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故事(青禾田讲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发布:青禾田讲古
2022-9-8 00:54
魏国占领河西地区,相当于在秦国的心腹之间插入了一把利剑,让秦国难受异常,而且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秦国数次派兵进攻魏国,希望夺回河西之地,但是都折戟于吴起之手,没有达成战略目标。
公元前389年周安王十三年,魏武侯七年,秦惠公十年,吴起担任河西郡守的第十九年,秦国几乎倾全国人马,集五十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直扑魏国重要的城邑阴晋,准备一举夺下河西之地,并打通秦国东进扩张之路。
紧急时刻,吴起主动请命,愿意带领五万魏武卒前去与秦军交战。
此时,原来赏识吴起的那位魏国的国君魏文侯早已死去,魏国国君换上了魏文侯之子魏武侯。魏武侯对吴起也算是相当看重。
魏武侯当即同意,但是还有点不放心,于是又加派战车500乘,骑兵3000人,都交给吴起率领。
面对庞大的秦军主力,吴起敏锐的看出秦军强大外表下的虚弱。魏军虽少,都是精锐,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秦军虽众,却是乌合之众,是只有简单装备的、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吴起决定一战定胜负,准备一鼓而败秦。
战斗开始前,吴起鼓励三军将士,要求所有人必须奋勇杀敌,无论车兵、骑兵还是步兵,『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然后吴起身先士卒,率军向秦军主动发起进攻。
战斗开始,双方照例先来一波弓弩互射。这个环节,因为魏武卒力气大,弓箭重,射程远,所以给秦军造成很大伤亡。而秦军的箭支,几乎没造成魏军的伤亡,在离魏军很远的地方就掉下来了。
接下来,如狼似虎的魏军,一举冲入秦军大营,四面杀人放火;人多势众的秦军毫无抵挡之力,乱成一团,抱头鼠窜,只顾逃命,以致自相践踏,阵势大乱。阴晋城内的魏军见援军已到,士气大振,趁势大开城门杀出。内外夹攻下,秦军更加混乱。
战场上的魏武卒士气如虹,反复冲杀,多次击穿秦军军阵。秦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大败溃逃。
不过秦军毕竟人多势众,吴起也是见好就收,没有对溃败的秦军过于追击。
阴晋之战,吴起以不足七万之兵,正面进攻下,硬碰硬的大破秦军五十万,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吴起,不愧『战神』之名。
此战,有利的遏制住秦军向东扩展的势头。自此之后的几十年间,直到商鞅变法成功之前,秦国不敢正眼看魏国之地。
其它国家在见识了魏武卒强大的战力之后,纷纷效仿,开始创建各自的常备军,齐国的『技击骑士』、秦国的『锐士』、韩国的『材士』、赵国的『百金之士』或『胡刀骑士』、楚国的『选练之士』相继出现,但基本上都是效法吴起的选兵、练兵手段而已。
可惜的是,吴起离开魏国后,魏武卒也逐渐走向没落。在其后庞涓做魏国大将军时,魏武卒还曾经焕发过短时间的辉煌,但在随后『孙庞斗智』,马陵之战中,魏军大败,主将庞涓战死,魏武卒元气大伤,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被秦国的锐士锋芒所遮盖。
荀子曾经说过:『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说的是这三只强军的军力对比,说魏武卒强于齐国的技击骑士,但是比不上秦国的锐士。当然,这里的魏武卒指的是已经没落的魏武卒,而不是吴起统帅下,处于巅峰的魏武卒了。
武能安邦的吴起,在治国方面同样是一名高手。
魏武侯即位后的第二年,来西河郡巡视、阅兵。他乘坐着大船,顺水而下时,看到两边山川险要,感慨道:『这么壮美而又险峻的河山,是我国边防的保障,是魏国的宝贝啊。』有大臣在旁边凑趣,夸赞魏武侯。
吴起却反对说:『国家的保障,不在山河的险峻,而在于施德于民,所谓在德不在险。昔日三苗建立的国家,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但是因为德义不修,夏朝的大禹消灭了这个国家。夏桀的国家,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峰在它的北面,但是夏桀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殷纣的国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他不施仁德,周武王把他杀了。所以说国家的稳固,在于国家的治理者给百姓施以恩德,而不在于山河地理的险峻。如果您不施行仁德,即使现在和您乘坐同一条船中的人,也可能投靠敌国,变成您的敌人啊。』
刚当上国君不久的魏武侯,还是颇为能听得进去逆耳忠言的,对吴起的话,大声喝彩,从而更加倚重吴起。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河晤对』。其言论,放在今天,仍然为至理名言。
当然,其中未尝没有吴起的私心,委婉的提醒魏武侯,应该对自己更加看重,希望借此更进一步。其『舟中之人尽为敌国』的言论也许是随口举例,也许是有的放矢。不过,神奇的历史,却让吴起一语成谶chèn。在为魏国效力超过二十年后,吴起离开了魏国,投奔了魏国的敌对国家: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