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81|回復: 0

楚简《恒先》与八股文(图)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0-3-1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301444273003392.jpg

( H0 a9 S! H1 M1 R) t
! [, ~% ^- L$ P0 Q$ P
资料图片

0 i3 O3 D6 o8 R9 W2 n
/ V, n: c, Y1 n0 [- j

% t. G) A7 I: v2 I/ i- s( N4 W3 h    把楚简《恒先》与八股文联系起来,多多少少有标新立异之嫌―――楚简《恒先》是出土于战国楚地的竹简文献,现藏上海博物馆;八股文是明代科举考试的应试文体,两者的时代相距千年。难道八股文的起源能追溯到千年以前的战国时代?我们今天要从楚简《恒先》的辞章特色、八股文的文体特点,来讨论这个重要而有趣的问题。     + G8 M- J. N# f! O9 o
% m* X1 @* @7 B8 x7 C9 t% Y9 B
    一、从楚简《恒先》谈起
- ^+ F4 [! l" j) }/ Q& k8 A; o6 q6 Y
    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战国时期的辞章文体,而且关系到我们应该如何整理、复原中国古代的简帛文献。
5 ]( i) Z8 a9 f! \) G4 _  ?& d; d3 n' l4 X5 y3 X
    我们先从《文史通义》中的一个观点来看第一个问题。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反复强调:“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他的意思很清楚:到了战国时代,文章的辞章变化已经穷尽,后世的各种文体也已具备。这当然是语带夸张的概括性评述,但它的观点是明确的,也就是说:到了战国时代,文章写作的辞章修辞已经极尽变化,后世文章的主要文体至少已备雏形。从上博楚简《恒先》的修辞特征来看,名噪后世的八股文文体,在文体特征上,确实可以溯源至战国。 2 Q0 b* T, t/ m& U" [0 h! w" d/ m: q) J

4 W0 b5 z1 n: G0 e: [5 ~7 V" ?    上博所藏战国楚简《恒先》有着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其中最值得提出来讨论的,是一种基于对偶格的修辞结构―――排偶。楚简《恒先》所见排偶,约有两种基本的形式:排比对偶式排偶与联句对偶式排偶。在《恒先》中,这两式排偶也有复合排偶的形式。下面我们看两个例子。
% m" a, m* y, B9 L8 Z; o* r/ ?3 x! `8 y7 b5 u  g
    第一,排比对偶式排偶。这种排偶的基本结构是三个以上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其中,各句之间彼此对偶。两两对偶是这种排偶与一般排比句的区别。楚简《恒先》第一章有:“朴,大朴。静,大静。虚,大虚。”这是一组排比句。构成这组排比的3个句子中,“朴”、“静”、“虚”3词彼此相对,“大朴”、“大静”、“大虚”各以“副词+形容词”的结构彼此相对。句中,“大”字的使用,隔字重复,是类字的修辞手法,属于类叠的一种。此例虽只有9字,但已是由3个彼此相对的对偶、类字结构所构成的排比,是一种简单的排比对偶式排偶结构。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