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62|回覆: 0

明君勞於求賢逸於治事(圖)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10-7-22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722308198192893.jpg

5 n& o. D3 c! G. F
9 y* ^8 C  E& q) @
郵票【三顧茅廬】

& ^3 w7 {0 [, j& x6 W6 X

7 y" C/ ^4 U& j% @3 L. o
    荀子:主道知人 臣道知事
+ ?; [6 c0 ^) i; H" W# i  o, n
2 I# f$ f. n: h1 Z
     【淮南子】:君臣異道則治同道則亂 & ~! Z, ~9 ]7 M/ R% x

7 K% }1 g, v& E" L5 f& h    古代帝王的統治術又稱『人君南面術』。為什麼稱為『人君南面術』?這就牽涉到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問題。我國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和低緯度地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古人建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這種朝向的房子冬天可以避寒,夏天可以迎風。 + Y. ]( S  M1 h! [

$ G2 A& X! V* F' l9 F6 I# h    由於房屋都是南向,輩分高的人一般住在正中,面向南方,輩分低的人自然就要面向北方,『以南為尊』的習慣因此而形成。【易經・說卦傳】稱:『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春秋繁露】說:『當陽者,君父是也。故人主南面,以陽為位也。陽貴而陰賤,天之制也。』 + W& z3 {6 J* V7 r, T2 X

) V" C" Q5 ^8 m; d* t( @    人君南面術與道家有密切關係。【漢書・藝文志】指出:『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 e! N  P* x' Z% G, g, C, k! R) V1 [
7 \  l' e4 S  F/ G- a0 y3 D
    明君『任人而不任智』 ' _$ v, w# q( H0 p) x4 I
; r0 u, Q0 s; Q5 M  K% |
    人君南面術的核心內容是『清靜』和『無為』,所謂『清靜』就是清心寡欲,謙虛禮讓,遇事以卑弱自處。所謂『無為』並非什麼事都不干,而是『任人而不任智』,遇事不是先把自己的辦法拿出來,而是向臣下要辦法,通過發掘臣下的才智以為己用,以收『無為而無不為』之效。 0 @  n  }) n' [; K2 h
: }4 L3 Q9 b+ D9 L
    【呂氏春秋】認為,『有道之主以不知為道,以奈何為寶』,意思是一個懂得領導藝術的君主要經常把『不知道』和『怎麼辦』掛在嘴上,裝出一副糊塗的樣子。這樣才符合老子所說的『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宗旨。
: L9 H0 k+ ?; x! r  U* y
  b+ d# ?, }4 L: W: U$ z6 O( r: p2 r    既然人君南面術強調君王要少說話,少做事,那麼君王有什麼事可做呢?古代智者認為,君王可以什麼事都不做,但有一件事非做不可,那就是求賢。【荀子・大略篇】說:『主道知人,臣道知事』;墨子說:『善為君者,勞於論人,而逸於治官』;【呂氏春秋】也說:『賢主勞於求人,逸於治事』。
' e+ i9 u7 Y5 y$ F' G" N7 F1 V) q6 m% D% D" S: z0 c( g& j- r
    在中國歷史上,有作為的帝王都明白『勞於求人,逸於治事』的道理,無不把『求賢』作為第一要務。如禹從民間訪求到舜,經過多番考察後把天下交給舜;舜起用高陽氏才子八人和高辛氏才子八人,天下大治;漢高祖劉邦一生最大的本事就是知人和用人,他重用蕭何和張良,『拔韓信於行伍,納陳平於亡命』,無論打天下還是守天下,都得力於大批有才能的臣下的幫助和啟發;漢文帝多次下詔諸侯公卿『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漢武帝初即位就『招選天下文學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三國時期,曹操曾三次發佈【求賢令】,不拘一格起用人才;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歷史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 k& a+ Y5 X9 c& H
5 r2 u$ P- O/ y    唐太宗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他深知為君『清靜無為』和『求賢』的重要性,他曾經對侍臣說:『夫治國猶如栽樹,木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靜,百姓何得不安樂乎?』又說:『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夫不失時者,在人君簡靜乃可致耳。安人寧國,惟在於君。君無為,則人樂;君多欲,則人苦。聯所以抑情損欲,克己自勵耳。』
1 O8 J: ^$ ?& G  X0 A; x, ?6 z; @# c6 j
    唐貞觀年間,有一天唐太宗發現時任宰相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事務繁多,沒有時間訪求人才,便批評他們說:『公為僕射,當廣求賢人,隨才授任,此宰相之職也。比聞聽受辭訟,日不暇給,安能助朕求賢乎!』於是下詔書:今後凡是瑣碎事務一律交給左右丞處理,只有重大事情才可找房玄齡和杜如晦處理。 9 a. l( u+ o; _5 U

" D0 U: |$ C# z4 ~9 [0 M    楊堅處理瑣事廢寢忘食
6 V1 n' ]8 g: u
% e2 d4 ]% _  e    當然並非所有帝王都知道人君南面術的關鍵是『勞於求賢,逸於治事』,如隋朝的開創者隋文帝楊堅就不懂治道。史籍記載,隋文帝勤於政事,『每旦臨朝,日昃不倦』,常常廢寢忘食。禮部尚書楊尚希對隋文帝說:『周文王以憂勤損壽,武王以安樂延年。願陛下舉大綱,責成宰輔。繁碎之務,非人主所宜親也。』治書侍御史柳也上疏諫隋文帝切勿『親裁細務』,但隋文帝始終改不了喜歡處理小事的習慣。
2 p) b- Z* U! i
" ?2 m7 H7 O! C4 \! Y7 {    南北朝時齊明帝蕭鸞常常『躬親細務』,南康王侍郎鍾嶸上書道:『古者,明君揆才頒政,量能授職,三公坐而論道,九卿作而成務,天子唯恭己南面而已。』齊明帝看了不但不接受意見,還責怪鍾嶸多管閒事。
+ Z  O7 @" B# P' f/ z0 j/ @2 _8 y. N3 d& L0 x, k5 O# f( s
    隋文帝和齊明帝身居帝王之尊,但處事『抓小放大』,其政績當然不會好,隋朝兩世而亡,齊明帝死後沒幾年齊朝也就滅亡了。
0 k7 M. j9 t/ D. }, Z) t7 `+ j! C/ d4 n0 v9 G# i, |+ m0 l. t' T* v
    啟示
# z6 w9 ?$ l4 j8 E8 R1 w; F
2 [3 q$ p' u/ O2 r+ }5 _8 c    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職

) P" Q( X9 r4 v- K# G
; }" O; E! x7 q; b. U6 A: \    【管子】說:『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職,上下之分不同任,而複合為一體。』意思是說做領導要明白『勞於求賢,逸於任使』的道理,做部下要各守其職,上下齊心協力,就會成為一個富有活力的整體。 8 r% l; }2 r3 X5 `) z/ V5 x

2 i( y' ?- R" ^8 @! N    【淮南子】說:『君臣異道則治,同道則亂。』更加明確地指出君臣之道不能混為一談,人君如果不明上下之分,不抓大事抓小事,必然會導致混亂。【尚書】所記載的『虞廷之歌』也表述了同樣的意思:『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所謂『叢脞』就是指瑣碎無大略,『股肱』是指輔佐之臣。這首歌說元首如果躬親細務,做臣下的就會懈惰,這樣的話萬事都會墮廢。雖然這是古代的經驗教訓,但對於現代社會的領導者來說,仍借得借鑑。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