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三恕第九(下)

孔子家语作者:孔子,弟子发布:华夏士子

2021-10-6 18:17

子路見於孔子.孔子曰:『智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對曰:『智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愛己.』子曰:『可謂士矣.』子路出.子貢入.問亦如之.子貢對曰:『智者知人.仁者愛人.』子曰:『可謂士矣.』子貢出.顏回入.問亦如之.對曰:『智者自知.仁者自愛.』子曰:『可謂士君子矣.』延章曰:自知者.知己而知人.自愛者.愛己而愛人

白話譯文
子路被孔子召見。孔子問道:『有智慧的人什麼樣子?有仁德的人什麼樣子?』子路回答:『有智慧的人,能使人明瞭自己,有仁德的人,能使人愛護自己。』孔子說:『你可以稱得上「士」了。』
子路出來,子貢進去。孔子問他同一個問題。子貢回答:『有智慧的人,能明瞭他人,有仁德的人,能愛護他人。』孔子說:『你也可以稱得上「士」了。』
子貢出來,顏回進去。孔子仍然問他同一個問題。顏回回答:『有智慧的人,能自己明瞭自己,有仁德的人,能自己愛護自己。』孔子說:『你也可以稱得上「士中君子」了。』

今人注
孔子說:『知者,知人。』,『仁者,愛人。』首先明白孔子的『人』既有自己也有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先己後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也是先己後人。自己不明了自己,又何以明瞭他人?自己不愛自己,又何以愛他人?
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知人』就含有他人不明了自己和自己不明了自己兩個方面,首先要明瞭自己。因此孔子給與子路、子貢『士』的評語,但是子貢的理解還是高於子路的;顔回的層次顯然高於子貢,因為他把握了自身修為的原則。但是並不完美,最高境界應該是『知己知人』、『愛己愛人』,所以孔子給予『士君子』之評語。
這一章對正確理解【論語】相關章節很重要。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孔子不對吳曰:不然違哀公之意.故不對.孔子趨出延章曰:此章疑遭篡改.【大婚解】哀公問於孔子:『敢問人道孰為大.』孔子對曰:『臣敢無辭而對.』此謂『孔子不對』焉.又謂『趨出』.不謂退.非禮也.夫子必不為.故疑遭篡以語子貢曰:『鄉吳曰:鄉作向者君問丘延章曰:子貢.弟子也.而自稱己名.偪下矣.非禮.夫子豈為之.疑遭篡矣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而丘不對.賜以為何如』.子貢曰:『子從父命孝矣.臣從君命貞矣.奚疑焉吳曰:荀作夫子有奚對焉.』孔子曰:『鄙哉賜.汝不識也延章曰:謂弟子而鄙.非寬恭者也.夫子焉為之.昔者明王萬乘之國.有爭臣七人吳曰:争讀作諍.天子有三公四輔.⊙爭臣:能直言諫君,規勸君主過失的大臣。爭,同『諍』,直言規勸。【說苑·臣術】:『有能盡言於君,用則留之,不用則去之,謂之諫;用則可生,不用則死,謂之諍。』.則主無過舉王曰:天子有三公四輔.主諫爭以救其過失也.四輔: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也.千乘之國.有爭臣五人吳曰:諸侯有三卿内外史.則社稷不危也王曰:諸侯有三卿.股肱之臣有內外者也.故有五人焉.百乘之家.有爭臣三人吳曰:大夫有家相.室老.邑宰.王曰:大夫之臣有:室老.家相.邑宰.凡三人.能以義諫諍.則祿位不替⊙替:廢棄、廢除、代替.父有爭子.不陷無禮.士有爭友.不行不義王曰:士雖有臣.既微且陋.不能以義匡其君.故須朋友之諫爭於己.然後不義之事不得行之者也.故子從父命.奚詎為孝延章曰:【儒行解】孔子曰:『儒有澡身浴德.陳言而伏...言而正之而上不知也.默而翹之又不為急也』.是故父命之過者必正之.吳曰:子順父命.豈可以詎得謂之孝乎哉.⊙奚詎:亦作『奚距』,難道,豈有。奚:xī,文言疑問代詞,相當於『胡』、『何』。詎:jù,形聲,從言從巨,巨亦聲。『巨』意為『包羅萬象』,引申為『一切情況』、『任何情況』。『言』與『巨』聯合起來表示『預言任何情況』、『談論任何事物』。本義:預言任何情況或談論任何事物.臣從君命.奚詎為貞延章曰:【正論解】孔子曰:『善守道不如守官』.吳曰:臣順君命.豈詎得為貞.⊙貞:zhēn,表示貞潔,貞操。會意字,從蔔從鼎,甲骨文作『鼑』,後省為『貞』。鼎本是食器,這裡表火具,即用火具而蔔。本義『占卜』,假借為『正』、為『定』,端方正直、忠直、真誠.夫能審其所從王曰:當詳審所宜從與不.之謂孝.之謂貞矣.』

白話譯文
魯哀公向孔夫子請教說:『子女聽從父親的吩咐辦事,是孝順吗?臣子遵照君主的命令列事,是忠貞吗?』問了三次孔子都不回答。孔子小步快速地退出,并將哀公所問告訴子貢,說:『之前君王問我,「子女遵從父親的命令是孝順吗?臣子遵從君王的命令是忠貞吗?」問了三次,我都不對答,端木賜你認為應該怎么對答?』
子貢說:『子女聽從父親的吩咐辦事,是孝順;臣子遵照君主的命令列事,是忠貞,這有什麼可懷疑的呢?』
孔子說:『端木賜呀,這樣的理解就淺薄偏頗了,你不知道啊。過去那英明的天子,有七位直言敢諫的臣子,主上就避免了錯誤的舉動;諸侯有五位直言敢諫的臣子,可保國家社稷,諸侯國可免於危難;卿大夫有直言敢諫的臣子三人,爵位便能保持;父親有敢於勸諫的兒子,就不會陷於無禮;讀書的士人有直言規勸的朋友,就不會做出那不合道理的事情。所以子女完全依照父親的意志辦事,何嘗一定是孝?臣子完全遵照君主的命令從事,難道就一定是忠?能詳細考察他所遵從的是否得當,這才叫做孝順,才叫做忠貞啊!』

子路盛服⊙盛服:貴重華美的禮服見於孔子.子曰:『由是倨倨吳曰:倨與裾同.言其服盛而氣傲也.⊙倨倨:jù jù,不思進取,神氣輕鬆傲慢的樣子者何也.夫江始出於岷山⊙岷山:在今四川省松潘北。古人認為岷山是長江的發源地,實際上岷山是岷江、嘉陵江之發源地.其源可以濫觴王曰:觴.可以盛酒言其微.吳曰:按:韓詩外傳:為不足濫𫌰.言其微也.⊙濫觴:làn shng,本謂江河發源之處水極淺小,僅能浮起酒杯,後比喻事物的起源、發端。觴,酒杯.及其至于江津⊙江津:江邊渡口.不舫舟⊙舫舟:兩小船合併以載人不避風則不可以涉.非唯下流水多也吳曰:下流水多.故使人畏.服盛氣盈則眾畏之.今爾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充盈:自滿,驕傲.天下且孰肯以非告汝乎.』子路趨而出⊙趨:小步快速地行走。【說文】『走也。』疾行曰趨,疾趨曰走.改服而入.蓋自若也.子曰:『由志之.吾告汝.奮於言者華王曰:自矜奮於言者.華而無實.奮於行者伐王曰:自矜奮行者.是自伐.吳曰:矜於行者.自伐其功.⊙伐:自吹自擂,誇耀自己.夫色智而有能者吳曰:知見於色.自有其能.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言之要也.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則智.行至則仁.既仁且智.惡不足哉.』

白話譯文
子路穿著珍貴華麗的禮服來拜見孔子。孔子問道:『仲由,你如此的神氣傲慢,為什麼?長江之水,發源於岷山,其源頭的水流僅僅可以用來浮起一隻酒杯;當它流至有渡口的江邊時,如果不合併船隻,不避開大風,那麼,人都不可能渡過江去,並非僅僅是水多的緣故。現在,你的衣著珍貴華麗,你的神氣傲慢,那麼,天下人還有誰肯指正你的過失和錯誤呢?』
子路聽後快步退出,換了衣服進來,像平時穿的一樣。
孔子說:『記住!我告訴你。只知道說而不會做的人浮華,只知做事卻不接受建議的人愛自誇,外表看起來很聰明很有才能的,往往只是小人呀。因此君子知道的就說知道,這是言談的要領;不能做的就說不能,這是行為的最高準則。言談合乎要領就是明智,行為合乎最高準則就是仁愛。既智且仁,怎麼會有欠缺的地方呢?』

子路問於孔子曰:『有人於此.披褐⊙褐:hè,粗布或者粗布衣。最初指葛、獸毛,後用大麻、獸毛粗加工後製成的衣服,貧賤的人穿而懷玉⊙懷玉:懷揣寶玉。此處指胸有學識、仁德。【老子·德經·七十章】:『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何如王曰:褐.毛布衣.吳曰:褐.賤者服.』子曰:『國無道.隱之可也.國有道.則袞冕王曰:袞冕.文衣盛飭.⊙袞冕:袞衣和冕。古代帝王與上公的禮服和禮冠。此處指登朝入仕而執玉⊙執玉:手捧玉圭,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玉制禮器,為瑞信之物。玉圭長條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異,因而以『執玉』代稱仕宦.』

白話譯文
子路問孔子說:『有這樣的人,身懷才智、仁德不顯於外,好比身穿粗布鄙衣而懷揣寶玉,如此怎樣?』孔子說:『國家政治昏暗,隱藏起來是適合的,國家政治清明,就應該登朝入仕,展現自己的才智和仁德。』



三恕篇評
這篇也是由許多小議論組成的,大多內容又見【荀子】。『孔子曰』二章,一是說君臣、父子、兄弟間要講恕道,一是講君子要三思。『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章是講『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的道理。主張遵守愚、讓、怯、謙的損之又損之道,這就是『滿招損,謙受益』俗語的來源。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