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促进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教育、研究、交流和传播,帮助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和学习的人员建立国际化视野,掌握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开创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与运用的新境界,特设立“儒学使者——儒学与中国文化传播‘种子师资’培养”项目。
一、立意
人类文明的持续与发展、世界的稳定与和平、人民的安全和幸福,有赖于各个文化传统、特别是东西方文化传统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同时,在现在以及未来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人类文明图景的构建中,东方文化正在并且将要发挥重要的影响,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因此,研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事业方兴未艾,势在必行。
但是,向西方以至世界其他地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思维模式与方法,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简而言之,就是在一种确定的西方文化模式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理论化”。而在中国,以西方视角、标准、思维、话语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已是人们不假思索的习惯;尤其知识精英已将这种文化思维作为评判、取舍儒学乃至中华文化的习惯标尺。这致使很多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常流于似是而非。我们要问:百年养成的这种文化范式,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可标榜为现代进步,又在什么意义上成为误导和束缚人们思考的枷锁?现在应该进行理性的反思了。事实上,这种情形已经不适应当今全球文化多元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趋势,亟需做出历史性的调整和突破。这将意味一场新的思想解放,预示人类又一次走向新文明的思想启蒙。
我们认为,这种调整与突破是,采取比较文化、特别是比较哲学的视角,使人们能够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产生深刻的反省和自觉,从而了解中国文化思想内在的结构与其本真的、经典的涵义。用中国的思维方式理解中国,这才是中西达到相互理解、促进世界和平的方向。了解中国文化以及儒学,必须有比较中西文化的视角;比较中西文化,必须是中西思想传统结构的比较;中西思想传统结构的比较,必须以认识中国“一多不分”与西方“一多二元”的结构特征为基础。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诸多跨文化问题才获得被解释清楚的可能,同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才能进行切实的沟通,才能开辟相互理解的天地。
我们借鉴“郝大维-安乐哲比较哲学方法论”作为这种努力的工具。其核心内容是“域境化”(contextualized),即,先找到被讨论的概念在其本文化环境中的意义,再从本文化环境中获得的意义上与对方文化的一个相应的概念进行比较。这是东西两大思想传统宏观整体视角的比较方法论,并指出了二者之间在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价值观、语言体系等五大范畴的结构性差异。这样的比较具有更严格的准确性和提供可比性,并有广阔的解读性,使得东西方在社会生活、人文行为、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各种领域具有了切实可比性。
郝大维、安乐哲对于比较哲学提出的创新性的发展,通过对中国哲学独特的理解和翻译方法,改变了一代西方人对中国哲学的看法,使中国经典的深刻含义越来越为西方人所理解。我们相信,“郝大维-安乐哲比较哲学方法论”不仅能帮助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也能帮助中国人开辟出自我文化认知和认识西方文化的新的境界。
相对于在西方学术界“郝大维-安乐哲比较哲学方法论”正在渐成气候的情况,国内对此有所了解的人并不多;而以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运用和传播的有力工具的人,则还没有出现。鉴于此,我们设立此“儒学使者——儒学与中国文化传播‘种子师资’培养”项目,旨在培养一批具备比较文化的思维素质、掌握比较哲学方法论的教师或预备教师。他们将扩展从事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教学与传播工作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从事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之各个领域比较研究工作的重要能力和有力的思维工具。同时,通过他们的教学、科研和其他文化传播活动,使得比较文化方法论作为一种认识工具,为广泛的社会领域、行业领域、广大的人群所了解、使用和受益。我们相信,该项目也将为中国十多年来的国学复兴运动带来更深入的思考、鲜活的动力和崭新的前景。
二、目标
该项目为期十年,设计培养3000名儒学与中国文化传播的“种子师资”。
项目于2011年暑期启动,目标分四个阶段达成:
第一阶段为2011至2013年,进行项目设计内容的初步实施、评估以及项目运作机制的探索和试验,形成初步成果,培养师资人数为200人。
第二阶段为2014至2016年,优化、深化项目内容的实施,努力把此项目做成国学推广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品牌项目。此间新培养师资人数为800人。
第三阶段为2017至2019年,进行项目的大力推动,新培养师资2000人。
第四阶段为2020年,进行项目总结,并对后续项目进行规划论证。
三、内容
1、每年暑期举办“种子师资”培训班,为时40天,全日制集中学习。以授课、讲座、讨论、访学等形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和“郝大维——安乐哲比较哲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2、成立“种子师资”同学会,促进学员长期的交流、学习和互助。
3、开设短期进修课程,帮助学员不断提高修学水平。
4、举办“中国经典文化传播”工作坊,对学员关注的相关话题进行研讨。
5、举办“世界咖啡”会谈,谋求中国经典文化传播的创新性发展。
6、提供相关学历教育以及职业发展的咨询与联络。
四、实施
本项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尼山圣源书院、北京四海经典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举办,“种子师资”项目组负责组织实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