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84|回復: 0

[五祖拳] 方七娘与永春白鹤拳新解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2-1-9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维基百科
武术网资料
方七娘与永春白鹤拳
一般认为方七娘为开山祖,方七娘生于明末,原籍浙江处州府丽水县,为避时乱,随精通江浙武术(红拳及长拳)的父亲方种迁住福建省福宁州北门外、今福建北部宁德市。方种有可能参加了洪门汉留组织,在深夜后聚会习武,由于陈永华(近南)又匿名白鹤道人,故白鹤拳门人案上供奉的是白鹤先师。白鹤仙师其实和白鹤无直接关联。所以,鹤拳和鹤的形态本无关系。 七娘后嫁给曾四,在福建永春授徒。故称为永春白鹤拳。
承传
永春白鹤拳是福建省七大拳种之一。于清朝顺治年间(1644年至1662年),由福建福宁州(现在霞浦县)北门拳师方种(亦名方掌光)首先传出。
方种与七娘
家中殷实富有,性好拳术,广交闻名武师而从师之,苦练不懈。方种早年丧妻,独 生一女七娘,故得其传授。
 曾四
永春人曾四,师从颜起诞(又名颜上观,精棍法),与七娘结为夫妇,生有二子。曾四与七娘同回永春县五里街镇儒林村后庙辜氏宗祠授拳。永春县邻近金门,为台湾门槛。宗祠(教练寺)挂上白鹤道入的图像、故被尊敬为白鹤先师。 据“永春县志.方技传”载:“康熙年间,方七娘与其夫曾四以罪谪永春”。住在“永春西门外后庙辜厝(厝-福建话即家)”,在那里广授生徒,后人称为“曾武馆”,白鹤拳(鹤法)就此在永春发扬光大,蓬勃发展。
发展至福州
后在福州,衍生为飞、鸣、宿、食鹤等四枝鹤拳。台湾降清后,加上降将白戒之武术,永春白鹤拳更加成熟.后人尊白戒为“后永春名师”。清末民初,再纵合而成纵鹤拳或宗鹤拳。
简介
永春白鹤拳法,有百多个技法和十多个套路。初级套路,要先练“三战(箭)”,每一下动作皆发声。“花拳”,“摇技”,“摇节”等。器械有刀、枪、剑、戟等,加上点穴法。 白鹤拳,刚柔相济。防用节力,攻用指力。马分平马、勒马,钳羊马。脚法有踢,钩,扫等。 “吞吐浮沉,子午分明。刚柔相济,顺逆相生。”
 吞吐浮沉,飞鸣宿食
吞吐浮沉,飞鸣宿食之寓意: 吞如猫儿戏鼠,吐似猛虎出林,浮如飞鸢迎风,沉似泰山压顶,飞如大鹏展翅,鸣似引颈声歌,宿如初醒之闲,食似雕咀啄物.
主要流别
《宿鹤拳》
指白鹤栖息时单腿独立之姿态,重独脚之踢吊。 擅长全身发劲,包括头、肩、肘、胯和膝五撞。
《飞鹤拳》
《鸣鹤拳》
多用掌(箭法),注重发声,如鹤鸣叫,以气催力。 鸣鹤拳:源自“前五虎”之王打兴。至第六代林世威,林传福州盖山潘屿八,潘渗入罗汉拳精华,创“鸣鹤拳”,潘传长乐县谢祟祥。据传刚柔流始创人东恩纳宽量曾在福州拜谢崇祥为师习艺。
《食鹤拳》(朝鹤或痹鹤)
用指似啄食状,手脚并用。 食鹤拳:源自郑礼一系。比较传统的永春一系。至七代蔡忠,蔡忠传其侄蔡公颂,蔡公颂传福州林德顺(别号蕊师),林德顺在民十六年(1927年)到日治的台湾谋生,受当地富绅刘故聘为私人教师,食鹤拳由是在台湾广为流传。 现在福州食鹤拳共有八框(套拳-程序),分别为第一框:吊骨(松关摇节),第二框:点飞(以气催力),第三框:叼莲(下盘),第四框:四门(步法),第五框:五行(拳法),第六框:三十六脚手(用法),第七框:八卦,第八框:阴阳手。
 《纵鹤拳》
主条目:纵鹤拳
清朝末年福建拳师方世培纵合四鹤拳之艺而创作纵鹤拳。其后人改称宗鹤拳。民国初年,方世培后人应聘北上,遇到(1913 年)任职陆军部武技教练所教务长王芗斋。数年后(1923年)王南下福建与方永苍交朋换武,数年后创了意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