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先秦的经济战,郑国渠的修建│170

先秦历史故事(青禾田讲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发布:青禾田讲古

2022-9-22 08:38

吕不韦当政期间,还有一件颇为重要的事情发生,那就是郑国渠的修建。

那是在秦王嬴政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46年,随着秦国的日益强大,韩国上下,日夜不安,随时担心秦国大军突然到来。于是在一番计议之后,有『高人』提出『疲秦』之策,就是大规模消耗秦国的国力,使秦国没精力攻打别的国家类似于苏美争霸,美国以军备拖垮苏联。那怎么『疲秦』呢?就是派遣韩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郑国,前去秦国,帮助秦国大规模兴修水利,借机大量消耗秦国的国力,占用秦国的劳力,从而达到使秦国短时间内没能力攻打别国的目的。

这可以说是非常古老的一次经济战了。

不得不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计谋,几乎可以称之为饮鸩止渴。同时也算不上阴谋诡计,应该属于『阳谋』的范围。就是说,即使秦王嬴政等人事先就知道了这件事的本来目的,会不会实施,都在两可之间。因为虽然这个计策短时间来看,确实是消耗了秦国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可是泽被后世的万世之功啊。只要修建完毕,秦国的粮食产量就能得到明显提高,国力就能大大加强。

而且,秦国朝廷也是能人辈出,所以要想实行这条计策,随意的糊弄是不可能的,郑国必须全心全意的为秦国着想,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连年的征战,当时所有国家都面临着人口和粮食的不足,秦国也不例外。刚即位不久的秦王嬴政和吕不韦正在苦思冥想,希望能找到解决粮食问题的方法时,郑国主动送上门来了。

郑国提出的方案是,从仲山这个地方开渠,引泾河之水向西到瓠口作为渠口,利用当地地形西北微高,东南略低的特点,顺着地形地貌,引水向东伸展,最后注入洛水。预计全长超过三百里。这样的话,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灌溉面积。同时因为泾水含有较多的泥沙,在灌溉的同时,还能改良当地的土壤。

秦王嬴政和吕不韦都被郑国的计划深深吸引。同时,秦国也没有其他太好的选择,因为秦国虽然强大,但就水利方面的人才来说,却是非常缺乏,更别说郑国这样的专家级人才了。吕不韦虽然感觉出其中必有其他文章,但是权衡利弊,也是支持这一举动。

接下来,秦国征集大量人力、物力,开始动工。秦王任命郑国为修渠负责人,主持修建工程。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韩国『疲秦』阴谋逐渐浮出水面,被秦国得知。秦王嬴政大怒,要杀掉郑国泄愤。郑国知道这件事迟早泄露,早有心理准备,据理力争:『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郑国如若真的只是间谍,此时接受死刑,那么,秦国修不好渠,韩国的『疲秦』策略也能凑效,可惜郑国既不死国,也不逃走,居然实实在在地为秦国修渠,可以说,韩国这个计划做的不太周全

这里郑国坦率的承认自己是韩国的间谍,这件事确实包含着韩国的计谋,但是水渠修成之后,对秦国也是很有利的事情。我这么做,只不过能使韩国多生存几年时间,但是对于秦国来说,却是万世之功啊。

秦王被郑国说服了。况且秦王也没有别的选择。如果现在杀了郑国,秦国又找不出能替代郑国的人才。而且,水渠已经修建了相当的长度,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总不能杀了郑国,然后将水渠工程半途而废吧?于是,郑国仍然作为修建水渠的负责人,这条水渠也正常的修建了下去。

历经十多年的努力,水渠完工。为纪念郑国,人们称该渠为郑国渠。

郑国渠修好后,秦国的粮食困境,得以大大缓解。按照【史记·河渠书】记载:『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约合现在一百一十万亩,收皆亩一钟约为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就是说,光一个郑国渠工程之后,秦国每年增收粮食约11万吨。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不值一提,可是当时秦国的总人口数,不超过400万-500万。所以说,这11万吨,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了。而且,从此之后,关中平原,成为一片沃野,变成了天下粮仓之一,关中地区也一跃成为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粮食问题的缓解,大大方便了秦国接下来对其他六国的大规模用兵,为秦国的统一,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

郑国渠和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2016年,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