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3 18:04
本节探讨:马儒融合论〔12〕关键词之实事求是。阐释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哲学世界观上融合的第六个关键词: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出自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河间献王传】,称誉河间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修学好古』是指一种努力学习的精神,『实事求是』是指一种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的严谨求实态度。
今天我们引用『实事求是』这个古老的成语,其一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其二是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说话、办事、做学问。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岳麓书院,是古代四大书院之一。1916年,在岳麓书院办学的一位校长,把『实事求是』四字制成横匾挂在讲堂正门。其时,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曾两次入岳麓书院就读,这块匾额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多年以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出新的解释,并把这四个字写下来嵌在延安中央党校大门口【毛泽东传1893--1949】,第21页。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经典诠释,见于【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著名演讲之中。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报告,他在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态度时说:『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这样,『实事求是』这个古老的成语就被赋予了全新的鲜活的生命力,从一种单纯的治学方法,改造、升华、发展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古为今用,为我们树立了祖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光辉典范。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也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它涵盖了党的几代领导人对唯物论辩证法的最主要贡献,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灵魂。
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基本精神。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世界观称之为『新唯物主义』,也就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恩格斯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对物质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了解,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实事求是肯定了『实事』即客观世界和『是』即客观世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第一性和可知性,指明了思想认识、路线、方针、政策的第二性和能动性,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客观世界由于其内部又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总是处在不断地运动发展变化中。因此,人们要从『实事』中去『求』那个『是』,要研究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就不能固执己见、墨守成规,而必须着眼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生动体现。人类认识的基本矛盾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矛盾,实现它们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唯一正确的途径是实践。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上册,第18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同上第16页。认识真理要靠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样要靠实践。离开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无法做到实事求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从广大群众的实践出发,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和觉悟程度出发。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识论、辩证法熔为一炉,正确地解决了领导和群众、认识和实践、感性和理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问题。他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他把『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公式化为『群众—领导—群众』的工作方法,从而把群众路线深化和具体化了。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强调实事求是,是为了清除严重危害革命事业的、以主观主义为特征的党内教条主义的恶劣影响,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他在1930年5月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937年春夏,毛泽东到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认识论高度,深刻概括和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知行统一、阴阳变易等精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中国化表述,成为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认识工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特别强调从解放思想中去实现实事求是,这是因为如果不解放思想,不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不打掉思想上、理论上的种种禁锢,就不能使人们的思想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也就谈不上实事求是。从解放思想中去实现实事求是,这正是邓小平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上的新特点、新发展。他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页。他领导我们党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正确认识中国国情作为正确解决现代化建设各种问题的首要前提,作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结论,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正确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环境、战略部署、领导和依靠力量等重大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起,作为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思想路线。其中,实事求是是核心,是出发点和根本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都是为了使我们的主观认识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从而真正做到坚持实事求是。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才能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正确回答和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