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9|回復: 0

[武當] 武当拳功的自然本体说

[複製鏈接]
裡人 發表於 2011-9-8 18: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武当师行功夫馆
       武术网资料
 
  (l)效法自然
  道家以老子“道”的本体说作为认识论的基础,认为万事万物皆生于“道”,认为人、天、地、道的关系是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则是顺乎自然规律而自成法规的,这就是老子说的“道法自然”。武当拳功在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强调自然,且强调“效法自然”,也就是说武当拳功视效法自然与否作为区别其它拳派的本质特征之一。“效法自然”作为筑建武当拳功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根基,主要表现为:返朴归真、太极图式、五行变化等。
 
  武当拳功的每一进程,都与模仿生物、非生物的结构、形态、性情、能力发生着密切关系。远在战国时期,以“摇筋骨”、“动肢体”和调节呼吸来锻炼身体的导引术,就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模仿鸟兽动作而达到延年益寿功效的。东汉末年华陀的“五禽戏”,是模仿虎的前扑、鹿的伸颈、熊的卧身、猿的纵跃、鸟的飞翔等形象编成。六朝、唐时,导引气功有了重大发展,一些文人、道徒根据前人经验又创造了“八段锦”、“十二段锦”,从武当武功的导引术-五禽戏-易经筋-八段锦-内功图说-太极拳的整个体系来看,自然界各种生命现象特点的模仿是发挥其健身效能的奥妙。
 
  武当拳功在其形成和发展中,远取诸生,近取诸物,像其形,取其意,学其长,利其用。这种对生物、非生物从动作、器械、名称、方法、特点等全方位的仿效,正是返朴归真的和谐现象,是武当武功对道家“天人合一”观念的运用。天指自然,“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一切人事活动只是顺乎自然。顺乎自然之运行规律者才能生存和发展。练习生物和非生物得以延伸的合理动作,求得与自然的同步和谐统一,使人这个因子,溶于大宇宙众多因子的运行之中,才能获得永恒的存在。仿生返朴是武当武功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在模仿和改造中又创造了人类极大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了人类适应自然界的办法和技巧,反过来能动的改造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这种主动性的力量,只有人的智慧可以实现。
 
  太极拳“拳名为太极,实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而合也。”中国的《易传》把天地未分的原始统一体称为太极,太极即是宇宙的本根,天地万物的根源。 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指出:“自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太极的一动一静而产生了天地万物,描绘了一个以太极为中心观念的宇宙发生图式。拳名太极,就是以拳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合一。所谓“拳为小道,而太极大道存焉”。即拳为道,道在拳中。练拳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求和谐统一的过程。
 
  形意拳以“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的自然统一观为基本理论。以三体式为功,五行为法,十二形为拳。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本桩式,也称三才,即天、地、人,视人体的上中下、头手足而言,即融贯天、地、人为一体。五行拳法即以劈、崩、钻、炮、横。五拳按自然界的五种属性金、木、水、火、士五行相配,“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性属水;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弹,性属土。”并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来说明拳法变化,以拳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合一。   
 
  (2)拳术整体

  武当武功之奥妙,在于重视身心合修之练拳效果,这是“宇宙整体”观在拳术整体中的具体运用。

  武当武功极重净化精神,认为先以心使身,再为身从心。练拳功首先要心灵净化,排除杂念,具有超脱世俗纷争的意境,这叫做收心,也叫入静。只有收心、入静,才能在练拳中精神贯注,意识集中,从形体活动中去贯勤肢体和改变气质、充实心府,达到端庄品格操行、增强体质的效果。

  太极、形意、八封等诸种拳套更强调“内功外修”,认为人体是武功的载体,武功的强弱与武功载体的强弱是密切相关的。载体又分内外两方面,外部强壮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却是内部强壮——内壮。内功外修的实质,就是要达到内壮并从而达到整体强壮的目的。
 
  武当各家各派对于气的理解,赋予的涵义及如何练气,虽不尽相同,但一致认为练气是达到身心合修的基本条件。拳家们认为,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气盛则生命力强,气亏则生命力弱,要健身养性,必须修炼人的生命根源基础——气,以增强生命力,这是最根本的,这种从内到外,再又从外到内的往返,从而达到完善人体这个小宇宙,进而体认宇宙万物的本——元气的生命价值,促进精神、肢体、脏腑符合生命的自由运动。
 
  拳术整体还表现在构建武当武功技术的各种要素和环节上,从动作看,均需丹田带动,由腰而胸、而背、肩、臂、手。武当武功形体运动中的伸缩、起伏、翻转、俯仰、回环的变换方法,可以说是以腰为轴的运动方法,腰是上下肢的总枢纽,身体依据技击特点变化时,固然要

以动作的技击要求来动形体,但不管千变万化到何种程度,总是以“大轴带劲”,以髋、胸、头、四肢为表现来完成的,这是武当拳功饱满流畅,自然协调,完整合一的基础。
 
  武当武功既强调形体活动的程序性,亦重视韵律的合理性,韵律不同于武术动作的节奏,但又寓在其中,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武当武功动作中含在神里形间,神的韵昧,形的格律,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韵实质为内在感情,形指身体运动的规律,“无韵则僵化”,“少律则无准则”。具体来讲,律是针对动作的起伏、幅度、范围、时间及相互关系而言的,如逢开必合、动中有势、拧中寓倾、转体留身、动中求静、身法迂回及塑形有线的规律等等都是律的体现,违背了这些规律就失去了拳术的整体性。
 
  韵是实现律的内在感情,就是意念活动,是律的先导。没有对动作整体实质的深刻理解,要使念动的感觉准确无误是不可能的。例如刺剑、劈刀的动作,都应有触到实物的实感。“刺者伸,劈者够”;“伸”、“够”就是身体触到实物的要求,这种触物感就是意境。武当武功的动作均带有攻防含义,要使攻防含义在形体练习中体现,首先要在内在感情上下功夫,这也就是常说的要有二感:即理解技击性体会实感,理解力学律动体会节奏感。只有从韵律上下功夫,才能做到内景和外象的整齐划一。
 
  总之,腰为轴心,韵律合理,进一步体现了武当武功的内外、上下、攻防、整体合一,“法自然”的特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