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w8 v( Y# Q u) T5 u! f; ~
) b' d, ?3 E4 m t: A 《水浒》中的牛二
U9 h9 a- H* `# v4 w$ m/ ^ - u) c0 z4 _8 y5 l. m
《水浒》里人物众多,即便读上好几遍,也很难有人说得全108将的尊姓大名。在几百个先后出场的人物中,有一人非常特别,有关他的描写不过寥寥数百字,然而论其知名度,却可以跻身《水浒》一线名人之列,他就是“牛二”。
; ^: B+ f/ t& W6 Q m6 u) L+ R' E/ m8 a3 m$ ?. G( K% C; Y
牛二号称“没毛大虫”,他在《水浒》中与杨志演对手戏。杨志在街头卖刀,宣传自己宝刀的神奇之处,其中之一是“把人一刀砍了,刀上却没有血迹”。牛二先生不信,要杨志去砍个人给他看看。杨志说平白无故谁敢杀人?去找条狗来我杀给你看。看来,牛二先生很有当律师的潜质,喜欢咬文嚼字,他说“你说的是‘杀人不见血’,没说‘杀狗不见血’”,然后就要强夺宝刀。杨志当然不肯,于是二人发生肢体冲突。最后,牛二强烈要求“来呀,是好汉就砍我一刀呀”。杨志被逼无奈,只好满足了他这一奇怪的请求,同时也验证了“宝刀杀人不沾血”。
0 m( p; P3 w/ i, i6 ]
9 |% f. j( K% L! \: L! C! Y: s 牛二之所以能让人过目不忘,是因为他代表了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有一个词可以大致归纳这个阶层,那就是“破落户”。破落户并不是一个职业,他们的收入来源颇为复杂。他们通常混迹于市井之中,生存状态似乎好于贫民、甚至一般平民。破落户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200余年,有个破落户就几乎成为历史名人。遗憾的是,当时还没有施耐庵,这样一个重要的破落户生生给埋没了。众所周知,当年的韩信是个很酷的有志青年,喜欢佩着剑逛街。淮阴城一个破落户看不惯小韩耍酷,某天在光天化日之下拦住韩信,挑衅道:“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众目睽睽之下,韩信从该破落户胯下爬了过去……这个历史片段,千百年来成为国人“素质教育”中的常用桥段。然而,那位破落户却做坏事不留名,至今无人知其尊姓大名。
8 |2 T/ u `0 o# V Q& {
3 c% U9 a. e9 k7 X! W5 L {. c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主流思想,靠的是历代官方的倡导。破落户文化没有形成理论,也没有任何人刻意传承,然而却生生不息,流传了几千年,着实让人惊叹其强大的生命力。民国推翻了封建帝制,儒家思想便渐渐衰落,可是破落户依旧欣欣向荣。当年阿Q敢于造反,敢唱“我手持钢鞭将你打,铿铿锵锵,铿锵铿锵铿铿锵……”唯独见到王胡这样的破落户就蔫了,大多数时候还得躲着点他们。时至今日,一些村落乃至城市里的旧社区,依然少不了破落户歪歪斜斜的身影。
! @0 Z0 }& n( L! w% w
Y& a) q: C8 p3 [ 看似与中国社会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的破落户,为什么总会有生存的土壤呢?这似乎与他们的特殊定位很有关系。破落户与绿林好汉不同,他们很务实,不会“替天行道”与官府作对,他们施暴的对象通常是弱势群体,因而风险较小。牛二遇到杨志,只是文人一种美好的意淫。对于官府而言,破落户虽然不利于社会稳定,可是他们无组织无纪律,成不了什么气候,他们的存在对于大局的影响有限。要予以铲除的话,却又颇费周折,于是姑且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6 O. d, b3 i& M- O$ t) y* d4 T
; k/ D5 a! L7 T 从逼韩信受胯下之辱的屠户,到大名鼎鼎的牛二乃至王胡,乃至如今某个城乡接合部的非著名破落户,我们发现,破落户的“形状”两千多年来几乎没有太大变化,“遗传基因”保持得格外好。我觉得,作为一种“亚文化”,很有研究价值。因为从一方面,它验证了许多宗教创始人的高明――即不立文字反而能源远流长。经典越多,传着传着,最后往往却走了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