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论笃笃:诚实是与与:赞许,君子者乎?色庄色庄:外表庄重者乎?”
译孔子说:“只是听到他的言论诚实就赞许他,哪知他是真正的君子呢?还是表面上伪装庄重呢?”问孔子提出不能“论笃是与”的原因是什么?
答朱熹作注说:孔子此言是告诉人们,“以其言论笃实而与之,则未知其为君子者乎?为色庄者乎?言不可以言貌取人也。”张居正也评论说:“然人藏其心,情伪难测,外貌未足以尽人也。若不加深察,只论人于容貌词气之间,见以为笃实而遽许之,则斯人也,其果表里相符,而为有德之君子乎?抑亦矫饰外貌,假做个老实的模样,而为色庄者乎?”
《论语·公冶长篇》记载,身为孔门“四科十哲”之一的宰予,可能是平日里说得太漂亮了,却又在白天睡懒觉,因而受到孔子严厉批评,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我起初对于别人,是听到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如今我对于别人,是听到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是宰予这件事让我改变了态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记载了孔子类似的话,他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以宰予这件事为例,提出了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个方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言行是不一致的,如果听其言而信其行,就会产生认识上的错误。
本章中孔子的话,再一次强调了听其言而观其行的重要性,并且列举出这样一种人,他们貌似“论笃”,实则“色庄”,说起话来头头是道,言之凿凿,而在具体行动上却并非如此,甚而至于是说得一套,做得另一套。如果仅凭他的言论笃实就赞许他,肯定他,那就难免为假像所迷惑。因此,对于“论笃”者,是不可轻易“是与”的,而应当进一步考察他的行动,看他是否言行一致,从而判定他究竟是真君子,还是伪君子。只有言行一致才是真君子。我们应加强修养,做一个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堂堂正正的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