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m9 ^6 y8 R2 p/ z3 k1 R 2 z. i" V. j( S) ~$ U s/ f
古代科举考试图。(资料图片) * d. L$ v( u, J' X) w. c( b
' I" M" f; \* l: }+ F- O; b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评卷远不如现在高考阅卷严谨。因为科举考试都是命题作文,有些文章如果不细心品味可能无法感受其精妙,加之,主考官对文章的评价或多或少会带有一点个人的偏好,所以,有时难免遗才漏珠。在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的进士科考试中,就发生过一个查卷查出个状元郎的故事。 3 W u% @! d& ^/ n! V: E
8 `; ]2 g" x; n 这一年进士科的赋题为《日五色赋》。来自陇西成纪的考生李程是这样写的:“德动天鉴,祥开日华。守三光而效祉,彰五色而可嘉。验瑞典之所应,知淳风之遐。禀以阳精,体乾爻於君位,昭夫土德,表王气於皇家。懿彼日N,考兹礼斗。因时而出,与圣为偶。仰瑞景兮灿中天,和德辉兮光万有。既分羲和之职,自契黄人之守。舒明耀,符君道之克明;丽九华,当帝业之嗣九。时也寰宇廊清,景气澄霁。浴咸池於天末。拂若木於海裔。非烟捧於圆象,蔚矣锦章;馀霞散於重轮,焕然绮丽。固知畴人有秩,天纪无失。必观象以察变,不废时而乱日。合壁方可孰可,抱珥比而奚匹。泛草际而瑞露相鲜,动川上而荣光乱出。信比象而可久,故成文之不一。足使阳乌迷莫黑之容,白驹惊受彩之质。浩浩天枢,洋洋圣谟。德之交感,瑞必相符。五彩彰施於黄道,万姓瞻仰於康衢。足以光昭千古,照临下土。殊祥著明,庶物咸睹。名矫翼,如威凤兮鸣朝阳;时藿倾心,状灵芝兮耀中圃。斯乃天有命,日跻圣,太阶平,王道正。同夫少昊谅感之以呈祥,异彼发王徒指之而比盛。今则引耀神州,扬光日域。设象以启圣,宣精以昭德。彰烛远于皇明,乃备彩于方色。故曰惟天为大,吾君是则。” : Q8 T9 o6 ?: E$ E2 R2 N4 ?' E
7 j2 C3 @" c9 v3 y# u; I0 N* @
这篇赋巧妙地将“颂日”与“颂圣”融为一体,以日之五色喻皇恩皇德,在那个时代,其主题思想绝对是无可挑剔。加之声韵优美,文辞富丽,算得上是赋中的上乘之作。实际上,“主题至上”堪称是应试作文千年不变的法宝。
+ ~1 U# ?; u; j& F; O
& B0 h% w# q4 l! h; \7 L/ l" V 李程交卷离场后,在尚书省门口遇上了员外郎杨于陵。杨于陵问他考得如何。李程掏出所写的《日五色赋》草稿给杨于陵看。杨于陵读完后说:“今年的状元非你莫属。”可待到发榜时,李程居然榜上无名。杨于陵深为不平,于是拿着李程的《日五色赋》草稿去见主考官、礼部侍郎吕渭。吕渭看完后赞叹不已,于是,杨于陵说:“如果今年的考试中有人写出这样的赋,你会如何对待他?”主考说:“没有就罢了,如果有,一定让他中状元。”杨于陵说:“如此说来,你已经遗漏贤才了。这就是今年的考生李程写的赋。”吕渭听后,马上叫人调阅李程所纳的试卷,当面核对,竟然不差一字。最后,吕渭决定重新发榜,录取李程为状元。
% a/ C# b; s5 {0 z, R' N) N7 H0 l. [9 ?" C
后来,李程官运亨通,唐敬宗时还当上了宰相。有趣的是,史籍中还记载:这个李程有个不良习惯,就是比较懒惰。李程在翰林院做学士时,其他学士每天都是太阳照到署前台阶的第五砖时准时来上班,可李程他经常要挨到太阳过八砖时才懒洋洋地出现,因而被人称为“八砖学士”。这也就是成语“八砖学士”的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