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N# |% d3 r% B& w v& K$ Q
- [$ y& \, W9 {( o- G8 o- s' h0 s/ k 拆迁中的粉房琉璃街 % H1 g* K! |" m$ c3 ^
, y$ G1 ~5 \5 |9 x6 c3 l, i" `
* v" V$ l3 P: T2 y: ~; c
% O5 w) }7 O% f { 1921年出版的地图
. i D- z# k/ m Z* x% F+ b 5 V s$ ?, n; I. X
+ }! y# j. t2 O5 g% K6 m
北京城文化名人荟萃,很多人最早来北京的立脚点即是各地在京设立的会馆。北京的会馆兴起于明代,清代达到鼎盛,据光绪十二年出版的《顺天府志》记载,当时大大小小的会馆已达414处。 # v% y# X2 h4 k! {% K5 D3 N
* f( ~5 Z9 f" E5 P3 A( M0 D" K 会馆可以说是老北京的名人足迹留下最多的地方,比如位于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就是鲁迅1912年来京后居住的地方,他曾在那里写下《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不朽的作品;位于南柳巷的晋江会馆,曾是女作家林海音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的落脚之处,《城南旧事》就是她以自己童年时在南城的这段生活为背景创作的;而位于粉房琉璃街的新会会馆,则深深地打下了梁启超的烙印,1916年,梁启超曾在这里起草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世凯的《保国会章程》,他的许多著作也是在新会会馆完成的――
; Y$ q, F6 Q' k5 g l
" U4 H8 n% [6 ?' x& j. ^1 f* o! V 提起粉房琉璃街,总容易让人想到做工精巧的琉璃制品或修建宫殿用的琉璃瓦,可实际上这条胡同与“琉璃”并没有关系。据史料记载,这里自明朝初年开始形成街巷,当时有一个姓刘的人家在街里开了家粉房,就是制作粉条的作坊,因制作的粉条远近闻名,于是这条街就被叫做粉房刘家街,至清朝末年时改称粉房琉璃街,是由粉房刘家街的谐音演变而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