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440|回復: 6

[政治史学] 明朝地图全图谜案-中国人最先环球航行-明朝初年世界地图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0-11-2 19: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关键词: 明朝世界地图   明朝初年    明朝地图  明朝地图全图  明朝疆域地图

明朝初年的“世界地图”

明朝初年的“世界地图”



明朝初年的“世界地图”


“奇图”发现者、律师刘钢

“奇图”发现者、律师刘钢


“奇图”发现者、律师刘钢



“在哥伦布之前,美洲经常被发现。但这些发现总是秘而不宣。”

——爱尔兰诗人王尔德

你所了解的“地理大发现史”一定是这样的: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斯驾船由西向东经过好望角,他是世界上首位绕过这一岬角的探险家;

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抵达美洲巴哈马群岛。他是美洲大陆的发现者;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自欧洲始航。这支船队历时三年绕地球一周回到始发地,他是首个完成了环球航行的英雄。地球的真实面目,终于在世人的面前初露峥嵘……

然而,一张在上海发现的古地图,却对这被盖棺定论的“时间表”提出了质疑。这张原本绘于明初的古图中,呈现出一个近乎完整的世界轮廓:不止有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甚至还有北极和南极。这意味着——1418年或者更早,中国人就已经发现了整个世界!

这张地图是真是假?它究竟透露出多少足以颠覆历史论述的玄机?有关的争论仍在继续,厚重的迷雾正被一层层拨开……

发现:邂逅“奇图”  明朝初年的“世界地图”

刘钢是北京的一位律师,热爱收藏。2001年春季,他在上海东台路古玩市场,邂逅了一张“奇图”。

“那天我一进店门,看见店老板向先生正往墙上挂一幅破旧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的右上角写着‘天下全舆总图’,右下角注明‘乾隆癸未年仲秋月仿明永乐十六年天下诸番识贡图’。左边还有一落款:“臣,莫易仝绘。”这些文字表明,此幅世界地图是1418年间一幅《天下诸番识贡图》的仿绘品,仿绘时间是1763年,仿绘者叫‘莫易仝’。地图的左上角还写有‘凡未加红圈者皆原图所未命名者’。这意味着图上有些注释是莫易仝加的,而用红笔圈注的部分则属于原图。”

奇妙的是,这幅地图画出了地球上的所有的大陆和海域,甚至包括美洲和南北两极。

“我感到很困惑,15世纪初的地图上怎么会出现还未被‘发现’的大陆?中国人怎么会在1418年就绘出了近乎完整的世界地图?”

莫非这张地图是赝品?然而图纸上的虫蛀痕迹、褪色墨迹以及又薄又脆像山东煎饼一样的竹纸,看上去又不像是假的。向老先生告诉刘钢,这张古地图是他从江西景德镇一处旧宅中收购所得,对于它背后的故事知之甚少。百思不得其解的刘钢,花了四千块钱,从向老先生处购得这张古地图,带回家继续做研究。

郑和船队曾环游世界?
刘钢发现图中太平洋海域处一个关于 “正史太监马三宝”的注释,马三宝即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这一注释与1436年《星槎胜览》(四卷本)中的记载完全一致。《星槎胜览》的作者费信曾四次随郑和下西洋,在书的自序中,费信说他“采辑图写成帙”,而这张地图很可能正是费信的一张“采辑图”。

国内学界普遍认为,郑和的船队最远曾到过印度洋和太平洋东南亚一带。刘钢在研究中却发现,郑和船队的实力可能被远远低估了——

《天妃灵应碑》是郑和在明宣德六年(1431年)第七次下西洋前夕与其他航海将领一起刻立于长乐南山的。碑文被史学界视为郑和下西洋的最主要史料之一,具有极高的可信度。碑文中写道,郑和的船队抵达了“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刘钢觉得,这个模糊的指向有可能是欧洲东部、非洲东北部地域向西,同时位于西伯利亚以北并与其隔海相望的地域:北美大陆。

2006年,刘钢将《天下全舆总图》的纸张样品送往新西兰维卡托大学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显示,这张地图纸张制造时期与《天下全舆总图》绘制者签署的年代吻合,此测定结果证实此图为一件真品。

刘钢信心大增。因为落款者的“臣”字款说明,莫易仝仿绘此图是为了呈报乾隆皇帝或清宫皇室审阅。如若作假,可是会犯“欺君”之罪,想必莫易仝不会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
 樓主| 沙坡 發表於 2010-11-2 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争论:“奇图”四大硬伤之争

关于“上帝”

浙江大学教授龚缨晏注意到地图上位于亚欧交界处的红圈注文“此地人多奉上帝,教名曰景也”——然而,“上帝”这个词汇是16世纪末利玛窦首创的,它怎么会出现在一张明初的地图里呢?

刘钢不接受这个说法。他认为,“上帝”一词中国自古就有,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成书的《诗经》等古籍之中。所谓利玛窦首创“上帝”一说,是后人根据利玛窦的只言片语作出的推断。

在龚缨晏看来,同样不应该出现在这张地图上的还有“景教”一词。因为景教在唐代以后就逐渐失传,一直到1625年,一块正面写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的石碑在西安出土,中国人才重新将景教和基督教联系在一起。所以,明初的中国人是没可能把这种认识“提前”写在地图上的。

刘钢则认为宋元时期景教依然在中国的局部地区流传,并且拥有一个新的蒙古名称“也里可温”,它会不会同时也拥有一个汉文名称呢?关于这一点,史学界目前并无定论,但至少是从社会发展学角度上来分析,宋、元以及明初汉人继续把西方宗教称之为景教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关于简体字

葡萄牙中葡研究中心研究员金国平认为,地图上屡次出现简体字“余”很像是现代人伪造留下的“证据”。而刘钢却在台北故宫收藏的清乾隆“古稀天子之宝”玺上也发现了这个“简体字”。此印刻的《古稀说》第一句写道:“余以今年……”“这证明了‘余’在古代是一种俗体字,如果清朝皇帝都在用,平民百姓写出这一俗体字何足为奇?”

 

关于避讳

侯杨方还发现,这张古地图用红圈标注“湖北”、“湖南”两省地名。但湖南、湖北的建省却是发生在清朝的事情,同样的还有地图中红圈标注的中国周边海域(黄海、东海、南海),它们被称为“大清海”,这样的称呼不应该出现在明代的记录中。

刘钢则认为,这是《天下诸番识贡图》的仿绘者为避讳故意为之。“如果完全照抄原图的明朝建制,可能会被人诬告妄想明朝复辟,所以不得不对明朝的地理名称做了部分修改。”

 

关于高丽、凶奴及琉球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侯杨方在这张古地图上发现了另外一些的“漏洞”。古地图上,朝鲜半岛上被注为“高丽”。但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已将“高丽王朝”更名为朝鲜了;

北方蒙古高原的位置由东向西分别红圈标注“蒙古”、“凶奴”、“鞑靼”。但明代时中国北方已没有匈奴的存在,更没有“凶奴”;明代的蒙古族分为“鞑靼”和“瓦剌”,前者在东,后者在西,而地图上不仅没有“瓦剌”,还将该在东部的“鞑靼”标注在了西部;

地图将我国台湾岛标注为“琉球”,而在当时,台湾并不叫“琉球”,“琉球”指的是今天的日本冲绳。

刘钢则在史籍中找到了驳倒侯杨方的证据:明朝末年刊印的《山海与地全图》,绘制年代大约在1602年。该图中,朝鲜地域被注明为“高麗”——1602年的地图中仍出现的“高麗”,出现在1418年的地图中有什么奇怪呢?“官方国名、地名更改后民间很长时间一直延用原名的现象在明清时期的地图中是很常见的。”

关于“蒙古”、“凶奴”和“鞑靼”——明末版《华夷古今形胜图》和明朝崇祯年间印制的《皇明职方地图》中的中国地域北部都有“鞑靼即匈奴国”的注文,并且都没有“瓦剌”的注文。这两幅地图的绘制年代比1418年《天下诸番识贡图》晚两百多年。可见《天下诸番识贡图》中出现“凶奴”,并不意味着就是赝品。

关于台湾被称之为“琉球”——刘钢认为,明朝时“琉球”泛指现今琉球群岛和台湾一带岛屿。《皇明四夷考》和《明史》记载:“琉球居东南大海中”。1602年《山海与地全图》中“琉球”的位置与《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也是完全相同的。

 樓主| 沙坡 發表於 2010-11-2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疑问:古地图暗藏什么密码

是谁最先发现新大陆?

其实,就连最严谨的历史学者也承认:世界上确实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古地图,它们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就已经描绘出了诸多的“未知”区域。

1489年,一位旅居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德国人绘制了一份《马尔特鲁斯地图》,他把美洲画成了一个与亚洲相连的巨大半岛。当哥伦布到达美洲时,他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这两个错误是巧合吗?有迹象表明,哥伦布出发前,曾有位名叫托斯堪尼的学者向其提供过一幅世界地图——那张地图是否类似于《马尔特鲁斯地图》?而哥伦布的“大发现”也只不过是去证实地图上早已存在的信息?

1507年,由一位德国教士所绘制的《瓦德西穆勒世界地图》被视为美洲的“出生证”。这幅地图上不仅有太平洋,还有南美洲海岸线和麦哲伦海峡。然而根据历史记载,在这幅地图被画出6年后,欧洲人才从陆地越过巴拿马地峡第一次看到太平洋,13年后,麦哲伦第一次航行于太平洋。更令人吃惊的是,1546年的《加斯托迪世界地图》以及其他几幅16世纪的地图竟然绘出了19世纪才被发现的南极洲轮廓。

 

马可波罗曾从中国将地图带回欧洲

对于这些“未卜先知”的地图,反对者大都用“伪造”来为它们定性。无法被判断为“伪造”的,则被认为是“猜测”或者“巧合”。刘钢则认为,这些“未被发现”便被描摹出来的地理信息有可能来源于中国。因为他在这些令人惊讶的古地图中,找到了许多中国古代探险家留下的痕迹。

1933年,美国人罗西将一组古代文献提供给美国国会图书馆进行审评。这部分文献的最初来源可追踪至马可波罗,其中几幅地图的签署均在13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之间。有学者发现,几幅地图中不仅清晰地描绘出了美洲大陆,并且隐约透露出“中国风”。其中一幅地图在北美部分写着几个歪歪扭扭的汉字:“未知之耶”,另外一幅则清晰描绘出欧亚非大陆板块、日本岛、千岛群岛、勘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和部分北美西部海岸线。北美大陆还被标注为“Fosan”——对应汉语的“扶桑”读音。无独有偶,包括章太炎和邓拓在内的许多中国学者都曾表示过,“扶桑”一词最初的含义是“美洲大陆”。

“事实上,中国人不是在郑和时代、而是在马可波罗时期就已经知晓美洲大陆了。”马可波罗并不是唯一一个从中国收集地理信息的人,从13世纪到15世纪,有不少的西方教士、旅行家、商人都曾经这样做过。而这些来自中国的地图,则为那些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出现的神秘地图提供信息,为欧洲探险家“发现”新大陆指明了方向。

 

中国人最早进行了环球航行

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是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要不是1602年传教士利玛窦为明朝政府献上一幅《坤舆万国地图》,中国人甚至不知道地球是圆的!龚缨晏表示,《天下诸番识贡图》是用现代地图投影术绘制而成的,其先决条件是要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而这恰恰是明朝初期的中国人不可能做到的。

刘钢却在古籍中找到了不一样的说法。“西元前4世纪的《慎子》中就记载了‘天体如弹丸,其势斜倚。’,这种认为大地为球体的观点在中国一直持续至14世纪。”地图投影术也不一定是像当今学界认为的那样,17世纪才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中国早在西元纪年前就开始研究地图投影术了。《周髀算经》中说,‘方数出典,以方出圆。’含义就是‘用测量方形的计算方法可以推导出测量圆形的计算方法。’”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这张地图上“神奇”地出现了北美洲的哈德逊湾和白令海峡。“地理大发现”的时间表告诉我们,英国人“发现”哈德逊湾是在1610年,俄罗斯人“发现”白令海峡是1648年。利玛窦是如何知道这些“未知”的区域呢?他是否借鉴了中国人当时已有的地理发现?

八年里,刘钢查阅了众多的古籍资料。一次次被古人在地理上的探索实践而折服。根据《旧唐书·天文》的记载,时人已可抵达北冰洋海岸;12世纪的《岭外代答》中则记录,时人已可抵达美洲东海岸,而到了元代,中国人的触角已经几乎可以延伸到世界所有的大陆,以致于元朝皇宫中出现了现代地理学意义的地球仪。1267年,一位叫札马鲁丁的学者在中国制造了一个木质地球仪,地球仪百分之七十是绿颜色,表示水域,百分之三十是白颜色,表示陆地,这和现代地理的勘测结果几乎一致……

“郑和既不是美洲大陆的最先发现者,也不是第一位环球航行的航海家,他的船队是在地图的引导下,沿着中国古人开拓的航道,航遍了全世界!”刘钢将自己的系统研究撰写成一部厚厚的著作《古地图密码》。目前他正在集中精力做《古地图密码》一书的英文翻译。争取尽早将此书介绍给外国的读者。

“很早以前,中国人曾经历经千辛万苦勘测过地球,这一贡献是世界性的。我要把古地图的秘密揭露给世人看,让公众去判断,什么是编造的故事,什么是被故事掩盖的史实。”

 樓主| 沙坡 發表於 2010-11-2 19:39 | 顯示全部樓層
实在有点不可理喻,特从网络上转帖过来,供大家参考,感谢延章帮忙宣传此帖,致谢!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0-11-2 1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客气了,感谢沙坡兄的分享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0-11-2 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这张“明朝初期世界地图”的一些相关资讯:

天下全舆总图

  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地图,因为它不仅绘制了亚洲、欧洲、非洲、澳洲,甚至还有南极洲和美洲。根据这张地图上的说明,此图绘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是一张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天下诸番识贡图》的复制品,名称为《天下全舆总图》,反映了天下诸番向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进贡的场景。地图左上角有注文写道:“凡未加红圈者皆原图所未命名者”,即图上有红圈者皆是原《天下诸番识贡图》上的标注。

  如果这张地图的原本真是绘制于1418年,不言而喻,它将产生颠覆性的后果:好望角是由葡萄牙航海探险家迪亚士于1488年发现,澳洲是由荷兰人于17世纪发现,南极大陆由美国人和英国人于1820年发现,美洲是由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当然这些公认的发现反映的只是西方世界对其文明之外的探险与发现,由于真正第一个发现这些地方的人类并没有留下文字记录,更由于是西方人发现这些地区后,这些地区才开始真正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因此这些西方人的第一次发现才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但现在这张地图的出现可能改变了一切,表明这些地区有可能在1418年之前就已被中国人发现,并记录下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0-11-2 21:31 | 顯示全部樓層
坤輿萬國全圖

  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人M.利玛窦(1552~1610)在中国编绘的世界地图。万历三十六年(1608)由明宫廷艺人摹绘12份。现存本即此12份之一,收藏。此本原是六幅条屏,今装裱为一大幅。通幅纵 168.7厘米,横380.2厘米。图首右上角题“坤舆万国全图”6字。主图为椭圆形的世界地图,此外并附有一些小幅的天文图和地理图:右上角有九重天图,右下角有天地仪图,左上角有赤道北地半球之图和日、月食图,左下角有赤道南地半球之图和中气图;另有量天尺图附于主图内左下方。各大洋绘有各种帆船共 9艘,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共15头,南极大陆上绘陆上动物共8头,有犀牛、象、狮子、鸵鸟等。

  摹绘本大体上只用了 3种色彩:南北美洲及南极洲为粉红色,亚洲为土黄色,欧洲和非洲近于白色。少数几个岛屿的边缘晕以朱红色,山脉用淡绿色勾勒,海洋用深绿色绘出密密的水波纹,显得汪洋浩淼。五大洲各用朱红色书写,其他地名包括国名均为墨书,以字体大小作为区别。

  图中文字,除地名及有关该地附注说明外,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世界地图和诸小图的说明。其中有利玛窦署名的两篇,即全图说明和“论地球比九重天之星远且大几何”;其他说明均不署名,有九重天说明、天地仪说明、四行论 (即古希腊的世界由四元素构成的学说 )、昼长昼短说明、量天尺说明、日月食说明、中气说明、南北两半球说明,此外还有太阳出入赤道纬度表、横度里数表。另一部分是序文题跋,有利玛窦的自序以及李之藻、陈民志、杨景淳、祁光宗的题跋。图中摹有印记 3个,其中2个为椭圆形,1个为正方形,均是耶稣会的会徽。

華韻百科 http://wenhuawiki.com

  清康熙年间,耶稣会士南怀仁奉命作《坤舆全图》,该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地图史上第一份比较完整的世界地图。现在,《坤舆全图》一份保存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另一份保存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这么珍贵的文物之所以被河北大学珍藏,是因为其前身是1921年由法国耶稣会士创办的天津工商大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