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颜面尽失的东周国王(下)│16

先秦历史故事(青禾田讲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发布:青禾田讲古

2022-8-30 07:58

那么,楚国这么肆意妄为,天子不敢管,其他诸侯也没人管吗?

说起来倒也不是完全没人管,不过要到几十年后的公元前656年,当时楚国的国君已经换成楚成王了。

这时齐国的齐桓公已经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联军,先对楚国的盟国蔡国实行军事打击;接下来,齐桓公率大军进攻楚国。不过,齐桓公攻打楚国的理由并不是楚国擅自称王,而是责备楚国不给周天子纳贡交税。

成语『风马牛不相及』说的就是这件事。

看到齐桓公带领盟军入侵,楚成王派使者去质问齐桓公。【左传】记载:『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意思就是说,你们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哪怕两国走失的牛马使劲奔跑,也到不了对方的国家,为什么你们这么远跑来进攻我们?其潜台词就是,你没事闲得啊。

齐桓公当然也不示弱,必须得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啊。于是,其手下的管仲,用楚国不给天子进贡的原因来责备楚国。

这里的『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作动词,走失的意思。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古文观止】记载:牛走顺风,马走逆风,喻齐楚不相干也。现在用『风马牛不相及简称风马牛』来比喻两件事之间毫不相关。

两国相持不下,谁也没能力占据绝对上风,最后通过谈判,各让一步。楚国答应恢复向周天子纳贡交赋,齐桓公则在带领各个小诸侯国和楚国订立盟约以后退兵。历史上称之为 『召陵之盟』。

为什么齐桓公不勒令楚国去掉『王』的尊号,改成『公』呢?估计一是没那个力量,即使有也不愿意冒着亡国的危险和楚国死磕;二是齐桓公未尝没有留下这个传统,将来自己,或者自己的后代也称王的想法。

总之,楚国擅自称王这事,上至天子,下到各诸侯,似乎也就都默认了。

楚武王称王,开了诸侯僭jiàn号称王之先河,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经纷纷称王了。

说起来,楚武王、楚文王也不是没有故事的人,那段著名的『和氏璧』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

据【韩非子】记载,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得到一块璞玉璞,读音为:pú,可能蕴藏有玉的石头,认定其中有宝贝。其它故事里更是绘声绘色的描写,说卞和在荆山中看到一只凤凰落在一块石头上,因为民间有『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说法,因此,卞和认定这块石头里面一定有宝贝。

卞和捧着这块璞玉,进献给楚国的君主。

当时的楚国国君还是楚武王的哥哥楚厉王当时楚国国君还没称王,这个厉王是死后的谥号,楚厉王让宫廷里的玉匠鉴定,结论是只是一块石头。楚厉王认为卞和欺骗自己,就下令砍掉他的左脚。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不久,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来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又让玉匠鉴定,还都说就是石头。楚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自己,就又砍掉了他的右脚。

等到楚武王去世,其子楚文王继位后,卞和就抱着那块石头在荆山下哭泣,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后来眼里甚至流出血来。当时的卞和已经是耄耋mào dié老人了没法不是耄耋老人,你想啊,光楚武王当楚国国君,就当了五十一年,楚文王受其感动,直接命人切开这块璞玉,发现里面真有一块稀世宝玉。为了纪念卞和,楚文王就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这块和『和氏璧』被秦王嬴政得到,并将他制成了皇帝专用的玺印。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