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簽 查字

             

第一部 魏武挥鞭 第九集 一决雌雄

易中天品三国全集作者:易中天发布:福哥

2018-4-15 23:17

西元200年的『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這是一場決定著當時中國命運和前途的戰爭。袁紹固然是志在必得,曹操也只能勝不能敗。但是,曹操雖然擁有政治上的優勢,軍事力量卻明顯地不如袁紹。那麼,在這場戰爭中,曹操是怎樣出奇制勝、以寡敵眾、以弱勝強的呢?

漢獻帝建安四年西元199年三月,袁紹不顧部分謀士反對,決定集結十萬精銳部隊向許縣挺進,捍然發動了一場意在剿滅曹操的戰爭。這時,袁紹已經消滅了盤踞在北方的公孫瓚,擁有了冀、青、並、幽四州之地,人多勢眾,兵強馬壯,可以和曹操一決雌雄了。

曹操立即北上迎敵。八月,曹軍北渡黃河,駐紮黎陽今河南勝浚縣東。九月,曹操還軍許縣,同時分兵駐守官渡今河南省中牟縣北。十二月,曹操再次抵達官渡,把自己的大本營設在這裡。他派遣東郡太守劉延駐軍白馬今河南省滑縣東,益壽亭侯於禁駐守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北,和袁紹的軍隊隔河相向,擺開了決戰的態勢。

戰爭就要打響了。

這場戰爭是遲早要打響的。建安三年正月,楊奉被劉備謀殺;建安三年十一月,呂布被曹操消滅;建安四年六月,袁術一病不起;建安四年十一月,張繡舉手投降。楊奉已滅,呂布已亡,袁術已死,張繡已降,劉表宣佈中立,孫策保守東方。於是局勢變得十分明朗,那就是袁紹和曹操兩雄不並立,雙方都把對方看作了項羽,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場戰爭。

戰爭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交鋒階段』。這個時候,雙方都在小試鋒芒。袁紹先發制人。漢獻帝建安五年西元200年二月,袁紹兵進黎陽,以黎陽為大本營,並派遣大將顏良率先頭部隊攻擊白馬,然後又派大將文醜進軍延津,但戰爭的重點是放在白馬。四月,只有三千守軍的劉延招架不住,向駐守在官渡的曹操發出『雞毛信』。曹擦決定立即馳援白馬,荀攸卻建議他進軍延津。曹操馬上就明白了,荀攸是要他聲東擊西,做出準備北渡黃河包抄袁紹後方的架勢。曹操帶領部隊大張旗鼓地向北挺進。走到延津附近,又突然帶領一小股輕騎兵突襲白馬。圍攻白馬的顏良猝不及防,被關羽立斬馬下,白馬解圍。

這裡必須插一句,就是所謂『車騎將軍董承受皇帝衣帶密詔當誅曹操』一案在三個月前即建安五年正月事發,董承被殺,劉備逃亡。曹操駐軍官渡以後,忙裡偷閒,征討劉備。劉備不敵,投奔袁紹;關羽被俘,投降曹操。關羽投降以後,既感激曹操的信任,又懷念劉備的情意,決定報答曹操以後再去尋找劉備。斬顏良,就是關羽為曹操立的一大功。

曹操解救了白馬以後,料定袁紹決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反撲,也一定會拿白馬的老百姓出氣——屠城。於是帶著白馬人民沿著黃河往西走人們都知道劉備撤退的時候帶著老百姓,不知道曹操也是這樣的。走到延津難南面的時候,和渡河而來的袁軍相遇,一場遭遇戰在所難免。當時曹操的軍隊在一個高坡上,袁紹的軍隊殺了過來。哨兵報告:敵人那邊來了五六百騎兵。過了一會兒,又報告:騎兵更多了,步兵數都數不清。曹操說,不要再報告了!於是下令:解鞍放馬,原地休息。所有的將領接到命令都目瞪口呆,說敵人來了那麼多,從白馬帶來的輜重都攤在路上,我們還是先運回軍營吧!只有荀攸明白曹操的心思,笑著說,這麼好的誘餌,運回去幹什麼!曹操也笑,神態十分自若。又過了一會兒,文醜和劉備帶著五六千騎兵過來了。將領們問,現在該上馬了吧?曹操說不忙。果然,文醜和劉備的騎兵沖過來以後,發現了輜重,紛紛下馬去搶。這時,曹操一聲令下,鼙鼓聲號角聲響徹雲霄。六百鐵騎頃刻之間從高坡上沖下,頓時打得袁軍滿地找牙。

這一仗打得是驚心動魄,就連惜墨如金【三國志】,也在【武帝紀】中詳加描述,稱為『大破之』。袁紹的另一員大將文醜被斬于馬下但並不確定是關羽的功勞,劉備則逃之夭夭。於是,就在曹軍歡慶勝利的時候,關羽封存了曹操所有的封賞,留下一封書信,悄悄離開曹營,尋找他那個跑得比兔子還快的哥哥去了。

曹操初戰告捷,卻不敢掉以輕心。他知道自己的實力其實不如袁紹,因此放棄白馬和延津,全軍退回官渡。這樣做有很多好處。退回官渡,既可以集中兵力,又可以節約財力,還可以誘敵深入。敵軍一旦深入,補給線就會拉長。補給線拉長,戰爭的成本就會增加,勝利的可能性則會減少。我們看看地圖就知道。在白馬和延津與袁紹作戰,曹操是不利的。把戰場放在官渡,則對曹操有利。因此,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就應該『敵進我退』,不要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

曹操是高明的。他能夠這樣,是因為他有務實的精神,深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的道理。袁紹則剛好相反,他是最喜歡虛名的,尤其喜歡聽部下吹捧他『勢不可當』、『所向無敵』。因此,曹操一撤退,他就挺進了,全然沒有想到曹操是以退為進,以守為攻。

七月,袁紹軍進陽城。八月,袁軍又向前挺進,逼近官渡,沿沙丘安營紮寨,東西綿延數十裡。這時曹操已無路可退,便也紮營相向。戰爭進入第二階段——『相持階段』。

這一階段戰爭的『技術含量』很高。起先是袁紹在軍營裡建起高樓,堆起土山,居高臨下往曹營放箭,曹軍死傷慘重,所有的人都只好把盾牌頂在頭上營中皆蒙盾,一個個膽戰心驚眾大懼。這當然不是個事,再說也不能只是招架,還要反攻。於是曹操又製造了『發石機』,可以把大塊的石頭像炮彈一樣發射到袁紹的軍營裡去,把袁紹的箭樓全部摧毀。這在當時就要算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了。袁軍魂飛魄散,稱之為『霹靂車』。袁紹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派工兵挖地道,準備偷襲曹操。曹操則挖濠溝來對付袁紹,又派兵去襲擊袁紹的運糧車,燒得袁紹叫苦不迭。這兩個回合,算是打了平手。

除正面交鋒外,袁紹和曹操也都在對方的背後做小動作。當時,曹操在官渡作戰,原來投降曹操的黃巾軍將領劉辟被殺,劉備落荒而逃,又跑得比兔子還快。同時,曹操也在設法聯絡北方烏桓的軍閥,使袁紹腹背受敵。這一回,也算是打了個平手。

總之,這一階段,是誰也戰勝不了誰。

但是,戰爭如此曠日持久,誰都受不了,尤其是人民群眾災難深重,曹操自己也心力交瘁。據【三國志·武帝紀】及【資治通鑒】,九月的一天,曹操看見運糧來營的士卒千辛萬苦、疲於奔命的樣子,實在於心不忍,竟然脫口而出,再過十五天,我一定為你們拿下袁紹,再也不辛苦你們了決十五日為汝破紹,不復勞汝矣

曹操這樣說,有把握嗎?沒有。實際上,他是不想再打了。他實在堅持不住了。然而遠在許縣的荀彧卻鼓勵他一定要堅持。據【三國志·武帝紀】,荀彧回信說,袁紹傾巢出動,孤注一擲,這是鐵了心要和您決一死戰啊!他是決不會善罷甘休,也是決不會半途而廢的。現在的形勢,您是『以至弱當至強』。如果不能戰而勝之,就一定會被消滅乾淨,根本沒有第三種可能。所以荀彧說,曹公呀曹公,成敗在此一舉!袁紹不過『布衣之雄』,明公卻是『神武明哲』,何況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哪裡有不能成功的道理呢?

賈詡也主張曹操打下去。據【三國志·賈詡傳】,賈詡對曹操說,明公的智慧超過袁紹,勇敢超過袁紹,用人超過袁紹,決斷超過袁紹。有這四大優勢,卻半年不能勝利,就因為明公您總想萬無一失。其實,只要抓住機遇,一鼓作氣,片刻工夫就可以大功告成。

這兩個人意見都是對的。戰爭,是一件有著極大風險的事情。尤其是在冷兵器時代,很難說誰就有必勝的把握。因此將帥的意志和決策,就往往是成敗的關鍵;而最後的勝利,則往往存在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具體到這場戰爭,曹操一方無疑是要以寡敵眾,以弱勝強,這就更需要意志。更需要堅持,需要在堅持中抓住機遇,如果有此機遇的話。

機遇說來就來。就在曹操咬緊牙關決心堅持下去的時候,有三件事情使得這場戰爭進入了第三個階段——『轉折階段』。

第一件事情是『劉備開溜』。劉備從汝南逃回袁紹的大本營以後,就向袁紹提出應該聯合劉表。劉表和劉備都是老劉家的人,聯絡劉表,自然非劉備莫屬。於是袁紹讓劉備『將本兵複至汝南』,劉備也就趁機開溜。劉備為什麼要開溜呢?一種可能,是劉備兵敗汝南回到黎陽以後,袁紹的臉色不太好看。劉備待不住,只好自己炒魷魚。這種可能性不大。據史書記載,袁紹父子對劉備是『傾心敬重』的。變臉的可能也有,但劉備卻不會根據別人的臉色來決定自己的行動。袁紹的態度再不好,尚不至於十分難堪;而袁紹這裡如果前途遠大,他也會忍辱負重留下來。劉備投靠過許多人。他曾經投靠公孫瓚攻打袁紹,投靠陶謙攻打曹操,投曹操攻打呂布,現在又投靠袁紹攻打曹操。他早就習慣了寄人籬下了,怎麼會不能忍受?因此,劉備的開溜,很可能是已經預感到袁紹的失敗。劉備在政治上是很敏感的。他就像海輪上的那些耗子一樣,知道這條船會不會沉。看來,劉備已經意識到,袁紹這裡已危機四伏,最好一走了之,所以【三國志·先主傳】說是『陰欲離紹』。當時劉備的力量不強。他之于袁紹,就像年三十的涼菜,有他過年,沒他也過年。所以,這事並未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但我以為,大風起於青蘋之末。劉備開溜一事,實應視為袁紹即將失敗的一個徵兆。

第二件事就比較關鍵了,這就是『許攸判逃』。許攸叛徒的原因有三種說法,僅【三國志】就有兩種。【武帝紀】說法是『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荀彧傳】的說法是『審配以許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紹』。習鑿齒【漢晉春秋】的說法,則是因為袁紹不聽許攸的建議。當時袁紹和曹操相持不下,許攸勸他留一部分軍隊看住曹操,然後抄小路前往許縣劫持天子,則大功立即告成。袁紹不聽,說我一定要先滅了曹操再說。於是許攸憤怒攸怒,一氣之下投奔了曹操。

這三種說法其實可以合併,就是許攸發現袁紹既不能聽取他的意見,又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不足與謀,也不足與共圖,再加上老婆孩子被捕,當然要走。許攸這一走,袁紹就吃了大虧,曹操就占了大便宜。因為許攸是袁紹的老人。這個人足智多謀,又掌握了大量軍事情報。他的叛逃,不但對袁紹是重大損失,而且會動搖軍心。因此【曹瞞傳】說,曹操一聽說許攸來奔,就高興得搓著雙手放聲大笑(撫掌笑曰),說這下子我的事情就好辦了吾事濟矣

果然,許攸一到了曹營,就為曹操出了『火燒烏巢』的計謀這事我們已在【真假曹操】一集說過。曹操也當機立斷,親自率領輕騎兵直奔烏巢。烏巢是袁紹的糧庫,卻沒有派重兵把守。曹操化裝成袁軍,人銜枚,馬縛口,趁夜色,抄小路,急行軍奇襲烏巢,一把火燒光了袁紹所有的軍需物資和後勤設備,並直接導致了第三件事情的發生。

第三件事情的發生,使形勢在頃刻之間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這就是『張郃反水』。張郃是袁紹的大將,有勇有謀,而且也是在冀州時就跟了袁紹的。據【三國志·張郃傳】,曹操奇襲烏巢,袁紹也得到了消息。張郃主張立即增援,郭圖反對。郭圖說,張郃的辦法不對。我們應該去攻打曹操的大本營。曹操聽說老巢被攻,一定回師救官渡,烏巢也救解圍了,這叫『不救而自解』。張郃說這根本救不可能。曹操得大本營哪裡是頃刻之間就能攻下來的?烏巢又失守,我們恐怕只能去做俘虜了。可惜袁紹不聽,接受郭圖的意見,派輕兵救援烏巢,派重兵攻打官渡,結果完全如張郃所料。這下子郭圖緊張了。為了推卸責任,只好嫁禍於人。於是郭圖對袁紹說,張郃得到消息,幸災樂禍,出言不遜。袁紹的性格大家是知道的,最是死要面子。郭圖這麼一說,袁紹肯定拿張郃問罪。張郃前方不利,後院失火,只好和部下高覽燒了戰車,向曹操投降。

張郃投降的時候,曹操還沒有回來,鎮守官渡的是荀攸和曹洪。曹洪弄不清楚張郃是真降還是詐降,不敢放他進來。荀攸說,沒什麼可懷疑的,快開營門!張郃也就進了曹營。曹操聞訊,喜出望外,說這是韓信歸了劉邦呀!於是拜張郃為偏將軍,封都亭侯。

劉備開溜,袁紹失了外援;許攸叛徒,袁紹丟了智囊;張郃反水,袁紹折了臂膀。所有這些,都說明袁紹大勢已去,接下來只能是全軍覆沒,土崩瓦解。

於是戰爭迅速進入第四階段——『決勝階段』。張郃一投降,曹操馬上就按照賈詡的建議,抓住機遇,集中兵力,大舉反攻。這時,眾叛親離的袁紹完全喪失了鬥志,帶著長子袁譚棄軍而走,落荒而逃。失去了統帥的袁軍『大潰』,紛紛變成俘虜,袁紹的圖書和珍寶也都落入了曹操手中。這些東西,原本是不應該帶動軍中的。但袁紹為了表現自己的『儒將風度』和『名士派頭』,硬是帶了過來,結果全部被曹操『笑納』。這說明袁紹雖然自視甚高,其實華而不實。華而不實愛擺譜的人,是從來就成不了大事的。據【三國志·武帝紀】,一年前,袁紹決定發動這場戰爭的時候,曹操就曾經笑著說,袁紹『土地雖廣,糧食雖豐』,不過是為我準備的禮物適足以為吾奉也。這些圖書和珍寶,則大約要算是額外的收穫了。

官渡之戰是當年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捩點,因此史家多給予高度重視。【三國志·武帝紀】甚至還記載一則『神話』也可以說是『鬼話』。說是桓帝時,土星出現在楚今湖南、湖北、宋今河南商丘一帶之間,於是一個名叫殷馗的『預言家』便斷言,五十年後必有真命天子起于梁國和沛國之間,而且『其鋒不可當』。果然,五十年後,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在官渡打破袁紹,從此『天下莫敵矣』。

這當然是無稽之談。其實就連官渡之戰的許多細節,史家都有不同看法。呂思勉先生的【三國史話】在談到這場戰爭時,就幾乎把【三國志】全部推翻。呂先生甚至說:『【三國志】上所說的兵謀,大都是靠不住的。』他認為曹操取勝的原因並不在於謀略,主要是能咬緊牙關堅持到底。這就沒辦法辯證了,請有興趣的朋友自己琢磨。

官渡之戰的結束,是漢獻帝建安五年西元200年十月的事情。從此袁紹一蹶不振,再也翻不過身來。建安七年西元202年五月,袁紹發病嘔血而死。建安九年西元204年七月,曹操擊敗袁紹的接班人袁尚。八月,曹操進入鄴城,哭祭袁紹,曹丕則順手牽羊,『接管』了袁熙新婚的妻子。建安十年西元205年正月,曹操擊敗袁紹的長子袁譚,平定冀州,袁譚被殺。建安十二年西元207年九月,遼東太守公孫康謀殺袁紹的接班人袁尚和二兒子袁熙,將其首級送往曹營。不可一世的袁紹家族徹底滅亡。

公孫康殺袁尚和袁煕還有兩個小插曲。據【三國志·武帝紀】,袁尚和袁煕投奔公孫康以後,許多人都主張征伐的。曹操卻說用不著,公孫康很快就把他們的人頭送過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其實是狼狽為奸,既互相利用又互相防範的。我們逼他,他們就齊心協力;我們不管,他們就互相殘殺。果然,袁尚和袁煕陰謀奪取公孫康的地盤以自立,公孫康則決定殺了袁尚和袁煕給曹操一個交待。據【三國志·袁紹傳】裴松之注引【典略】,當時公孫康設下『鴻門宴』,將袁尚和袁煕一舉擒拿。袁尚和袁煕被捆起來扔在冰冷的地上,很難受,便請求給個座墊。公孫康說,你們的腦袋就要出遠門了,還要座墊幹什麼!便把他們倆殺了,一切都在曹操的預料之中。所以說,勝利者總是屬於那些洞悉人性的人。

袁尚、袁煕、袁譚的死,歸根結底還是源於官渡之戰的失敗。這個結局,其實有兩個人早就預見到了,他們就是袁紹的謀士沮授和田豐。沮授和田豐都是堅決反對打這場戰爭的。據【三國志·袁紹傳】,田豐曾對袁紹說:『曹公善用兵,變化無窮,眾雖少,未可輕也。』因此他提出,應該打持久戰和遊擊戰。首先,應該發展壯大自己。一是要站穩腳跟據山河之固,二是要擴大地盤擁四州之地,三是要建立統一戰線外結英雄,四是要加緊擴軍備戰內修農戰。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派小股部隊去騷擾曹操,『分為起兵,乘虛迭出』。曹操救援東邊我們就打西邊,救援西邊我們就打東邊,『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這樣,『我未勞而彼已困』。用不了兩年,就可以坐享其成了。現在我們『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于一戰』,萬一失手,那就後悔莫及。袁紹不聽,田豐強諫。於是袁紹勃然大怒,認為田豐阻撓他平定天下的大計,罪該萬死,就把田豐下了大獄,說等我凱旋歸來,再來和你算帳。

田豐在獄中等了一年多,等來的正是失敗的消息。於是朋友來祝賀田豐,說從此足下必定受到重用。田豐卻仰天長歎說,這一下我死定了。來人不解,說為什麼,怎麼可能?是啊,為什麼,怎麼可能呢?

請看下集:勝敗有憑。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