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中国历史漫长、复杂,又该从何入手呢? 其实,历史就是故事,讲历史就是讲故事,学历史就是听故事、读故事。 本书是先秦历史故事合集,用两百来个小故事,讲述了从三皇五帝到秦灭六国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脉络,其中从尧舜禹、商汤伊尹,讲到周文王、周武王、姜子牙,讲到齐桓公、晋文公,再讲到老子、孔子、庄子,还有伍子胥过昭关、荆轲刺秦王…… 让我们通过这一个个的鲜活的故事,领略先秦时代的风采吧。
这是通行本《红楼梦》,由程伟元、高鹗整理续写并刊行的版本。 《红楼梦》又称《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属于章回体的长篇古典小说。 期初,满清包衣曹雪芹完成了《红楼梦》的初稿,乃传阅于亲友,不幸散件,剩得八十回。高鹗乃取之,并续了後四十回,又将前八十回一并修篡,以贯通前後故事情节,终定为“全本”并刊行于世。 《红楼梦》的版本甚繁,但终归两大类,据周汝昌先生考据,《红楼梦》版本的两大类之一是抄本,另一类是印本。所谓印本,就是最早由程伟元、高鹗付梓的版本,印本流行至今,亦已经分化为多种版本,本电子书所录,乃是通行的版本。所谓抄本,就是传阅的原稿,经手抄保存下来的版本,日积月累,传抄的版本也有十余种之多,不同抄本之间,文字内容又有差异。此类版本刊行价值低,且编纂工程大,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由蔡义江教授融合各抄本,择其善者而从之,形成了新本《红楼梦》,浙江文艺出版社承印刊行。 程高印本虽然流行,但前八十回的行文习惯,与後四十回有明显差别,而故事情节上也有不连贯之处。 华韵国学经典书库网将同时收录两个版本的《红楼梦》,这里收录蔡义江的新本《红楼梦》,喜欢的读者可以收藏,而喜欢通行本《红楼梦》的读者朋友,也可以在本站找到并收藏。
《古本水浒传》,也名《古本水浒》,是江苏常熟梅氏藏本,由梅寄鹤于二十世纪发现并收藏。 《古本水浒传》前七十回,与金圣叹评本《水浒传70回本》无异,后五十回,又与前已刊行的任何版本俱不相同。西元1933年,上海中西书局单独印行后五十回,此後,《古本水浒传》多以後五十回刊行于世,一般情况下,如无特别注明,《古本水浒传》均是指后五十回。 《水浒传》版本繁多,主要有古今两类,所谓古本,是指现存最早的明初容与堂本,该本编录有一百回;所谓今本,是指至今通行的万历年间始印的袁无涯本及其衍化本。 古今本的主要差异在于,今本袁无涯本比古本容与堂本多了二十回:九十一至一百一十回;另外,第二十六回标题及内容亦有不同,袁无涯本第廿六回标题为“偷骨殖何九叔送丧,供人头武二郎设祭”,容与堂本第廿六回标题为“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 明末,金圣叹在今本袁无涯本的基础上,删除第七十二回及之后的部分,只留前七十一回,并将第一回改称“楔子”,最后一回又篡改了后半回的内容,以卢俊义梦见梁山好汉俱为天收而匆匆了结故事。金圣叹在其评本《水浒传70回本》及《金圣叹批水浒传》均有明确定论,认为宋江等一百零八梁山好汉,所作所为,是于国不忠,于民不义的,这或许是其半路匆匆了结《水浒传》的原因。金圣叹生活的年代是明末,一身精忠报国之心,不容抹杀,但《水浒传》是施耐庵在元末所作,其主旨是反抗暴政,反抗蒙元伪政权。由此可见,生活在不同社会阶段的人,对同一故事情节,视角及定论都是不同的。 而《古本水浒传》,又持别样的立场及定论,在续金圣叹评本时,将袁无涯本里宋江等梁山好汉被朝廷招降收编的结局也改了,是直到最后一回,宋江也并不投降的。 《古本水浒传》虽曰古本,但与真正的古本容与堂本是不同的,而且其是续写本,第一回在内容上交待了金圣叹评本《水浒传70回本》的最后一回,金圣叹评本又是今本袁无涯本的篡改本,因此,《古本水浒传》实质上是今本的变异本。
《结水浒全传》,原名《荡寇志》,满清晚期包衣俞万春所著。 《结水浒全传》与《古本水浒传》一样,是金圣叹评本《水浒传70回本》的续写本,共续了七十回,整本合计一百四十回,刊行时,《结水浒全传》只编录续写的后七十回。 与《古本水浒传》不同的是,由于作者身世立场与施耐庵相左,《结水浒全传》的主旨秉承了金圣叹《水浒传70回本》“惊恶梦”的中心思想,将故事情节转变为官兵攻击围剿梁山泊义军(与正史相类),并最终招降的过程,这种故事情节的演绎,及反映的主旨,是与《水浒传》原旨严重相悖的。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故事背景为北宋徽宗时期,主题是宏扬华夏文化中的忠义道德。其中记载有北宋时期丰富的社会形态,文化意识,及生活习俗,许多在现代无法理解的文化习俗,在水浒传中均可以找到成因理念,非常值得现代人仔细品读。 而《结水浒全传》是满清包衣所著,在文化理念,及民族观念上,与现代相去甚远,虽然,仍然可以作为一扇,了解满清时期甘为满清包衣,奴仆的汉奸,其心理演绎变化的窗口,为现代及未来锄除滋生汉奸的文化土壤。
〖金瓶梅〗插画版.拿起放不下的在线〖金瓶梅小说〗! 〖金瓶梅〗.也称〖金瓶梅词话〗.全四冊.成书约在明朝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名称取自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名字.开篇说“话说宋徽宗皇帝政和年间”.表明〖金瓶梅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政和年间的故事.恰好〖金瓶梅小说〗前六回写的潘金莲和西门庆偷情的故事是从〖水浒传〗中抄袭来的.读者早已知道〖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政和年间.于是更加深信不疑地认为〖金瓶梅小说〗写的真是北宋末年政和年间的故事. 〖金瓶梅小说〗是明代“四大奇书”之首.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在中国文学史增加上具有开拓性意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分水岭.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著.它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封建时代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体现当时民间生活的面貌. 〖金瓶梅小说〗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内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间的地痞.流氓.宦官.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西门庆原是个破落财主.生药铺老板.他善于夤缘钻营.巴结权贵.在县里包揽讼事.交通官吏.知县知府都和他往来.他不择手段地巧取豪夺.聚敛财富.荒淫好色.无恶不作.他抢夺寡妇财产.诱骗结义兄弟的妻子.霸占民间少女.谋杀姘妇的丈夫.为了满足贪得无厌的享乐欲望.他干尽伤天害理的事情.但由于有官府做靠山.特别是攀结上了当朝宰相蔡京并拜其为义父.这就使他不仅没有遭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左右逢源.步步高升.
《马儒融合论》是贾陆英先生的作品,内容是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即马克思主义吸取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精华,形成、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及其成果。 《马儒融合论》辨析的是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这个话题既是一个敏感的热点话题,又是一个不容回避,也回避不了,必须正面做出回应的重大时代课题。这个问题,由于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而引起社会更大的关注、共鸣和反响。 近些年,贾陆英先生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进行了持续探讨和研究,写了专著《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中华文化百年走势探析》,于2012年7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次在华韵国学网重新发布,依据新时代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在原著基础上,作了适当充实、完善、修改和调整。 在《马儒融合论》中,贾陆英先生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辨析,其基本思路是:抓住哲学层面这个核心和切入点,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文化历史走势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 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探讨,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对立说,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是两个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水火不相容。二是并存说,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儒学作为民族主体价值可以二元并存,相辅相成,不存在谁为主导的问题。三是融合说,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包括双向建构的两个方面:其一,儒学经过自我变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形态发挥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其二,马克思主义吸取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坚持融合说,着重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与儒家文化相融合的问题。
《论语要略》,亦称《孔子研究》,是我国近现代国学大家钱穆先生编著的,一部关于孔子及其学说的著作。 《论语要略》是《国学小丛书》的第二部,全书分为六个章节,从内容看,本书称为《孔子研究》更合适: 第一章序说主要谈及《论语》的成书、真伪、版本及价值; 第二章主要谈及孔子的生平,如成长过程的一些要事,周游列国的一些要事等; 第三章主要介绍孔子的日常生活情况,如情感、生活态度等; 第四章即是通过孔子弟子对孔子的评价,及孔子的自述,将孔子的人格展现到读者面前; 第五章重点介绍了孔子平生的主要学术论说,如仁、直、忠、信、礼等; 第六章简介了孔子的部分弟子。 从内容侧重上看,钱穆先生将笔墨主要放在第二章及第五章上面,重点陈述孔子的生平及学说。 孔子是春秋时期人物,迄今两千余年,在漫长的历史里,由于其学说的崇高地位,难免会被後人偶像化。钱穆先生通过《论语要略》,将孔子的凡人一面,及为学过程展现到人们面前,有利于避免人们对其偶像化,亦可避免其学说教条化、迷信化,从而保障其学说的理论性质。
《利玛窦中国札记》主要记录的是,明朝时基督教开始在中国传教的历程。 整个传教过程一波三折,起起落落,最终利玛窦借科技得以敲开明朝士大夫阶层的府门,基督教才借科技之名在中国得以存立。 《利玛窦中国札记》记载有大量的明朝史实,虽然对这些史实的记载,基本上是以基督徒视角进行批判,但相较于满清遗留下来的明史,更为客观,通过《利玛窦中国札记》反而更可能获得一手近于史实的史料,这是本书在华韵国学网得以存留的重要原因。但读者必须注意,这些史料的获取,需要对书中的记载进行去主观化筛选。 何谓去主观化筛选呢?《利玛窦中国札记》毕竟是基督徒的札记,作者凡事以基督教的史观、认知去解读社会现象,比如,书中大量存在批判中国人迷信的言论,甚至连祖宗信仰也被批判为迷信,那么,我们从这个记载里,就必须将“迷信”的形容词去掉,最终我们可以认识到明朝时期,人们对祖先信仰,对天文占星的风俗态度。 《利玛窦中国札记》的《金尼阁致读者》一文中,有叙述到本书的作者是在中国社会有一定声誉的利玛窦,对此,我们认为是持怀疑态度的。首先,定性本书作者为利玛窦,有借利玛窦名誉提高本书可信度的嫌疑;其次,读过本书的人都知道,该书大部分内容并不是以利玛窦的第一人称视角写作,结合利玛窦的部分中文著作,相较之下,写作水平差异明显;再次,即使书中内容大多数都是利玛窦所记,毕竟是在利玛窦死后刊行,其中内容是否存在大幅篡改的可能,我们认为是极可能的。 《利玛窦中国札记》记载的明朝中国人是愚昧的,需要被基督徒解救的,但事实上,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十分曲折,直至利玛窦憑借近代科技及相关著作,才得以挤入士族阶层,并顺利开展,如果明朝中国人是愚昧的,基督教是明智的,想必基督教在明朝中国的传教应当是极为顺利的吧! 华韵国学网作为中国正统文化网站,对于宗教,特别是外国宗教是持摒弃态度的,而上传者剔除了该书的前言序言,附录,并同意在简介中对该书内容做大概的导读性批判,庶几可以存录。因此,本电子书《利玛窦中国札记》只录有正文五卷八十章。
本书初版(2010年11月)由香港中港传媒出版社在香港出版。这个大陆版做修订后增补了一些新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历史资料补充了关于罗斯切尔德世家财团的年谱,从而揭示了犹太金融集团对于近代共济会的支配关系,也澄清了光照(明)会、骷髅会、圣殿骑士团、锡安会、玫瑰十字会、彼德伯格俱乐部等欧美神秘组织与共济会纷纭复杂的历史关系。 至今许多中国知识精英崇拜美国,奉之为“自由民主”的天堂之国,而全然不知壹美元纸币上那个“光照魔眼”的撒旦意涵。 ====以下是全书目录==== 新版序 警视世界未来趋势:危机与战争 论共济会:全球资本主义的核心中枢 加强对西方政治幕后势力的研究(前方) 西方的“影子政府”以及相关资料(前方东源) 【附录】什么是世界新秩序? 共济会揭秘, 共济会制度简介 共济会揭秘 现代共济会与古典共济会 【附录】维基百科:共济会 【附录】共济会与黑手党 【附录】美国共济会员揭露内幕遭私刑 共济会与罗斯切尔德财团 红盾世家:罗斯切尔德家族 共济会金融组织在中国究竟想要做什么? 共济会控制着美联储 反对共济会的国际漫画 是谁把美国总统关进“笼子”里? ——共济会财阀控制着“自由”与“民主” 【附录】美元崩溃与“碳币”的阴谋 【附录】反对共济会意旨的美国总统不得善终 【附录】美联储建立始末 【附录】美元设计中隐涵的共济会思想 暗中玩转地球:彼德伯格集团 【附录】“影子集团”:他们在暗中操纵世界 【附录】2009年彼德伯格俱乐部议题与名单 掌控美国最高端权力的诡密社团——骷髅会 【附录】揭开“骷髅会”底盖:美国社会的黑色心脏 马克思的共产国际与共济会的百年抗争 揭秘:诺贝尔奖金幕后金主是共济会 共济会创建了美利坚合众国 【附录】本·富兰克林与共济会 【附录】共济会员拉法叶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附录】北美独立运动的资金来自共济会 美国共济会资助的政策设计机构 共济会统治世界的“阴谋论 …… 美国减少世界人口计划 生物战:疫苗、人工病毒与转基因
《尚书通论》是今人陈梦家校勘《尚书》的论述文集。本PDF电子书是其1985年增订本影印本,本书仅供读者自行学习研究,不得腄非法商业用途。 《尚书》是我国经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学术典藉。《尚书》主要记录的是距今三千年至四千年间,历朝君王的诰命、誓言及其他政事。 在古代,特别是汉代立为官学,五经之一後,《尚书》一直是历代帝王发学的政治课本,是士族阶层的治国理论来源。 在当代,《尚书》即是今人研究夏商周铜器铭文,及古汉语起源、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典据。而《尚书》与《诗经》一样,是国学经典中最为难读的,《尚书》最甚,其艰涩的文字,大量存在通假、异体的情况,导致其文字字义往往无法从春秋以降的其他典籍中借鉴考据。可以说,《诗经》《尚书》的文法、文体,与其他典籍均是不同的,即便同为周代,如秦国的政事,记录于《尚书》《诗经》的文字,与记录于《左传》的都是不同的。 或许是由于儒家的传学,使得後人对于儒家所传典籍的文体及文法均较为熟悉,而其他诸子则次之,《诗经》《尚书》又更次之。 陈梦家先生为方便初学者入门,从西元1942年在昆明乡下时,就开始着手编写本书,并完成了第一、三部分,後来在1944年时发表了第二部分,1957年时第一次出版了这三部分。第四部分即是直至1963年才完成。 作者认为,对于尚书的研究,还应该更多地利用现代考古成就,从出土文献、铭文中获得一手的史料,如商周铜器铭文、後世简册等,与尚书的内容相校对、解读。 前人不断地作古,而考古发现不断地刷新,也许陈梦家先生此著所留下的一些校考方法,对後人的研究能起到有效的参考作用。
《尚书古文疏证》是满清时学者阎若璩研究古文《尚书》三十馀年的考据成果,其研究表明,古文《尚书》的确是伪书。 此《尚书古文疏证》PDF电子书是黄怀信、吕翊欣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影印本。本书仅供读者个人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非法商业用途。 关于本书所载的研究成果,历代学者评价如下: 黄宗羲认为,本书“取材富,折衷当.....仁人之言,有功于後世大矣”。纪晓岚认为,本书“反复厘剔以去千古之大疑,考证之学则固未之或先矣”“编次先后未归条理,盖犹草创之本”。梁启超认为,本书的研究成果,使得作者“不能不认为近三百年学术解放之第一功臣”。 然而本书自其刊发之日起,便不断受到质疑,包括万斯同、李塨、李光地、方苞、陆陇其等人均有专著陈述异议。 《尚书古文疏证》的版本。西元1745年,即伪满清乾隆10年,由作者之孙阎学林主持刊刻,此为眷西堂刊本;西元1778年收入满清阮元奉旨所撰《四库全书》,此为四库本;西元1888年,王先谦收录于其所编撰的《皇清经解续编》,(值得注意的是,王先谦是2005年刊发的《尚书校释译论》作者刘起釪祖父的老师),此为南菁书院本。 如今标点刊行的版本,是以眷西堂刊本为底本,参校以四库本、南菁书院本。 《尚书古文疏证》全书八卷一百二十八篇,由于书中内容有些难读难解,又或有所谬误等,《前言》对每一篇章均做了解说,凡一百二十八条,俱明细辨析。读者阅读本书,应当就先阅读此一百二十八条辨析条文,可助读者阅读理解本书,亦可免受其惑。
《古文尚书冤词》是满清学者毛奇龄所著,其主旨是为《古文尚书》鸣冤。时人或谓毛奇龄与阎若璩论《古文尚书》,意见相左,之後毛奇龄归作《古文尚书冤词》,阎若璩归作《尚书古文疏证》,皆各抒其见。 《古文尚书冤词》PDF电子书由黄怀信、吕翊欣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影印本,原附《尚书古文疏证》之後,今特独立编录。本书仅供读者个人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非法商业用途。 《古文尚书冤词》开篇即作《总论》,叙古文尚书之冤,认为妄论古文尚书为伪,是毁经学,并进一步论述,梅赜所上之古文尚书,本系孔传,而非《尚书》原有经文,经文于汉晋时期“历有授受,彼我传述”,乃成其传,“并无伪学”。毛奇龄认为,误以孔传为原经,又以孔传而论原经为伪,本身是谬妄,此一观点,可谓是响彻云霄。 书中还详细地考据了孔壁《古文尚书》来历的史料,以及较《今文尚书》所多出的篇目,并指出了前人在《尚书》考据、注解上存在极大的失误之处。 《古文尚书冤词》全书共八卷,校点作者黄怀信在《前言》依《尚书古文疏证》之例,为《古文尚书冤词》每卷悉做了导言,读者先读此导言,再阅读正文,即有利于理解。 本书录有李塨所作的《古文尚书冤词卷首》,又附有《四库全书提要》,编录本电子书时,以《提要》之无益于读者客观阅读理解原文,故去之。
《李清照诗词全集》包括《李清照词全集》《李清照诗全集》。 《李清照词全集》,又称《漱玉词》,作者李清照,本书收录了所有李清照见传于世的词作。包括:点绛唇,如梦令,浣溪沙,诉衷情,菩萨蛮,好事近,清平乐,忆秦娥,添字采桑子,摊破浣溪沙,武陵春,醉花阴,南歌子,怨王孙,鹧鸪天,玉楼春,小重山,临江仙,蝶恋花,一剪梅,渔家傲,减字木兰花,瑞鹧鸪,念奴娇,长寿乐,行香子,孤雁儿,满庭芳,凤凰台上忆吹箫,声声慢,庆清朝慢,永遇乐,多丽等。 本书有引用到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本,该本原为繁体字,1997年新1版,为便于阅读现改为简体字,中有“蕚”、“欹”等因字典并未注明为“萼”、“倚”等的繁体字,故未改。中有“馀”虽为“余”字之繁体,但字典中有专字,且注明同“余”,故此类仍从原本,通假字如“沈”从原本。 《李清照词全集》分两卷,一卷为词作原文,一卷为後人赏析,赏析内容来源于网络,华韵国学经典书库整理收录,以饗众人。 《李清照诗全集》照王仲闻的《李清照集校注》1997年新一版录出。收诗18首,残句15则。王仲闻本为繁体字,为便于阅读现改为简体字,通假字从原本。
《拍案惊奇》是明代文学家凌濛初所著《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及陆人龙所著《三刻拍案惊奇》(原名《型世言》)的合称。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编录者特将凌濛初的“两拍”与陆人龙的“三拍”合编为一,那样,读者就可以自由而方便地在三本书中寻找喜欢的故事来阅读。 《初刻拍案惊奇》大约在明朝天启七年时写成,即西元1627年。次年,由尚友堂书坊刊印发行。 《初刻拍案惊奇》共有四十卷,寓有七十八篇小说,一齣杂剧,属于拟话本体小说。每卷有一则或多则完整的故事,共同阐发一项人常道理。这些故事确实引人入胜,比如商人因义由厄转富,读书人因义由贫得仕;其中既有清官的断案如神,也有污吏的枉法徇私等等。 《二刻拍案惊奇》是凌濛的第二部《拍案惊奇》作品。成书时期在明代崇祯五年,即西元1632年。与《初刻拍案惊奇》一样,亦分四十卷,每卷寓一人常伦理。 《二刻拍案惊奇》有所佚失,如廿三卷《大姊魂游完宿愿 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拍案惊奇》廿三卷同,第四十卷又亡佚。後人以杂剧《宋公明闹元宵杂剧》充之。 凌濛的“二拍”题材来自当代或前代的作品,多是社会写照,反映了明代(及宋代)平头百姓的传统思想,这些社会写照及传统思想,又反过来印证了明代人民生活水平及人文精神水平之高,甚至今人亦企不可及。 《三刻拍案惊奇》,原名《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代作家陆人龙的话本小说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韩国被发现并引回国内。因本书文笔、结构、及寓意均近凌濛的拍案惊奇,故而时人又称《三刻拍案惊奇》,本书将三者汇编一起,以方便读者阅读。 《三刻拍案惊奇》于崇祯五年,即西元1632年,由峥霄馆书坊刊行,全书共四十卷。与凌濛的“二拍”一样,《三刻拍案惊奇》也是每卷含有一则或多则完整故事,并阐发一个人生常理。 由于《三刻拍案惊奇》的刊行并不十分流行,崇祯十六年前后,有书商私自篡改原书,留其三十篇,并每篇新拟篇目,并更改书名为《三刻拍案惊奇》重新刊行。原书作者也被更改为梦觉道人、西湖浪子。
《东周列国志》,原名《新列国志》,是明朝著名文学家冯梦龙依据正史、典籍记载的史料,对余邵鱼的《列国志》改写而成,全书共一百零八回,该书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新列国志》刊行後,《列国志》逐渐匿迹。 满清时期乾隆年间,秣陵人蔡元放又对《新列国志》进行修订,并对部分内容作了点评,然後将书名更定为《东周列国志》并刊行于世。 《东周列国志》可谓是历史小说的典范,一方面既可以作为历史辅助读物来阅读,一方面又具有小说的特点:情节细腻,内容丰富,人物生动,故事引人。蔡元放就评论说,“豁读者之心目,于史学或亦不无小裨”。 《东周列国志》严于据史,谨于实录,事取其详,文撮其略;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对于历史上纵横复杂的历史事件,及人物关系,冯梦龙在改编时充分地运用了其擅长的组织写作能力,及叙述描摹功力,将书中的行文脉络条陈明晰,是一部值得仔细研读的历史辅助读物。
《警世通言》,是晚明作家冯梦龙编撰的半文半白短篇小说集,共四十卷。该书成书于明朝天启四年,亦即西元1624年。 《警世通言》编纂的题材来源不一,有的来自民间传说,有的来自史书中的传记,有的甚至来自稗史野论、小说等。所搜集的作品,纵跨宋明,有的来自宋代,大部分即是明朝话本及拟话本。 《警世通言》是《三言》中的第三部,另两部分别是《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三部书均是冯梦龙编撰的。 作为小说集,《警世通言》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如描述“市民生活”、“都市言情”及“爱情故事等”,相较于“一本剧情贯穿始终”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内容短小精悍,往往每篇故事都能宣示一个人生道理,很值得读者研读揣摩。
《醒世恒言》,是我国明朝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半文半白短篇小说集。全书共计四十卷,本电子书的编录底本是明朝天启年间,即西元1627年,金阊叶敬池刊行本。 《醒世恒言》是《三言》丛书中的第二部,其他两部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的题材,与《警世通言》差不多,有民间事实、民间传说,有历史传记及故事。本书纂集的内容,少量是宋元时期的旧作,大部分是当代,即明朝时人的话本和拟话本,也有少部分是冯梦龙自己的著作。 像《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勘皮靴单证二郎神》《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小水湾天狐贻书》《金海陵纵欲亡身》《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等章回可以确定是宋元时期的旧作。其余绝大部分是明人话本和拟话本。 由此可以说,《醒世恒言》主要反映的是明朝时期,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比如书中大量地描写了明朝中后期,中国社会城乡的工商业繁荣景象。
《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先生的文白短篇小说集,全书分四十卷,本电子书编录所采用的底本,是明朝时天许斋的刻本,该本题有“绿天馆主人评次”,但本书并不包含评语。 《喻世明言》的成书时间大概在西元1620年,至1624年之间,是冯梦龙先生《三言》丛书中的第一本,另外两本依次是《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初刊书名为《全像古今小说》,後来重刊时更改书名为《喻世明言》,以使书名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书在“言”字上相配,以合称《三言》。 《喻世明言》全书内容来自三方面:一是宋代旧有话本,二是明代话本与拟话本,三是冯梦龙的作品。而第一、二方面来源的作品亦经冯梦龙的修订。据考究,这四篇应属宋代的话本:《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这五篇应属于明代的话本或拟话本:《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杨八老越国奇逢》、《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木棉庵郑虎臣报冤》。其馀的篇目,考究线索较少,难以确定其年代。
《岳飞新传》,又名《尽忠报国》,是今人王曾瑜搜集大量岳飞相关的正史史料,并在校勘识辨之後,去伪存真,剩余可相互佐证的史料,再利用这些真实可靠的史料,编著的一部关于岳飞的白话文体人物传记。 近年来,由于两面人的肆意操控,以“民族团结”为藉口,诋毁、抹黑了许多历史上种族人民都十分崇敬的英雄人物,像岳飞、文天祥等就是其中之一,岳飞甚至被移出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而这些英雄人物,即使在异族政权(如元蒙满清)之下,也得到正面的肯定,唯独在“思想解放”的今天,被全面否定,并肆意抹黑。 《岳飞新传》在西元2001年时,已经出了第一版,2007年二次出版。再版时对其中内容进行了大量的修订,这些需要修订的内容,一部分是首版时出版编辑在作者不知情时随意篡改的,一部分是书中原有错漏的。再版时,还将书名修改成了《尽忠报国——岳飞新传》。 本书借助于大量的史实,为读者认知岳飞及其生平功过,提供了一条十分可靠,又十分客观的途径。也许还原历史真相是不可企及的,但是纠正历史谬误,在大量的可相互佐证的史料基础上,是可行的。 《岳飞新传》在编录时,打破了原书的章节结构,修改为小说特有的章回结构,每一章改为一卷,每一节改为一回,虽然严格上说,传记并非小说,但本书以时间为线索对故事情节进行叙述,具有一定的小说特征,因此,为了发送读者的阅读体验,改为小说章回结构。 岳飞是我国历史上典型的忠义英雄之一,读者认真阅读本书,足以培养其对国家的忠义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兴未艾,国外的反华势力虎视眈眈,国内的汉奸卖国公知也占据了社会主流思想的地位,不从思想上扭转国民的国家意识,培养其忠义正气,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荆棘满地,困难重重!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明初山西人。 本电子书是《三国演义》校注本,原名《三国演义(校注本) - 罗贯中》。本书严谨标点,并校注,点校部分内容加以颜色区别,发布于此,本书仅供读者学习参考。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的长篇历史演义类小说,成书于嘉靖年间,流传至今版本繁杂,主要有两类,一类嘉靖本及其衍生本,分24卷,每卷10则,共240则,该类主要有嘉靖本、夷白堂本、周日校本、夏振宇本、郑以桢本、古今演义本等;一类是章回本,明末清初,毛宗岗以嘉靖本《三国演义》为底本,对其回目进行整顿,并修正了一些文辞,改换了部分诗文,俗称毛本,由毛本衍生出来的版本也十分多样,近现代比较著名的有吴小林校注的《三国演义校注》,沈伯俊校正整理的《校理本三国演义》,以及裴效维注《三国演义》。 创作背景 《三国演义》创作于元末明初,时值蒙元暴政,民不聊生,全国各地陆续起义,群雄割据,风云汹涌。其时,罗贯中以曲剧为生,是杂剧与话本创作者,面对动乱的社会,罗贯中有话无处控诉,遂以裴松之所注《三国志》为底本(注疏中添加了许多奇闻轶事),再收集民间的相关传说,话本,及戏曲故事,编纂成了240则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以陈述的写作方式,敍绘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的主要历史事件。通过对东汉末年开始的群雄割据,及后来三分天下的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史,进行细致的描写(其细致程度,乃至对相关人物的个人思想、具体思维的都有描述),来反映深刻的儒家民本思想,及儒家革命思想,同时贯穿全文,刻画出了孝忠义等根植人民内心的儒家伦理思想。全书内容,大体可分为五个部分,亦即历史发展的五个阶段: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 同时,罗贯中还通过对每场战斗的仔细情节,及相关将领的兵法谋略进行详细描述,向读者展现了著名的孙子《三十六计》兵法的精彩应用。 《三国演义》可谓是古代众多学者思想的汇集精华,用罗贯中的话说,他只是对前人的作品进行编次,集结成书。可见,《三国演义》值得我们仔细品读,思考。
《唐史演义》又称《唐史通俗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系列历史演义小说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唐史演义》故事情节始于隋末李渊起事,终于朱温篡唐。全书共做一百回,主旨在于昌明,李唐之衰败所由,无非是淫乱,而其始兴,乃是李氏先祖世代五胡乱华时期在北方各国百年如一日的耕耘。隋朝昙花一现,瞬即再陷纷乱局势,其时李氏先祖以昔日的耕耘而得以侥誉海内,并一举赢杨隋江山。 在李渊顺势创立大唐之後,李世民又以开国之功,强势继承帝位,又开创了称誉于史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以后,中国出了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武周短暂地承传了唐朝的盛世。其後,唐玄宗又开创开元天宝之治,大唐帝国傲视神州内外。然而,泰极否来,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帝国迅速驶入衰退的轨道。 这朝代兴衰,本是历史之循环周复,个中因由,虽众说纷纭,却终无衰败之例外。而《唐史演义》的创作,其旨亦不外乎此,意以演义之小说,明历史之周复。 作者在《唐史演义》开篇第一回就开了个场白,认为大唐之衰落,乃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宫廷淫乱,以及朋党之争致之。宦官掌握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命运。 在《唐史演义》的故事情节里,大唐的衰败过程曲折纷扰,中心人物的不经意出局,反对势力的就地合法化,藩镇军阀与朝廷的苟且。。。帝国恰也很识时务,得过且过。在长时间的冷静沉思中,失控的帝国也曾有过振作的遐想,却终究无法挽回。 ===== 唐史通俗演义,简称【唐史演义】,10册100回。民国11年11月付印,民国12年正月上海会文书局出版,绘图石印本。民国24年5月改版为铅印,4册定价大洋4元。 从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朱温以梁代唐止,简述其间近300年历史。作者以『唐乌龟』来概括,未免有点粗俗。 自序云: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徐懋功未作军师,李药师何来仙术?罗艺叛死,乌有子孙,叔宝扬名,未及儿女。唐玄奘取经西竺,宁惹妖魔?薛仁贵立绩天山,岂藉子妇?则天淫秽,不闻私产生男,玉环伏诛,怎得皈真圆耦? 其中,有些词语及标点符号,略有修改,以便文意贯通。
《前汉演义》又称《前汉通俗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系列历史演义小说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前汉演义》又称《西汉演义》,盖前后汉,亦称西东汉也。《前汉演义》之创作初衷,以正史之繁赘,不能辄读,乃以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引人耳目,以不意间熟知一二之史事,以趋教化。 《前汉演义》兼采正史稗史,贯彻始终,所有前汉治乱之大凡,备载无遗,而于女宠外戚之兴衰,尤再三致意,揭示后人,非敢谓有当史学,但以浅近之词,演述故乘,期为通俗教育之助云尔。 ===== 前汉通俗演义,简称【前汉演义】10册100回,民国十五年19261月上海上海会文堂书局印行。 本书从秦始皇嬴政出身起,到王莽建立新朝止。叙述秦与前汉两朝故事。作者秉持『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的原则,注重真实,同时,以演义体小 说的笔法使得历史具有强烈的故事性,真实地再现两朝波澜壮阔的历史。每回末有回评,文中有夹评。 又,同名书有黄士恒【前汉演义】,民国7年出版。本书时间段相当于黄士恒【秦汉演义】+【前汉演义】。
《后汉演义》又称《后汉通俗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系列历史演义小说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后汉演义》又称《东汉演义》,盖前后汉,亦称西东汉也。《后汉演义》之创作初衷,以正史之繁赘,不能辄读,乃以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引人耳目,以不意间熟知一二之史事,以趋教化。 《后汉演义》兼采正史稗史,贯彻始终。两汉四百余年,以王莽篡国而两分(王莽僭位一十八年),史以王莽之前谓前汉,之后谓后汉。又以前汉都陕西而云西汉,后汉都洛阳而云东汉。后世一分为二之朝代,盖亦以西东称之。 作者创作系列历史演义小说,意欲统述秦汉以至于民国,不意以《前汉演义》附秦朝,今又以《后汉演义》附三国,亦可谓是独创之体格。 若要论及后汉的兴亡,比前汉还要复杂:王莽篡国,祸由元后。外戚为害,至于此,光武中兴惩前毖后,亲揽大权,力防外威预政;明帝尤有父风,章帝初政可观;和帝以后,国事日非,外戚,宦官争斗,终至同归于尽,国家大权归入州牧掌握,群雄争霸,弱肉强食,遂有三国。 ==== 后汉通俗演义,简称【后汉演义】。10册100回,民国16年1927年9月出版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题『编辑者 古越蔡东帆』。定价大洋2元6角。 本书起自王莽建立新朝,到东吴灭亡止。其中又着重讲述光武中兴和汉末三国争雄故事。相对【三国演义】等书,更注重史实。文中作者也多与【三国演义】对比,辨明杜撰附会之处。 【三国演义】成书情况又不同,虽说一般认为作者是罗贯中,但实际上源自话本和民间传说,后经文人按史修订,成书有个漫长的过程,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但所持观点,仍多是受宋儒理学影响,强分正逆,其诋毁曹操言语,也多为想当然耳。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不奉蜀汉为正统,到了南宋朱熹等著【资治通鉴纲目】却要强奉刘备为正统。大约因为南宋于蜀汉一样是偏安一隅的小国,诸儒『与时俱进』,就造出这样的理论来,以迎合当时统治者。
《两晋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两晋演义》之创作初衷,以正史之繁赘,不能辄读,乃以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引人耳目,以不意间熟知一二之史事,以趋教化。 《两晋演义》兼采正史稗史,贯彻始终。本书仍然是章回体,通篇用语文白通俗,点评史事机敏处之,较大程度再现了中华历史演进的真实进程,概述了两晋的兴亡。 《两晋演义》编有一百回,故事起于司马炎称帝代魏,终结于五胡乱华的刘宋代晋,历史跨度是156年。西晋开朝,终结了三国近百年的鼎立分裂局面,而之后杂居汉地的胡人鸠占鹊巢,相继祸乱发难。东晋渡江南迁重建,屡次北伐,却终以内鬥而损耗了实力。大将刘裕脱颖而出,两次北伐,收复长安,之后接连废黜两位皇帝,建国宋,东晋亡。 两晋通俗演义,简称【两晋演义】,100回,民国13年1924年11月,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题『编述者 古越蔡东帆』。 西元266年,司马炎代魏立晋,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最强盛时,其疆域西到葱岭,东南到海,北抵燕山。西晋承久乱之敝,虽然有一些改良,但由于门阀士族的兴盛和方镇势力的强大,晋武帝死后不久,国家即陷入『八王之乱』,并绵延16年,最后民敝国衰,亡于后汉。西晋短短的50年期间,除了自身的内江以外,还不断交错着与北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使得国家始终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整个政治和经济建设乏善可陈。 【两晋通俗演义】概述了从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到刘裕代晋止的历史。西晋统一、贾南风乱政、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士族南渡、祖逛北伐、桓温北征等重大历史事件悉数道来。作者将两晋156年间的历史归结为内讧外辱的历史,作为今日的前车之鉴。
《南北史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南北史演义》之创作初衷,以正史之繁赘,不能辄读,乃以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引人耳目,以不意间熟知一二之史事,以趋教化。 《南北史演义》兼采正史稗史,贯彻始终。本书仍然是章回体,通篇用语文白通俗,点评史事机敏处之,较大程度再现了中华历史演进的真实进程。 《南北史演义》编有一百回,故事情节较《历代通俗演义》的其他朝代演义史更为曲折。汉晋以降,外族渐次来华,杂居内地。嗣是五胡十六国,迭为兴替。后来弱肉强食,彼吞此并,辗转推迁,又把十六国土宇,浑合为一大国叫作北魏。后来北魏又起内讧东分西裂,无暇顾及江南,所以江南尚得保全。及东魏改为北齐,西魏改为北周,西土又分作为三分,周最强,齐为次,江南最弱。鼎峙了好几年,齐为周并,江南但保留十分之二险些儿要尽属北周了。就中出了一个大丞相杨坚篡了周室,复并江南;既受周禅又灭陈氏,居然统一中原,合并南北。 南北史通俗演义,简称【南北史演义】。100回,民国13年1924年2月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全十册,定价大洋二元,题『编述者 古越蔡东帆』。 民国24年5月改版后为全4册,定价大洋4元。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齐和周五朝。南北朝战事纷纷扰扰、朝代更迭频繁,又多奇葩皇帝,叙述难度较 大。作者把隋并入北朝内,虽称是沿袭前人笔法,遵循所谓『紫阳书法』,却也不排除自己喜恶。 隋朝虽旋起旋灭,但作为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不好并入北史的。隋结束了五胡乱华以来的混乱局面,为唐及以后的统治奠定了基础。隋文帝用长孙晟以夷治夷的成果重建了汉民族的威望和信心。 隋炀帝杨广虽然历来被人辱骂,但他建立科举制度、修凿大运河,自然也是功不可没的。说他因色弑父,很难自圆其说。隋炀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历史原因,很难厘清。好色荒淫,是众所周知的,但他始终跟萧后在一起、恩爱至死未衰也是不容否认的。本书炀帝事多采自后人小说和戏曲。作者所说【开河记】、【海山记】、【迷楼记】,虽题唐人韩偓作,但却是宋代传奇小说。作为演义小说自无不可,但作为『通俗教育之辅助品』却还是不够严谨的。
《五代史演义》又称《五代史通俗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五代史演义》之创作初衷,以正史之繁赘,不能辄读,乃以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引人耳目,以不意间熟知一二之史事,以趋教化。 《五代史演义》兼采正史稗史,贯彻始终。本书仍然是章回体,通篇用语文白通俗,点评史事机敏处之,较大程度再现了中华历史演进的真实进程。 《五代史演义》编有六十回,五代共五十有三年,汴、洛之间,君十三,易姓者八,而南北东西之割据一隅,与五代相错者,前后凡十国,而梁、唐时之岐燕,尚不与焉。辽以外裔踞朔方,猾诸夏,史家以其异族也,而夷之。辽固一夷也,而如五代之无礼义,无廉耻,亦何在非夷?甚且恐不夷若也。宋薛居正撰《五代史》百五十卷,事实备矣,而书法未彰。欧阳永叔删芜存简,得七十四卷,援笔则笔,削则削之义,逐加断制,体例精严,既足声奸臣逆子之罪,复足树人心世道之防。 五代史通俗演义,简称【五代史演义】,又称【五代十国演义】。6册60回,民国12年1923年5月,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绘图石印本,定价大洋一元四角,题『编述者 古越蔡东帆』。民国24年5月改为铅印本,全2册,定价大洋2元,题『著作人 蔡东藩』。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梁、唐、晋、汉、周,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同时间段,在周边还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其中不包括岐、燕,还有当时最强盛的辽。 本书起于朱全忠建立后梁,终于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概述这一时期的军国大事、朝野轶闻、宫闱秘辛。这是一个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动荡时代,最痛心的是,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与契丹引异族入侵,最终导致『海内腥膻,土地被削,子女被掳,社稷被灭,君臣被囚』。作者也处于军阀割据的时代,所以呼吁:『欲要内讧不致蔓延,除非是国家统一,欲要外人不来问鼎,亦除非是国家统一!』
《宋史演义》旧称《宋史通俗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宋史演义》之创作初衷,以正史之繁赘,不能辄读,乃以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引人耳目,以不意间熟知一二之史事,以趋教化。 《宋史演义》是章回体,通篇用语文白通俗,点评史事机敏处之,较大程度再现了中华历史演进的真实进程,描述了宋朝时期的政治进程,及生活习俗。 《宋史演义》编有一百回,对于宋史,作者在第一回末尾说道,“莫言方外乏奇人,参透禅关悟夙因。愿借片帆风送力,好教真主出迷津。”一段诗句,简述了宋朝三百年史事。所谓振衣揭领,举纲定纲,以视俗本小说,空空洞洞的说了几句套话,固自大相径庭矣。后半叙入宋太祖出身,都是依据正史,不涉虚诞,偏下笔独有神采,令人刮目相看,是蓋具史家小说家之二长,故能隽妙若比。古人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吾于作者亦云。 宋史通俗演义,100回,民国十一年三月出版,绘图石印版,全十册,定价大洋二元。题『编述者 古越蔡东帆』,上海会文堂书局印行。民国二十四年五月改铅印版,全四册,定价大洋四元。题『著作人 蔡东藩』,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印行。 本书自『香孩儿』赵匡胤诞生起,到陆秀夫负9岁的南宋末代皇帝赵昰投海止。叙述北宋、南宋共三百多年间的历史。『得国由小儿,失国由小儿。』把赵宋的灭亡,作这样的因果报应归结,诚然是不大靠谱的。两宋三百二十年间,始终被夷狄所制,跟赵匡胤立国的信念传承以及后来宋儒理学的昌盛有莫大关系。如何富国强兵,才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王安石变法失败,有其新法的弊端也有其个性的因素,更有地方官定任务造业绩的因素。其初衷应该说还是好的,斥之为奸,未免失之偏颇。
《元史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元史演义》之创作初衷,以正史之繁赘,不能辄读,乃以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引人耳目,以不意间熟知一二之史事,以趋教化。 《元史演义》兼采正史稗史,贯彻始终。本书仍然是章回体,通篇用语文白通俗,点评史事机敏处之,较大程度再现了中华历史演进的真实进程。 《元史演义》编有一百回,古史之美且备者多矣,而元史独多缺憾,非史官之失职也,文献不足征耳。元起朔漠,本乏纪录,开国以后,即略有载籍,而语不雅驯,专属蒙文土语,搢绅先生难言之。逮世祖朝,始有实录,相沿至于宁宗,共十有三朝。然在世祖以前,仍多阙略;世祖以后,则往往详于记善,略于惩恶,史为国讳,无足怪也。元亡明兴,洪武二年,得元十三朝实录,命修《元史》,以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裁,二月开局,八月书成。 而《元史演义》的创作,对于元史乃有补缺之功。 本书叙述自蒙古源流、帖木真出身起,中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铁骑西征、忽必烈统一中原建立元朝,至朱元璋建立大明,元顺帝弃京城北走止。 作者融合中西史籍编写而成,事皆有本,而于元代先世及深宫轶事,外域异闻,凡正史之所已载者,酌量援引,或详或略,正史之所未载者,则旁征博采,多半演入,茶余酒后,取而阅之,非特足供消遣,抑亦藉广见闻。 元史有两伯颜,忽必烈时期名将·太师伯颜1236—1295、元末顺帝时期权奸·大丞相伯颜1280-1340。元太师伯颜曾言赵宋『得国由小儿,失国亦由小儿』,而蒙元却是『成也有伯颜,败也有伯颜』。
《清史演义》是民国时期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之一。 〖书中淡蓝色小字是作者写作过程中的评语或解说〗 《清史演义》之创作初衷,以正史之繁赘,不能辄读,乃以演义小说,故事情节,引人耳目,以不意间熟知一二之史事,以趋教化。 《清史演义》兼采正史稗史,贯彻始终。本书仍然是章回体,通篇用语文白通俗,点评史事机敏处之,较大程度再现了中华历史演进的真实进程。 《清史演义》编有一百回,举清王朝崛起东北,迄宣统退位出宫,近三百年史事。书中重大史实,皆有所本,演绎成章,大多可读、可信且可备,可谓创历史小说新体。 作者在《清史演义》中对清朝是如此描述的:远在赵宋年代,金邦被灭后,还有未死的女真遗族逃奔东北伏处海滨,取“长白山下居民”之意,自命“爱新觉罗氏”,并建满洲国;于是举旗改称“满族”。经过几百年,相传了几代人,族中帮出了一个智勇双全出类拔萃的人物,于是又排演出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历史。 又在《清史演义》中如此评价清朝:后人多说清朝政治不良,百般辱骂,好像清朝的皇帝无一非昏淫暴虐,清朝的臣子无一非卑鄙龌龊。其实细考清朝史事有坏处也有好处,有淫暴处,也有仁德处,不过转到秦代,主弱臣庸,朝政浊乱,且世界形势早已大变,所以民军一起全局瓦解。这也不足为怪了。 本书是蔡东藩编写的第一部历史演义,从爱新觉罗氏祖先起源说起,到民国成立袁世凯出任大总统结束,概述清朝近300年历史。 作者自序云:自天命纪元起,至宣统退位止,凡二百九十七年间之事实,择其关系最大者,编为通俗演义,几经搜讨,几经考证,巨政固期核实,琐录亦必求真;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非敢妄拟史宬,以之供普通社会之眼光,或亦国家思想之一助。 本书虽普遍认为史实性较强,但叙述仍不是很客观,比如其中对太平天国、义和团、盛宣怀等的观点和角度就有失之偏颇。 称太平军即用『长毛』,称义和团皆用『拳匪』,说盛宣怀是『亡清罪魁』。义和团号称『刀枪不入』固然是愚昧,但被清政府驱使去对付洋人,怎么能总称之为匪呢?为国家和民族牺牲,不管是对了错了,都是可敬可悯的。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