此言,其罪当死。』观颜之推家训,当时北方士族,仍有以教子弟学鲜卑语得奉事公卿为荣。直至高欢,必遇高敖曹在军中,乃为汉言。则魏孝文之理想,竟未得达。

其次则禁归葬,变姓氏。

自是代人迁洛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拓拔改氏元,其它如长孙、拓拔。奚、达奚。叔孙、乙旃穆、丘穆陵。陆、步六孤。贺、贺赖。刘、独孤。贺楼。等,皆胡姓改。凡一百十八姓。详魏书官氏志。

又次则奖通婚。孝文自纳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荣阳郑氏、太原王氏四姓女充后宫。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而一时朝士,文采、经术尤盛。此与当时暮气的鲜卑人两两对照,即知魏孝文迁都之一种内心激动矣。

如高允、尤好春秋公羊。李世安、祖曾,治郑氏礼、左氏春秋。叔父孝伯,少传父业。李冲、李彪、上封事七条,极识治体,殆其时之贾生也。为中书教学博士,述春秋三传,合成十卷。王肃,自南朝来。尤其著者。所谓:『刘芳、李彪诸人以经书进,崔光、邢峦之徒以文史达,其余涉猎典章,关集词翰,斯文郁然,比隆周、汉也。』魏书儒林传序。

惜乎孝文南迁五年即死。孝文五岁即位,初权在太后。二十五岁始亲政,二十九岁迁都,三十三岁即卒。

他的抱负未能舒展,鲜卑人追不上他的理想,而变乱由此起。

初,元魏在马邑、云中界设『六镇』以防柔然。

六镇:郦道元传:『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会诸镇叛,不果。

沃野,沃野、薄骨律在西北边,略当河套、宁夏境,为六镇最西第一镇。怀朔,最西第二镇,今绥远五原、固阳境。武川,从西第三镇,今绥远武川。抚冥,武川、柔玄之间,约相距各五百圼之地。柔玄,怀荒东,近天镇北,今绥远兴和。怀荒,今地未考,当在兴和、沽源间。又有御夷,今察哈尔沽源、多伦二县地。后置,在『六镇』外。

鲜卑高门子弟,皆在行间,贵族即是军人,当兵即是出身,杂卑自己规模本如此。

北史广阳王建传:『昔皇始以移防为重,盛简亲贤,擁麾作镇,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遏。不但不废仕宦,乃至偏得复除。当时人物,忻慕置之。』按:六镇亦有柔然降人,及内地汉人征发配戍。故明帝正光五年八月诏,有『元非犯配,悉免为民,镇改为州』之语。

及迁洛阳,政治情势大变,文治基础尚未稳固,而武臣出路却已断塞。

广阳王传谓:『及太和在历,丰、沛旧门,仍防边戍。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一生推迁,不过军主。然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北齐书魏兰根传亦谓:『中年以来,有司号为府户,役同厮养,官婚班齿,致失清流。而本宗旧族,各各荣显,顾赡彼此,理当愤怨。』按:道武平中山,多置『军府』以相威摄,凡有八军。军各配兵五千,食禄主帅,军各四十六人。自中原稍定,八军之兵渐割南戍,军兵裁千余,然帅如故,费禄不少。杨椿表罢四军,减其主帅百八十四人,六镇亦称『府户』,盖体制略同。西魏『府兵』之名殆本此。秦、汉军民分治,故于郡守外置都尉。北朝其先纯系军治,故府设帅,而称军府。〔此犹秦南海、桂林、象郡仅设一尉,不更置守也。〕及后文治渐蒸,军主镇帅,遂无出路,群加简蔑,目为府户,以别于中朝搢绅门阀焉。

一辈南迁的鲜卑贵族,尽是锦衣玉食,沉醉在汉化的绮梦中。

洛阳伽蓝记谓:『当时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方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常与高阳王雍争衡。』高阳正光中为丞相,童仆六千,妓女五百,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河间亦妓女三百,常语人云:『晋室石崇,乃是庶姓;况我大魏天潢,不为华侈。』此等汉化,岂魏孝文所想望!

而留戍北边的,却下同奴隶。贵贱遽分,清浊斯判。朝政渐次腐败,遂激起边镇之变乱。

胡太后时,明帝神龟二年。羽林、虎贲作乱,杀尚书郎张仲瑀及其父张彝,而朝廷不能问,仲瑀上封事,请诠别选格,排抑武夫,不使预清品。及父子见杀,诏诛凶强者八人,余并大赦以安之。其事已为凊流文治派与武人势力之显著冲突。在中央政府下之羽林侍卫尚无出路,何论边鄙镇兵?六镇叛变,正为此种形势之继续扩大。南中文治派与北边武人之冲突,其后面不啻即是汉化与鲜卑故俗之冲突也。史又称:『代人迁洛,多为选部所抑,不得仕进。及六镇叛,元叉乃用代来人为传诏以慰悦之。』是可见当时南、北界划矣。

尔朱荣入洛阳,沉王公以下二千余人于河。洛阳政府的汉化暂见顿挫。

尔朱荣世为领民酋长,部落八千余家,有马数万匹,元天穆说之曰:『世跨并、肆,部落之民,控弦一万。』此乃代表鲜卑遗留在北方之旧传统、旧势力,与洛阳汉化后之新朝贵绝不相同。一个国家,同时摆着两个绝不相同的社会,势必酿乱。

而鲜卑命运,亦竟此告终。

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然亦须在改进中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