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9 f6 X/ B* f) D d; m
% L+ O |: d. [8 F' g% x 蒲松龄造像。网上图片 0 g% @! r( {7 N. [6 ~# `
/ ]! P1 } h5 \) m9 U
& x. _0 ^+ b; k+ [3 r# f2 h% N$ S [ 在中国古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蒲松龄那样,热衷科举却又不满科举,深受其害却又坚忍不拔,才华横溢却又名落孙山,科场失败却在文学上大获成功…… ; d1 {! M. J5 o- E
/ i6 K/ H3 ]6 h8 u8 d" b 蒲松龄的人生确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在文学上成绩巨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聊斋志异》被称作“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另一方面,他在科举道路上却屡战屡败,落魄一生。他除19岁那年考中秀才外,其后数十年间又参加了十几次相当于高考的“乡试”,皆名落孙山,无缘仕途。他悲愤交加,痛定思痛,在晚年又写成长诗《历下吟》,将考试中的辛酸屈辱、录取中的种种弊端以及考官的骄横贪腐等,一古脑儿暴露出来,读了让人感动,也发人深思…… $ a0 \) O) K& h% T. b- ?3 W
* ~9 \8 {+ T- }* i, Q4 @, u
《历下吟》写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那年蒲松龄已69岁。诗中,他首先揭露了监考官的凶残和考生遭受的凌辱: 6 ]7 ~- w: |0 Q7 Z6 [+ v3 T
8 d7 M0 q3 e5 j9 K1 _3 g 试期听唱名,攒弁类堵墙。黑鞭鞭人背,跋扈何飞扬。轻者绝冠缨,重者身夷伤;退后迟嗷应,逐出如群羊。贵倨喜p骂,俚胤甚俳倡;视士如草芥,而不齿人行…… # I8 K8 ?5 {* y/ j) @2 K
# j- P5 C) h8 ~3 L- X; ]- q; F
考生们辛辛苦苦地来到省城济南应考,一开始就遭到监考官的打骂:考前点名时,那些监考官像堵墙一样站在考场门前。他们飞扬跋扈,凶残异常,稍不如意就鞭打考生。考生轻者被打断帽带,重者被打伤。如果点名时答应迟了,就会像猪羊般被赶出场外。这些傲慢的家伙特别喜欢骂人,骂出的污言秽语不堪入耳。他们视读书人如草芥,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待。 L* p& Q" @5 ?( u
$ z( l. z$ ?7 m
不仅如此,“上头”规定的考试时间也异常苛刻:“内翰出司文,趾高气如云。夕发期朝至,愆期褫服巾。”那颇有来头的学正(教育局长)趾高气扬,武断专横,晚上刚发出通知,就要求考生第二天早晨赶到考场,迟到者就被取消考试资格。这多么不近人情!
4 N. A/ f& ~5 }# `2 L9 W) Z f0 W
考生考完后,仍不准回家,要留在济南等待发榜。在这段时间内,蒲松龄跟许多考生一样,生活发生了困难:
+ ]4 x% }) I5 _" p7 ] Z1 W7 ?; K& m8 _) b
羁留几两月,拆名尚未确。看囊无一钱,萧然剩空橐。盎粟储正供,竭赀悉粜却。缶中蛇不存,皮骨尽剥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