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暮江吟(白居易·唐代)

古诗词文(中小学教材)作者:古典诗词发布:延章

2022-11-23 18:29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译文
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注释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赏析
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三,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34-535
2、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53-254
3、张燕瑾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