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故事(青禾田讲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发布:青禾田讲古
2022-9-20 07:58
战国末期,儒家学派又出了一位堪称大儒的人物,被史书上称为儒家『集大成者』,但是又遭到大量儒家学者的抨击,甚至被怀疑其是否属于儒家学派。这位备受争议的人物,就是荀子。
荀子,生卒年约为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赵国人。
作为儒家大师级的荀子,其老师是谁,史书上记载不详。不过荀子是一位学识非常广泛的学者,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从荀子的学术观点及文章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荀子应该是集合了多家学派的思想,其主要观点既和当时流行的众多学派有碰撞,又有很多的相辅相成、相通之处。
荀子还是第一个使用『赋』这种文体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荀子曾经游学于齐国,三次担任过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官办的高等学府,因为位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而得名。著名的『百家争鸣』,就是以稷下学宫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荀子教出来的学生,创建或发扬了诸家学说。稷下学宫在最兴盛的时期,曾经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几乎所有的学派,著名的贤士多达千人。
祭酒这个职位相当于学宫之长,可见荀子当时学识及名望之高。
荀子还曾经到达过秦国、赵国,对于这两个国家的政治、军事,也都留下过见解。
荀子曾经两次去楚国。公元前255年前后,春申君黄歇任命荀子为兰陵令,不久有人向春申君进谗言,春申君免去了荀子的职务。荀子离开楚国,去到赵国。再过不久,又有人批评春申君,认为荀子是天下著名的大贤,你怎么能不用呢?于是春申君又后悔了,再派人把荀子请了回来。
此后荀子一直担任着这个职位,直到公元前238年,春申君死后,年迈的荀子也不再担任兰陵令。时隔不久,老死于兰陵。
在人性问题上,荀子主张『性恶论』。所谓『性恶论』并不是说人生来就都是坏蛋,或者说可以随意作恶,而是认为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其本性中,具有『恶』的道德价值,这是一种生物的生存本能。荀子恰恰是因为认识到这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恶』,才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也就是后天学习的必要性。
这一点和孟子提倡的『性善论』既对立,又相辅相成。
荀子最特别的地方,还在于作为儒家大学者的他,却教出了两个法家代表人物的弟子,韩非、李斯。说起他这两位弟子,其在历史上的名气,甚至超过了荀子这位老师。
韩非,法家代表人物,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被尊称为韩非子;李斯,秦始皇时秦国丞相。而且,这两位弟子都不怎么待见儒者。韩非子在其名篇【五蠹】就是五种社会的蛀虫中,将儒家学者称为五种社会蛀虫之一。秦朝建立后,大规模的焚毁包括儒家经典在内的百家之书,最早提出这个主张的,就是李斯。
也正是因为这两位弟子的缘故,荀子的大儒身份,才一再的被质疑。
荀子的著作集就是同名的【荀子】一书。最为我们熟悉的,是其中的【劝学】篇,其精彩名句,广为流传,发人深省。
分享几句【劝学】中的名言,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