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76|回復: 0

[通背拳] 五行通背拳练法要点

[複製鏈接]
济世 發表於 2011-10-31 17: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武术与健身的BLOG
    武术网资料
    五行通背拳练法讲“纵壑”,操手周身气血运行,澎湃鼓荡,纵横捭阖,开如气球胀气,无限增大;含如撤气,无限缩小。眼望到哪里,身手就似挨到哪里,动则浑身无一处不动,静则松空如无物,所谓身法八种:
   1 起:如涨船高
   落:如人身突然坠井
    钻:若磁力相吸,有空即穿
    翻:左右翻转,随势而变
    伸:如蚯蚓延颈,化短为长
    缩:曲欲蜷缩,化长为短
    开:松张开敞,无所不包
    含:紧凑收拢,万象收于一处
    虽然是形体在动,变化要点,却都在于气血的伸缩开合上。
2 操手时用意不用拙力;虚中求实;柔中求刚;曲中求直;慢中求快,纯任自然。禁打断劲;禁用拙力;要求劲长。
3 练劲不练招,五行通背拳操练,重要是练出劲来,即所谓“空化力”,拳谱上讲:不学空化难为首,说明了空化力的重要性。练出劲来出手便是招,如仅学招法而无有劲法,遇敌变则易被人所制。所谓练劲不练招即是指要注重在练劲上。
4 五行通背拳讲,力由脊发,讲主宰于背,精于背,发于背。平时操手,以背带动手臂;背既是手,手既是背;操手发手以背抽撤;故将背练活精通,有其重要意义。
5 周身内外相合,气力合一,一致贯通,要者三关通顺,力由脊发,由肩至肘,由肘抵腕,由腕到手,三关无滞,气与力合,劲达指尖。
6 左右同式,无论拳掌回手劲大,以增加前手质量及加速度,锻炼搂、刨、掳、带力度,锻炼用手时来去不空。
五行通背拳用手原则
1五行通背拳用手为“天籁法”即是什么也没有发出来的东西,急如电。
2 原地发手,不准将手拿回再打。平日操手养成习惯。
3 遇敌交手不离翻滚法,如双头蛇遇隙即钻穿入缠绕,不硬接硬架。
4 出手冷、急、脆、快、硬、粘、连、绵、黏、随。粘衣发劲,意远劲长。
五行通背拳名目列后
(一)           原地法根
1 揉肩顺背 2慢揉肩 3 双揉肩 4 活腰法 5 转腰 6 摇山 7 腰根 8 摇身式 9 活胯提膝 10 悠荡腿 11活膝法 12 黄龙探爪 13 金龙合口14 提络顺背 15 抖身法 16 掸手 17 双掸手 18 引手 19 晃海 20 掩肘 21 搂手 22 盘腿 23 金蝉脱壳 24 摔掌 25 提手单摔掌 26 迎面摔掌 27 拍掌 28 穿掌 29 挺掌 30 撞掌 31 列门掌 32 撩阴掌 33 列心掌 34 列门拍掌 35 捩掌 36 猴搧掌 37 迷魂掌 38 追魂掌 39 转环撩阴掌 40 风卷残叶 41 正面劈摔 42 横捩掌 43 回掌封喉 44 双含掌 45 蛇形掌 46 鸡形掌 47 拓掌 48 抹眉掌 49 中拳 50 横拳 51 冲拳 52 崩拳 53 单手掌中拳 54 撇拳 55 碾脚法中拳 56 鹰翻中拳 57斩手 58 劈山 59 劈山炮 60 连环劈山 61 劈搧 62 大搧 63 劈山双反背 64 虎扑 65 锁手 66 四平炮 67 圈手 68 半圈手 69 金鸡抖翎 70 掉肘 71 吼狮发威 72 悠荡锤 73 砸钉式 74 穿手 75 单提手 76 刨手 77 霸王敬酒 78 大鹏展翅 79 白虎洗脸 80 群捉 81 摇身膀攲 82 胯打 83 中平吊带 84 提手吊带 85 双提手 86 猴闪 87 烘脸照镜 88 白猿探爪 89 双勒带 90 单贯耳 91 云手 92 赶手 93 丢手 94 扬手 95 爽袖 96 斜冲 97 仙人指路 98 当场递手 99 白蛇吐信 100 缠手撞锤 101 推石入海 102 拴马式 103 缠腰横 104 迎门三斩手 105 掳带穿心炮 106 挑山掌中拳 107 推窗望月
(二)单操步法
1 进步 2 垫步3 猿猴倒行步 4 猫行步 5 撤八门 6 鹤行步 7 猛虎爬山步 8 狗闪步 9 雄鸡上岭步 10 鹤行直进步 11 提膝撞裆步 12 膀敧步 13 猿猴入洞步 14 提筋步 15 九宫步 16 闪站步 17 牛膝步 18 蛇形步 19 闪展步 20 踏拉步21 鸡蹬步 22 锛子步 23 碾展步 24 圈转步 25 旋转步26 喜鹊步27 箭步 28 吊步 29 跃步30 劈心蹚脚 31 瘸腿折腰步 32 连环步 33 陷阱步  34 五虎群羊步 35 灵猫捕鼠步
(三)行手散步
1 劈山 2 连环劈山 3 劈山双反背 4 劈山炮 5 摔掌 6 转环拍掌 7 进步穿掌 8 跑步中拳 9 连环圈手 10 闹拳法 11 直搧 12 圈搧 13 进步斩手 14 进步劈斩 15 跃步中拳 16 吊肘 17 斜冲 18 摇身膀敧 19 霸王敬酒 20 霸王洗脸 21 锛子腿 22 旋风掌 23 撩阴掌 24 引手拍掌中拳 25 四平炮 26 七星炮27 左右劈砸 28 挺掌 29 冲拳 30 猛虎爬山 31 群捉 32 白猿探爪 33 猴闪 34 撇拳 35 反背拳 36 虎扑 37 列门掌 38 护封三面 39 转身劈山 40 吼狮发威 41 拽掌42 单贯耳 43 转身中拳 44 反背四锤 45 崩拳 46 反撩阴掌 47 抖翎手 48 鹤行步中拳 49 列心掌 50 狗闪 51 穿手拍掌 52 烘脸照镜 53 鹰翻中拳 54 五花炮 55 撞掌 56 三环炮 57 雄鹰出群 58 黄龙转身 59 猛虎转身 60 猿猴出动 61 朝天佐 62 掰搧 63 掳手炮 64 仙人指路 65 鸡型掌 66 双合掌 67 鹰翻穿掌 68 掳带穿心炮 69 挑山掌中拳 70 五鬼探头 71 踏(拓)掌72 狮子抖翎
(四)套路
(1)拆拳
1 清风登式 2 摇身膀 3 闪展步 4 撩阴撑腿 5 跨虎登山 6 进步右群捉 7 推窗望月 8 黑虎拦路 9 进步左群捉 10 引手 11 单劈搧 12 撩阴掌 13 当场递手 14 金龙合口 15 云手 16 白猿献果 17 灵猫捕鼠 18 金鸡抖翎 19 推石入海 20 孤雁出群 21 飞球腿 22 缠手撞锤 23 黑虎拦路 24 白蛇吐信 25 四平炮 26 迎门掌 27 列门掌 28 抹眉掌 29 栓马式 30 裹身炮 31 闹拳法 32 缠腰横 33 如封似闭 34 收式
(2)野马奔槽
1 搂手摔掌 2 撩阴掌腿 3 鹰翻 4 猴闪 5 连环圈手 6 崩拳 7 转身连环圈手 8 转环拍掌 9 连环圈手 10 连环手 11 摔掌 12 左群捉 13 右群捉 14 连环劈山 15 反背掌 16 吼狮发威 17 撇拳 18 转身搂手穿掌 19 收式
五行通背拳练习按顺序练习,原地站桩法根,法根加各种步法即行步散手。各散手组合即为套路,原地站桩法根,锻炼基本功最为重要,要作为重点练习,进步散手则锻炼手、眼、身法、步,练习与敌交手各种进攻技巧,拆拳套路,是各式组合练法。
此拳前后连贯,动作活泼,步法轻灵捷快,左右运动平均,既无局部偏重之发展,又无标新立异之陋习。
此拳之要,则关键在于练,每一法根尚能日以数百动,乃至数千动,(选少数几个式子)练之日久,不期其攻,而功自至,久练纯熟,熟能生巧,由巧生变,由变而达妙化,则刚柔之功即成,体用之法兼备,挥手而力自出,收手而力自止,变化环生,无往不利。
学者之按理法练习,日增其动作,不期功久之自有成功之日,要者在学者有无坚强毅力与恒心而已。
通背拳术的劲力
------郑剑锋
  1、换劲:通背拳术是一种以柔活松快活为主的拳种。以伸舒自然,含而蓄之,快而发之,特殊拳法发拳,发掌,发腿,因此,劲力在通背拳术的习练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初学者首先要解决的即是换劲问题,所谓换劲就是吧初学通背拳者(包括学过其他拳种的人),周身的强劲,拙力,改换成为柔韧沉活,轻快自然的活劲,这就需要练者在练习时始终按照要求一招一式的,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去演练。吧自己的两只胳膊练的象两条柔韧的鞭子,得心应手使自己的身体腰背象蛇一样活,象猿猴一样轻灵,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内外上下协调,这就是通背拳的混元劲,练就了这种劲法才能在击技实战中得心应手制敌取胜。
  通背混元劲的要点是圆字,劲以圆中求,甩柔力而成刚力,以曲求力如同一个流星锤,放在那不太重,而抡起来,越快越沉,发出力越大,锤也越快。这就是将拳、腿的劲力练成“离心力”。
  再一个要点是含字常言道,含而不露,蓄而后发,说则容易做则难,所谓含,即暗藏之意,表面看通背拳悠悠当当抡抡劈劈没有多大力,打上也不痛,这就给人一种错觉,通背拳打不着人,打上也不疼,其实这正中了含劲的计了。
  因为通背拳术练的是活劲,混身上下头颈胸背胯膝足趾肩肘腕掌拳。力气串通,内外串通,血脉流畅,一动则全动,力蓄丹田而后发,击技实战时能发出真力,即想用力时则有力,愈战愈勇,有使不完的力气,这就是真力,而劲使不上,想用劲时倒没有了这是假力,有很多人练功努气拙力,拳攥的死死的。只知用汗拚命练,这样练出来大多是假力,拙力僵力。诚如用木棍击牛,牛虽疼而皮不破,而用鞭抽牛,牛皮裂而更疼,这就是通背拳术的劲力法则,也是通背拳的混元劲。
  2、发劲:通背拳换劲之后,最重要的是发劲(即出手,出腿)。击技实战主要是出手制敌,击敌是否有效,是否使敌逢手(脚)即伤,力能恰到好处地用到实战中,这是击技的关键。艺技再高功夫再高,练的多好,拳打上不重。如隔靴痒无济于事,所以源掌要有暴发力和控制力,打的着就猛打,狠打。打不着则立即转换力准备再攻。决不能出马一条枪,拳出有去无回,击出刚拳,拙拳,遇高手化其力吃亏不小。
3、通背拳术的粘衣发劲
  通背拳术的粘衣发劲,是一种独特的发劲方法,练时击时都有粘衣发劲,即练时粘己衣发劲(为练习手感,啄劲),用时(指击技时)粘彼衣发劲。粘衣则己接触对手身体,发暴力,突出对方要害,使其措手不及,无法变换和逃避。
4、通背拳术的滚、钻、挤、豁、撩劲
  通背拳每一手法腿法,都有他独到的发劲方法,如钻掌是由手攥尖拳始,以钻点顶撞力击打对方,同一手发四种劲力,就须临战时见景生情千变万化,而接续掌则发抖,炸、崩、力使敌逢手如眼前响了一声炸雷,应声而倒。
  拍掌则发、穿、推、扑、塌力击敌面门,如一团迷雾遮其眼目,气迷神骸。
  穿掌时则发穿、豁、挤、滚力、滚化、挤进、列开对手中门击敌眼、喉、胸部。
  劈掌则发劈、擂、捉、列力,击敌头使其闻声而逃。
  这就是说明击技发力要因人因势而异不能知篇一律,总是一个劲,要有深奥的变化,有其中的哲理。
通背连环掌之练法
夫,连环者,连而紧,环而密也,此一路返往六次计十二趟,七十二手腿等法,一气呵成就练,实为拳中之魁也。匡习必有术气力神功皆合宜更无顾此失彼之害,习之更难,此拳计七十二余类手法,十余类绝命腿法乃拳中代腿法之秘诀,多系暗腿,绝腿,明腿少出,为此拳一奇,拳中反掌,反式复出双为之一怪,故练时必深究其理,研求其奥,万不可作一路而习强筋耐力而忽其真法也。因此拳路甚长,恐日久忘而误传,特书单独手法名列于下,以明路正之为据。
连手连环掌之练法
连手连环锻炼之法则:
夫连环者,拳路紧而玲珑,密而无间,纯系拳之击法之精,素能伸手取物之法,变幻莫测,系拳外之拳,法外之法,一路连环可练一趟,又可四六趟而献艺蹬场,但切莫忽变幻之法,妙中之奥,法中之秘,应以实战而习,对面如有敌出手如击敌出腿踢敌倒,之意。今列趟连环势于下,可反复习之二趟,再单独习二,三趟,次习五六趟,后连习之可得其秘功也。
六路站状练法论
1、周天状。乃伸肩之法。实乃松肩沉肘运气周身,归于丹田之法。常言,伸肩摇腕通背一半,可见其重要。又日,伸肩摇腕奥妙无穷,伸肩时,力发于丹田,通于腰,贯于背,贯于肩,贯于肘,贯于腕,贯于指,阴出阳入,气力相通,变化莫测。上伸肩出阳手以穿、绷、滚、扇之力,中伸肩,阴阳相济,以酸、麻、禁、闭之法,下伸肩,以探、舒、按、沉之力,反伸肩以活、柔、变走之力,肩之推点之力,抖肩以抖。摆、击之力,金鸡抖翎。转环伸肩运周身之力于肩肘之上,沉肩,揉肩也各有所翼,盖言之,伸肩乃通背之法一总法,万不可忽而不深求以误事也。 2、乾坤状。乃风轮纺车之法,此法乃习练肩臂法,加长两臂练活二臂之总法,此法练时必舒胸下气,谷道上提,舌腆上腭,松膊活肩,练两条胳膊如皮鞭之法,得出各种臂之功。出手如鹏展双翼,混如风轮,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轻灵活快长。 3、子午状。乃狮子抖铃,玉女穿梭之练法,出手以穿、攉、挤、滚之力,回手以搂、刨、捋、代之功,出手似箭,回手代钩,如万箭齐发,如吼狮发威,狮子抖铃一般凶猛。实乃迎敌致胜之、奇法也。 4、五行状。乃摔、拍、穿、劈、钻五手法而练就之法。此五行按金、木、水、火、土、克、生、变化而来。常言:学会五行掌,打人不用想;学会鬼打转,天下把势打一半。 5、中和状。乃通背根本也。万变不如中,中乃属土,万物土中生,中和这状奥妙无穷,取其捕、按、推、绷之力。混元状。乃浑身各关节变化之状可口传手授不得轻传于人,混元一气,万法取中,斯为中和,混元,不妄传,记在心上,纸不传艺,话到舌尖留三分,以防逆徒把脸翻,此二法纸笔不尽言,必由师口手传。得其此二状者可为通背之正宗之后续谱接宗之人也。
通背拳三劫九化击法
三劫分上、中、下
上三劫:
(1)一劫敌手腕,迎手而发或刁、或拿、或捋、或啄、或急捋敌手化其来拳劲力急复手攻击。
(2)二劫敌之肘或托或推或挤或按。推向外推托向上托,挤是挤散敌劲,按是按住敌肘,使敌无还手之力。
(3)三劫敌之里膀,即胳肢窝,用手制住使其不能转身,不能发力。
中三劫:
(1)一劫敌迎面来手,迎其运巧用掌击,或掩或挤或滚或豁或挑。将其手力劫化。
(2)二劫迎面敌来拳太急不及躲闪,应吸胸中缩,摔掌攻其不备散其神骇。使其力点不得集中。
(3)三劫敌迎面攻击特别勇猛,忽发裂掌裂击挤手内界护手中发绝掌劫化其功力。
下三劫:
(1)一劫,劫住敌踢来的高腿,使禽啄法用拳砸其脚面,或使手拿,抬其腿跟,或使前臂滚化其腿力。使其腿发力的方向改变而失去攻击效力。
(2)二劫,劫住敌踢来的平腿,用翘跃腿法劫住其腿,即提膝翘(勾)脚尖勾踢敌方小腿内侧,或以手掌反挡其脚面,使其成单腿,直立状而发力击之.
(3)三劫,劫住腿踢来的低腿,低腿最难防,技击中如劫不住低腿,随时则用劫腿劫住,即提膝勾脚,用脚掌劫迎敌胫骨,上手摔拍其面部,随机而进攻。
    以上三劫法只讲的劫,即护法不让敌的进攻奏效。但就通背拳术的击技击法劫只为先导而击打对方才是目的,攻中有劫,劫中有攻,连手进攻方功敌的正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