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延章

曲黎敏文集

[複製連結]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0-7-25 15:57 | 顯示全部樓層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2.9中醫爲什麼產生在東方?! ]  [4 P* Z* W& w7 C/ S
作者:曲黎敏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北京天人醫易中醫藥研究院研究員)* Y  m) t9 K8 {  c8 F3 \
重要聲明:本文節選於【中醫與傳統文化】一書,此書已由人民衛生出版社正式出版,由' v/ \& @( k9 N! _* w+ i
於文章篇幅很大,本文僅選取原書『中醫爲什麼產生在東方?』小節的內容,並省略這小節中部分內容,欲知更多,請參閱原書...* D1 t# o; [/ m; M8 C* J) h. ^
一、起源與背景2 V' l5 b3 {6 }( s4 Q* E) |; _, }
中國古代文化是與西方文化迥異的,從未發生過斷裂的文化,幾千年來,它始終因循著『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傳】)的原則,記錄著人們探索自然及人文的艱辛歷程,而中醫學(古代稱之爲醫道)這門關涉宇宙與生命內在統一性的性命之學作爲中國古代文化當中的獨特的文化創造,以其豐富性、多義性及博大精深,而成爲東方文化這個『東方之謎』中的謎中之謎。
* h* C% d& k1 K8 m: ]) ~* b  j眾所周知,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文化心理的支撐,這個民族將走向危機。目前,不僅是中醫學,幾乎是整個中國文化都正面臨著這樣的困境:西方的東西我們知之甚少(如不了解希臘和柏拉圖,而只知道美國和希特勒);自己的東西又丟掉太多(據了解,中國大學生中知道【黃帝內經】的只有百分之七,能通讀經典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們沒有西方文明的心理基礎,對自己的文明又失之反省。在當今世界經濟一統化,文化也從多元化轉向一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我們的獨立與完整;如何完成我們民族心理的重塑;如何實現我們與西方文明的溝通與對話……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能否對傳統有深刻的認知與反省。事實上,整個世界文明都已無法再沉溺於文藝復興以來的對於人類自身的驕傲之中,大規模的暴戾欺詐正盛行於文明之中:兩次世界大戰,令人髮指的納粹主義等,都充分顯示了人類理性和健全心智的失敗。我們都不能再無視這個物化與日俱增的年代,歷史上以往的一切經驗都意味著人性本善仿佛是一種錯覺,我們人類始終在原始的恐懼中摸索,相比之下,由於缺乏想像力和傳統的混亂,我們現代人也許比原始人更爲無助。
4 v  F$ ?) r& Y( U我們如今面臨著什麼?
* t+ U. h2 E" i偉大的佛洛德曾嚴肅地指出:4 m6 k( I1 W' D" M7 `# E* |4 O& P
我們如今面臨著人類進入文明以後的全部自傲已依次被殘酷地摧毀的慘況:% b2 u* n7 \( r9 x. W  {' P
第一、十六世紀哥白尼的學說,即天體論打破了地球的特權,地球只是無數太陽系中之一" x  `( E0 }" H# m% h% F
粟,而不再是宇宙的中心。
9 E3 N' y% A/ Q$ `: A: y第二、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結束了人之爲人的傲慢,人源於動物,人的進論並不能抹掉他
+ m1 g1 B1 H. w$ M' e2 ~在身體結構與精神氣質方面與動物同等的證據。
. M! G) d$ S: [1 X% K* _& W; y0 ~( R第三、二十世紀初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對本能及無意識的發現與探索,使人們認識到自我並+ q7 o, b! z& @) |/ a& u3 h
不是自己的主人,一種更爲原始,更爲黑暗的心理驅動力在影響著我們……% K+ N# }0 F7 L/ Q5 h8 g; ?! q& `
於是,人們又重新開始了原始人那種最初的探索: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X+ g& N( f9 P, h/ q
這也正是我們面對中醫文化所要解決的問題,即:中醫是什麼;中醫學從哪裡來;中醫學4 s* Y9 |( ]6 L; w. V
向何處去……% U) i# b; x: J- S2 Y% }
(一)巫文化與史文化(以下內容略......)
5 f5 G- s- I! m4 g6 Y" U1 \% ~(二)中醫學產生的文化背景(以下內容略......)
; v0 h& E; q' W( x' E* _(三)中醫文化特徵(以下內容略......)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