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
译文
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妒忌嫉恨贤才能人。
评析
损人利己,可得一时之利,但实质是损害自己余生之命运,换取一时之利益。
妒贤嫉能,轻者关闭进步之门,阻断高升之路,甚者树立强敌,自取灭亡。
注释
损:损者,有『损己』与『损人』之分。
损己,【易·损卦】损下益上,其道大行。【疏】下自减损,以奉于上也。
损人,伤也,贬也,失也。
妒:【说文】妇嫉夫也。【诗注】以色曰妒,以行曰忌。
凡媢嫉皆曰妒。【史记·项羽纪】嫉妒吾躬。【列子·说符篇】爵高者,人妒之。
解析
损己:能损己之人,舍利取义,德望隆厚,往往得命于上,行运于时,兴旺发达。
损人:【论语】季氏第十六第四章: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可见,损人者多便辟、善柔、便佞,即使能一时利己,长此以往,必自伤禀性,自贬天命,自失时运。
因此,处事宜损己而不宜损人,更不宜损人利己。
妒贤嫉能:凡妒嫉俱是心欲胜于仁义禀性所致,故而常形表于脸色、情绪之中,此类之人往往好胜、强梁强横,喻犹横梁之刚强,不能容人,无仁无义。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妒贤嫉能之人,轻者不容贤能胜于自己之人,刚愎自用,重者谋害于人,致树强敌,故不得其死,凡人皆当以为教训。
典故
损人利己:历史上损人利己,贪得无厌,最终导致身死名灭、家亡族败的案例非常多。比如:宋朝的秦桧,万俟缷,罗汝及,张邦昌,潘仁美;明朝的严嵩;清朝的大贪官和珅;民国的袁世凯。
妒贤嫉能: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孙膑与庞涓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期初,作为同学,二人情谊甚厚,并结为兄弟,孙膑年长为兄,庞涓年幼为弟。然而,庞涓无心研学,又好立功名,很快辞师出道,终事魏惠王,为将军。其後,庞涓私下使人召来孙膑,同事魏惠王。庞涓为人妒贤嫉能,患于孙膑之才能,故屡次陷害孙膑,终互为强敌。孙膑阳为疯癫,逃奔齐国,庞涓数次率师敌对,孙膑用阴计诱导,杀庞涓于马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