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6·19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问答录作者:贾陆英发布:贾陆英

2020-11-12 20:0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问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怎样理解孔子的为学三境界?

知之、好之、乐之是指为学的三种不同境界。张居正作注:“非知则见道不明,非好则求道不切,非乐则体道不深。其节次亦有不可紊者。学者诚能逐渐用功,而又深造不已,则斯道之极,可驯至矣。此圣人勉人之意也。”所谓“知之者”,就是学习仅仅是为了得到一点知识,满足于“我知道了”,这是为学的第一个层次。若就此止步,则只能进入一般的境界;所谓“好之者”,就是对学问有了进一步理解和体验之后产生的喜好心理,这就比“知之者”进了一步,到达为学的第二个层次,即较高的境界;然而,仅仅是喜好,不如以学习为乐趣,在学问的追求上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乐之者”。孔子对待学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学习看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只有把学习当作人生的乐趣,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来对待,才能到达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治学之道,一是学而不厌的求知欲望,这是学习的动力源;二是学思结合的求真精神,对知识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要追问为什么,搞清楚为什么。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要认清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这才叫学到了真正的知识;三是学用一致的求实态度,学是为了用,为了指导自己的言行,学与用要相结合,言与行要相一致。正因为如此,孔子登上了他那个时代思想文化的高峰。总之,勤于学习,加善于思考,再加丰富的人生阅历,造就了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