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二节 礼的分类

华夏礼义(中国礼仪)作者:徐俊生发布:懋基

2017-12-24 21:45

古代以禮治天下,禮的作用,可謂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大至天下,小至秋毫。〖禮記·禮器〗云『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經禮』即有規範流程儀式的禮儀,『三百』為略數,言禮之繁多。如此之多,需要提綱挈領,進行分類。〖尚書·堯典〗記載堯曾『修五禮』,但未詳及哪五禮。〖周禮·春官·大宗伯〗將五禮分為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後世亦延用此說,如北宋的〖政和五禮新儀〗,明代的〖大明集禮〗。

一、吉禮

吉禮指祭祀之禮。祭祀為求吉祥,故稱吉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云『以吉禮祀國之鬼、神、示,祭祀的對象分為天神、人鬼、地示。先秦時代,信仰較樸素,只有天、地、祖先。天之靈曰神,地之靈曰祇,人之靈曰鬼。

禮之三本:天地、先祖、君師,君師可直接面見。先祖即人鬼,要通過『事死如事生』的祭祀來表達恭敬,由此推及禮敬天神、地祇的方式,這些儀式統稱為祭祀。〖左傳·成公十三年〗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即謂祭祀與戰爭,是國家存亡最重要的兩件大事。

天神天神較多,且有區別,最高的是『昊天上帝』,即民間俗稱的『老天爺』。祭天的儀式叫『禋祀』。由於祭天是國家最隆重的禮儀,所以只有天子可以代表萬民祭天,諸侯有國,但不得祭天。次之是日月星辰,包括日、月、五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十二辰及二十八宿。祭日月星辰用『實柴』之祀。再次是有所司、有功於民的列星,如司中、司命、風師、雨師等。司中主宗室,司命主壽,風師指箕星,雨師指畢星,主興風降雨。祭祀用『槱燎』之祀。

『禋祀』、『實柴』、『槱燎』的祭祀方式,同中有異,相同之處,都要燃燒堆積柴薪,使煙氣上聞於天神。不同之處,陳於柴薪上的祭品,依尊卑之別,禋祀用玉、帛、全牲;實柴之祀有帛無玉,牲體經過節解;槱燎之祀只有節解的牲體。

另外還有『雩祭』,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雩祭分為『常雩』和『因旱而雩』兩種。常雩是定期祭祀,無論有無水旱之災。因旱而雩是指因發生旱災而增加的雩祭,一般在夏、秋,冬已農閒,無旱災之虞。雩祭之禮,天子、諸侯都有。雩祭的對象,除上天外,還有『山川百源〖禮記·月令〗』。即地面上的水源。

地祇地祇亦分三類。首先是社稷、五祀、五嶽,社即土神,稷為百穀之神,五祀指五行之神,五嶽指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為天下五方的鎮山。此類用『血祭』之祀。是用祭牲的血澆灌於地,使其氣下達,及於地神。其次是山林、川澤,用『貍沈』之祭。祭山林為『貍』,祭川澤為『沈』,貍即『埋』,將犧牲、玉帛埋入土中,表示對土地、山林之神的祭奠。沈通『沉』,是將犧牲、玉帛沉入川澤。再次是四方百物,用『疈辜』之祭。疈是剖祭牲之胸,辜是將牲體細分。這類祭祀對象有戶、灶、霤、門、行等『五祀』。〖禮記·月令〗云『春祀戶,夏禮灶,中央祀中霤,秋祀門,冬祀行』。五者與百姓生活最為密切,厚於民生,應該報其功,故以祭。

人鬼人鬼之祭,即對祖先及先聖先賢的祭祀。從天子至庶民,皆要祭祖先。但規模不同,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廟數不同,祭祖的遠近世代數量也不同。天子要四時祭,即每逢歲時之首,用時令蔬果祭祖。春祭曰『禴』或『礿』,夏祭曰『祠』或『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人鬼之祭,還包括歷代帝王、先聖先師、賢臣、先農、先蠶、先火、先醫、先卜等,即歷代有功於民族、國家者。比如教育機構要祭祀孔子,耕種要祭祀后稷,工匠要祭祀魯班,茶道要祭祀陸羽

二、凶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云:『以凶禮哀邦國之憂。』凶禮是指救患分災的禮儀,包括荒禮、喪禮兩大類,細目則有喪禮、荒禮、弔禮、禬禮、恤禮等五種。

喪禮某家有喪,則親戚要依禮為之服喪,以志哀悼,還要派人前往弔唁,贈送助喪用的錢物等,都有特定的禮儀。喪禮是華夏禮儀中最為重要的禮儀之一,其意義是通過對死者的哀悼,來表達敬愛之情。

荒禮當鄰國出現災荒或瘟疫,民眾面臨生存危機時,應當表示同憂。〖禮記·曲禮〗云『歲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穀,馳道不除,祭事不縣,大夫不食梁,士飲酒不樂』。或者直接接濟錢糧。〖國語·魯語〗:『國有飢饉,卿出告籴,古之制也。』〖孟子〗中,梁惠王說:『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

弔禮鄰國遭遇水火等災患,應遣使弔問。魯莊公十一年秋,宋國水災,魯君遣使弔問,說:『天作淫雨,害於粢盛,如何不弔?』

禬禮禬即會合財物。鄰國遭災患,錢糧房屋等重大損失。兄弟之國應湊集財物以救助。〖春秋〗襄公三十一年冬,『會於澶淵,宋災故』。〖穀梁傳〗云:『更宋之所喪財也。』即補充宋國因災禍喪失的財物,使之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恤禮恤即憂。鄰國發生外患內亂,應該遣使前往存問安否。

荒禮有『散禮』、『薄征』、『緩刑』、『勸分』、『移民通財』等一系列原則。漢高祖二年六月,關中大飢,米價每斛萬錢,民人相食,政府移民通財,『令民就食蜀漢』。漢文帝頒令,凡遇大災,百姓可蠲免租稅,稱為『災蠲』。成帝又開入粟助賑者賜爵之先例。光武帝建武五年夏四月,旱災、蝗災並起,迫於飢餓而觸犯法律者甚多。五月丙子下詔:『非犯殊死,一切勿案,見徒免為庶人。』寬赦緩刑,以示哀矜,以恤百姓。後漢順帝永建三年下月,京師地震,乃下詔散利,年七歲以上的受傷害者,每人賜錢二千。經過歷代政府不斷完善,救荒賑災成為重要禮制之一。

三、軍禮

軍禮即軍隊禮儀。古代雖以德治國,但仍難免有少數作奸犯科及外部侵擾。需要命將選士,『以征不義,詰誅暴慢,以明好惡,順彼遠方〖禮記·月令〗』。禮樂與征伐,猶如車之兩輪,缺一不可。

軍隊的組建、管理等,亦必依禮而定。例如軍隊的規模,天子六軍,根據禮之等差原則,諸侯不得超過六軍,必須與爵位、職位等相稱,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隊依禮嚴格訓練、管理,故〖禮記·曲禮〗云:『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周禮·春官·大宗伯〗中的軍禮,包括大師之禮、大均之禮、大田之禮、大役之禮、大封之禮五種。

大師之禮是天子親征之禮儀。天子御駕親征,威儀盛大,可以調動百姓為正義而戰的熱情,所以〖周禮〗云:『大師之禮,用眾也。』鄭康成注曰:『用其義勇也』。

大均之禮據〖周禮·春官·小司徒〗,古代的軍隊建制,以五人為一伍,五伍為一兩,四兩為一卒,五卒為一旅,五旅為一師,五師為一軍。據此建制『以起軍旅征兵』,『以令貢賦分攤軍賦』,意在平攤軍賦,使百姓負擔均衡。唐宋以後,隨著社會的變化,軍禮中不再有此項。

大田之禮古代諸侯都親自參加四時田獵,分別稱為春蒐、夏苗、秋獮、冬狩,故稱大田之禮。田獵的目的,是檢閱戰車與士兵的數量、作戰能力、訓練協同配合。

大役之禮是為了營造宮邑、堤防等設施而役使民眾。大役之禮要求根據民力的強弱分派任務,這也就是孔子說的『為力不同科』。

大封之禮戰爭過後,要確認原有的疆界,聚集失散之百姓。古之疆界皆需封土植樹。故稱大封之禮。

此外,軍隊的車馬、旌旗、兵器、軍容、營陣、行列、校閱,乃至坐作、進退、擊刺等,無不依統一的儀節進行。軍隊的日常訓練,包括校閱、車戰、舟師、馬政等,都有嚴格的禮儀規定。得勝之後,又有凱旋、告廟、獻俘、獻捷、受降、飲至等儀節。

四、賓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云:『以賓禮親邦國』。天子與諸侯之間,大多有親戚關係。為聯絡感情,彼此親附,要定期會見。賓禮即天子、諸侯、大夫、士接待賓客之禮,其名目有六:『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諸侯按季節輪流進京朝見天子;『時見曰會』,即因故臨時增加的會見;『殷見曰同』天子久不巡守,四方諸侯齊往京師朝見。

諸侯之間『未及期相見,曰遇。相見於郤地兩國之間無主之空地,曰會。諸侯使大夫問于諸侯,曰聘。約信,曰誓。蒞牲,曰盟』。

朝禮即朝見天子之禮,包括服飾、地點、行進路線、君臣出入、揖讓、登降、聽朝等細節。

相見禮古代人際交往的禮儀,〖儀禮·士相見禮〗記載士與士相見,及士見大夫、大夫相見、大夫庶人見於君、燕見於君、言視之法、侍坐於君子、士大夫食於君等等的禮節。以此為基礎,歷代相見禮有所損益和發展。現代,在訪問、宴請、學術交流等許多方面,都需要用到相見禮,只是沒有古代的系統和規範。

蕃王來朝禮據〖大明集禮〗,洪武初年制定蕃王來朝禮。蕃王來朝,到達龍江驛後,驛令要稟報應天府,再上達中書省和禮部。應天知府奉命前往龍江驛迎勞。蕃王到達下榻賓館後,省部設宴款待。然後由司儀導引,至奉天殿朝見天子,到東宮拜見皇太子。朝見完畢,天子賜宴。接著,皇太子、省、府、台一一設席宴享。蕃王返回,先後向天子、皇太子辭行,然後由官員慰勞並遠送出境。其間的每個程序都有『儀注』加以規范。

五、嘉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嘉禮親萬民』。嘉禮是飲食、婚冠、賓射、燕饗、脤膰、賀慶之禮的總稱。嘉為善、好之意。『嘉禮』指按人心之所善者制定之禮,故稱嘉禮。

飲食之禮國君通過賓射、燕享之禮,與宗族兄弟、四方賓客等飲酒聚食,以聯絡和加深感情,故曰『以飲食之禮親宗族兄弟』。如今在大型宴會等方面,皆可用飲食之禮。

婚冠之禮古者男子二十而冠,女子許嫁,十五而笄,有冠笄之禮,以示成年。成年男女用婚禮使之恩愛相親,故曰『以婚冠之禮親成男女』。

賓射之禮古代鄉有鄉射禮,朝廷有大射禮。在射禮中,必立賓主,故稱賓射之禮。射禮主為親近舊知新友,故曰『以賓射之禮,親故舊朋友』。

燕饗之禮四方前來朝聘的諸侯,是天子的賓客。天子要通過燕饗的方式,與之相親。故曰『以燕鄉之禮,親四方之賓客』。

脤膰之禮脤膰是宗廟社稷用的祭肉。祭祀完畢,將脤膰分給兄弟,借以增進彼此感情,故曰『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

賀慶之禮親戚好友逢喜慶之事,要致送禮物,以相慶賀。故曰『以賀慶之禮,親異姓之國』。

巡守禮〖禮記·王制〗記載『天子五年一巡守』,〖周禮·大行人〗則說天子十二年『巡守殷國』。〖周易·觀卦〗云,王者要『省方、觀民、設教』,即天子巡省方國,以觀民俗而設教。

即位改元禮古人從理論上回溯暦元起點,將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的子夜,且又適逢冬至的這一時間稱為初元或者上元。政權的更迭,往往選擇元日,據〖尚書〗記載,唐虞禪讓,就選擇在『正月上日』。〖春秋〗新君即位,必稱元年,〖公羊傳〗隱公元年釋曰:『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意在『體元居正』。

嘉禮的範圍很廣,除上述諸禮外,還包括正旦朝賀禮、冬至朝賀禮、聖節朝賀禮、學校禮、養老禮、職官禮、會盟禮、乃至觀象授時、政區劃分等。

五禮為古代當政者所修定,有些與政治、軍事等緊密相關,百姓無用。有些則於百姓息息相關,并且秦漢以後以民間推行、使用為主,如婚禮、相見禮等。當今,可依古禮之義,參古禮之儀,損益而用,以彰華夏禮儀之邦。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