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12:59
然北魏洛阳政府之覆灭,只是拓拔氏一家统治权之解体,对于当时北方文治势力之进展,依然无可阻碍。魏孝文只是认识了此种力量,要把鲜卑的统治权与之融合一体。洛阳的鲜卑贵族,以及北方的六镇军人,都不了解此意,他们只有先后做时代潮流下之牺牲品。
史称:『世宗时,天不承平,学业大炽。燕、齐、赵、魏之间,横经著录,不可胜数,多者千余人,少者亦数百,州举茂异,郡贡孝廉,每年逾众。』此魏孝文迁都后北方学术界气象也。
北齐在地理和人物上,都承袭着洛阳政府之遗傅。
尔朱荣居晋阳,为孝庄帝所杀。荣从子兆弑庄帝,高欢杀兆,孝武帝奔关中。高欢以洛阳西逼西魏,南近梁境,乃议迁邺。洛阳四十万户,令下三日,狼狈即行。
高欢一家,虽是一个汉、鲜混杂的家庭,
史称高欢渤海蓨人,其六世祖隐,为晋玄菟太守,则高欢应为汉人。惟自五世祖庆,已三世事慕容氏,曾祖湖仕北魏,谥坐法徙怀朔。史称欢遂『习其俗』,至其后娄氏则鲜卑豪族也。高澄娄出,故侯景呼以『鲜卑小儿』。高洋问杜弼:『治国当用何人?』弼对:『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洋以为『此言讥我』。又斩高德政,谓:『德政常言宜用汉人除鲜卑,此即合死。』洋后李氏出赵郡,其子废帝殷,洋谓其:『得汉家性质,不似我。』
然而汉人的势力,很快在北齐的政府下抬头。
史称:『高欢时,鲜卑共轻中华朝士,惟惮高昂。欢每申令三军,常为鲜卑言;昂若在列时,则为华言。』然同洋即位,群臣皆汉、魏衣冠。直至末年,洋乃数为胡服,微行市里。则知文宣时齐朝早已汉化。又齐文宣诛诸元二十五家,杀三千人,余十九家并禁锢,嗣又大杀元氏,魏后竟无遗种,亦为汉人得势一因。其后隋文帝尽杀宇文子孙,无遗种。
杨愔尤称当时经学名懦,一门四世同居,昆季就学者三十余人。事高洋,时称『主昏于上,政清于下。』常山王高演杀杨愔,高殷〔废帝,母李皇后,赵郡李氏女。〕见废,亦当时胡、汉界线相争之一幕。
李铉、邢峙、齐文宣诏授太子经。冯敬德、武成为后主择师,命为侍讲。冯元熙,敬德子,以孝经授纬太子。皆以经学为帝室师。史称:『孝昌之后,海内淆乱,四方学校,所存无几。至于兴和、武定之世,寇难既平,儒业复光。』其间相去不过十年。后魏崔亮年劳之制,至是见革。
后魏自张彝见杀,武官皆得依资人选,官员少而应调者多。崔亮为吏部尚书,乃奏为格制,官不问贤愚,以停解日月为断,年月久则先擢用,世谓之『停年格』。魏之失人自此始。高齐自高澄、袁韦修、杨遵彦、辛术相继掌大选,颇革魏弊,而辛术管库必擢,门阀不遗,衡鉴之美,尤为见称。
士人为县,尤见齐政渐上轨道。
北齐制县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凡九等。此亦为隋、唐所袭。然犹因循后魏,用人滥杂,至于士流耻居。元文遥遂奏于武成帝,密搜世胄子弟,恐其辞诉,总召集神武门,宣旨慰谕而遣。自是县令始以士人为之。
齐律尤为隋、唐所本。
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北朝尤以齐律为最。由唐及清,皆本隋律,隋律则本于齐。魏拓跋焘定律,出崔浩、高允之手。浩长于汉律,为之作序。〔史记索隙引。〕高允史称其『尤好春秋公羊』,盖冶汉董仲舒、应劭公羊决狱之学者。其后代有名家,太和中,改定律令,君臣聚议一堂,考订之勒,古今无比。此为北系诸律之嚆矢。渊源当自汉律,不尽袭魏、晋之制也。则齐政虽称昏乱,其士大夫之贡献亦甚大。
西魏则宇文泰虽系鲜卑,或匈奴。然因传统势力入关者少,更得急速汉化。苏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卢辩累世儒学。魏太子及诸王皆束脩礼受业。叔父同,注小戴,辩注大戴。诸人,卒为北周创建了一个新的政治规模,为后来隋、唐所取法。将来中国全盛时期之再临,即奠基于此。
绰依周礼定官制,未成而卒,辩续成之。西魏正式行周礼建六官,在恭帝三年。同脩者尚有崔献,薛。
苏绰的六条诏书,
一、先治心,『治民之本,莫若宰守。治民之礼,先当治心。其要在清心,次在治身,躬行仁义、孝弟、忠信、礼让、廉平、俭约,继之以无倦。』二、敦教化,三、尽地利,四、擢贤良,五、恤狱讼,六、均赋役。
悬为当时行政官吏的新经典。
文长数千言,周主常置座右。又令百司诵习。绰又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账户籍之法。此如汉初张苍为计相事,隋室之盛即本此。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官吏在政治上的责任,现在又明白的重新提出。
而当时官吏的任用,尤能打破历来氏族门第的拘絯。
六条之四曰『擢贤良』,其言曰『自昔州郡大吏,但取门资,不择贤良。夫门资乃先世之爵禄,无妨子孙之愚。今之选举,不限资荫,惟在得人。』
于是以前的官吏,为门资所应得;而此后的官吏,则将为民众负责任。此种意识,不可不说是当时一个极大的转变。
北史卢恺传:『自周氏以降,选无清浊。恺摄吏部,与薛道衡、陆彦师等甄别氏流。』又北史陆彦师传:『转吏部侍郎。隋承周制,官无清浊,彦师在职,凡所任人,颇甄别于士庶。』盖北周僻在关西,洛阳鲜卑贵族,去者无几,故苏绰得教宇文泰打破门第,拔才任用。如此,则鲜卑族自见湮沉,汉人自见腾驤,实为北周汉化一更要关键。隋文非有大功盛业,而北周大臣如韦孝宽、杨惠、李德林、高炯、杨穆,皆翕然归奉,此恐亦有种姓之见存。至隋时,政治转换,已上轨道,故卢恺、薛道衡等重提士庶之别,此并非反对北周之制,实为依照苏绰用意,作更进一步之甄别也。
周礼是他们政治理论的根据,一时君臣皆悉心讨究。
此书在魏孝文时已见重。西魏因推行周礼,故公卿多习其业。北齐熊安生精治此经,名闻于周。周武帝灭齐,安生遽令扫门,曰:『周帝必来见我』,已而果至。
僚吏俊彦,旦理公务,晚就讲习。
北周文帝于行台省置学,取丞郎及府佐德行明敏者充生。悉令旦理公务,晚就讲习,先六经而后子、史。又于诸生中简德行淳懿者侍读书,河东薛慎等十二人应其选。
从学术影响到政治,回头再走上一条合理的路,努力造出一个合理的政府来。此指能切实贡献于民众,而非专为保门第、固权荣而言。
从此漫漫长夜,开始有一线曙光在北方透露。到隋、唐更见朝旭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