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7·1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论语问答录作者:贾陆英发布:贾陆英

2020-11-12 20:14

子在齐闻《韶》《韶》:舜时的乐曲,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不图:想不到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的乐章,有三个月尝不出肉味来。说:“想不到《韶》乐之美竟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孔子欣赏《韶》乐的感受对我们有何启示?

“三月不知肉味”,是孔子欣赏《韶》乐时的感受。言其闻听《韶》乐如此之美,一心陶醉于乐曲之中,竟然连肉食的美味也尝不出来。短短几个字,把孔子的专注精神、高雅之态十分传神地刻画出来,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孔子学习的专注精神值得发扬。本章讲“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本篇第18章讲“发愤忘食,乐以忘忧”,都体现了这种刻苦钻研、务求精致的专注精神。“三月不知”,并不是实指三个月,言其时间很长之意。

启示之二,孔子为什么高度重视乐教,由此可见一斑。孔子深知乐之感人至深,为人们喜闻乐见。因此,他善于运用乐教在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乐”起源于人的情感,是人心受到外物刺激有感而发的产物,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孟子·尽心上》这就是说,就教化的功能而言,乐教是一个人品德养成、人性完善的最高层次。单纯的说教不如音乐能深入人心,从而产生更为深厚的感动、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的传授途径与方式,最切合于人的本性,也是孔子“乐教”的目的所在。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