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25|回復: 0

[训诂学] 部首偏旁话古今

[複製鏈接]
偷月 發表於 2009-11-6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网络
部首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创部首。他以小篆为字形根据,建立540部,每部立一部首,共定540个部首。晋代吕忱的《字林》,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都是采用了和《说文解字》基本相同的部首。从东汉到魏晋时期的字书,所列的部首主要是作为义旁来统属字的意义范畴的。从众多的汉字形体结构中,分析归纳出某些相同的笔画构件,分别部类,列在它所统属的若干汉字之首,在汉字学中称之为“部首”。隋唐宋时期的字书多以韵排列汉字,如隋・陆法言《切韵》、唐・孙缅《唐韵》,宋・陈彭年《广韵》等。但这个时期的字书辞书出现了从检字法原则按字形偏旁来建立部首的现象。如,《龙龛手a》四卷,又称《龙龛手镜》。辽(公元997年)僧行均撰。部首按平上去入四声顺序排列,共242部,其中平声97部,上声60部,去声26部,入声59部。收录俗字较多。计收录26430余字。本书未收入大藏经中,故知者不多。从检字法原则按字形偏旁来建立部首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便于排列和检查汉字。从明代开始检字法原则的部首便通行开来,《字汇》是明朝万历年间梅膺祚于万历43年(公元1615年)编纂的一部大型字典,共收字33179个。这部字典刊行之后,就连清朝学者朱弊尊在《重刊玉篇・序》里也大加称赞,评价为“今之塾师《说文》、《玉篇》皆置不问,兔园册子专稽于梅氏《字汇》。”《字汇》在字典编纂上的第一大功绩,就是把《说文》、《玉篇》等传统的部首、偏旁进行了大量的认真归纳和编排,并作为检字法,创制了把214部首从一画至十七画,按地支顺序分十二卷(另外又专设一附件为末卷)的排列方法。这就非常便利于查阅,明代崇祯末年国子监生张自烈编撰的《正字通》。所分部首与梅膺祚《字汇》相同,凡214部部首次序和每部之内的字次都按笔画多少来排,这也跟《字汇》一样,但是《字汇》注释比较简单,而《正字通》繁博得多。从此之后,清代修《康熙字典》,191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1915年出版的《辞  源》,1947年《辞  海》均采用214部首。同时,梅氏的“化繁为简”的原则,也是符合造字的原则,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1983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原国家出版局颁布了《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规定了201部。但这一“草案”提出了各类字典或词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变通,所以,现在,大家常见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设有201部,而《新华字典》则分为189部。《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是以《康熙字典》的214部为基础加以调整,删去了8部,合并了6部,实有200部。部首数目和内容的不统一也造成了同一汉字在不同辞书中的归部不同,给查检带来不便,也不符合汉字排检标准化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首”这个术语因使用场合不同而存在两种含义。识字教学中所说的“部首”,通常是指合体字的表义偏旁,分析字形时常提到的“三点水”(氵)、“提手旁”(扌)“四点底”(灬)等,就是这类部首。这类部首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可以叫做“识字部首”。《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有“部首检字表”。在教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也用到“部首”这个词语,在这种情况下所说的部首可以叫做“检字部首”。  识字部首同检字部首大部分是重合的,如“提”字,识字部首是“扌”(称“提手旁”),检字部首也是“扌”(称“扌部”)。两者虽然都叫“部首”,又大部分重合,却不是同一个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区别:

    首先是内涵不同。识字部首是表义偏旁、构字部件,检字部首是某一类字字字形上的共同标志。识字部首有“旁”、“头”、“底”、“框”、“心”五种类型,每一类型都有具体名称,如“言字旁(讠)”、“雨字头”(雨)、“马字底”(马)、“同字框(冂)”等,而检字部首统称为“某部”,如“丶部”、“亻部”、“亠部”等。

    其次是作用不同。识字部首有利于字形字义的识记,检字部首有利于字的检索。例如“雉”,是一种鸟,按识字来说,只能归入“隹字旁”,但在字典的检字目录里可以归入“矢部”,另如“席”、“堂”、“耀”、“功”、“恙”等字,按识字来说,只能分别归入“巾字底”、“土字底”、“光字旁”、“力字旁”、“心字底”,但在字典的检字目录里却可以归入“广部”、“]部”、“羽部”、“工部”、“羊部”。

    再次是固定程度不同。识字部首是固定的,例如“语”字,不管在哪里都可以说它的部首是“言字旁"(讠);检字部首是临时性的,例如“臻"字和“恭”字,在检字目录里都属“―部",离开检字目录这个环境,谁也不会说它们的部首是“横部"。

    另外,两种部首涉及的范围也不同。识字部首范围小,只有合体字才有识字部首;检字部首范围大,合体字的部件、独体字的笔画、合体字的笔画,都能作为检字部首。例如“和”字,本义是“以声音相呼应”,“口”是形旁,“禾”是声旁,检字部首既归入“口部”,又归入“禾部”;“棠”是木本植物名,“木”是形旁,“尚” 是声旁,检字部首既归入“木部”,又归入“]部”;再如独体字“果”和“中”,检字部首都是“丨部”,合体字“疑”,检字部首是 “丿部”。

    识字部首是汉字中很有特色的构字部件:它构字能力强、利用率高,一个“三点水”(氵)与其他部件组合,可以构成500多个字。识字部首一般都有名称,便于教学中称说;一般都有明显的意义,可以帮助了解字义、记忆字形。
  “偏旁”是人们分析汉字结构时所使用的一个概念。作为专门术语,“偏旁”一词从唐宋时期就开始在学者间通行起来了。例如,唐代张参《五经文字》序例云:“近代字样,多依四声,传写之后,偏旁尽失。”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一:“大抵古字多省偏旁而趣简易。”此后,由明清至现代,随着传统汉字学的发展,“偏旁”这个术语由于其使用频率高,为一般文化层次的普通群众所熟知,成为社会常用层面的一个词汇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古代学者所说的“偏旁”有时是针对《说文》的 540部首而言的,这与现在人们所常说的偏旁当然是有区别的。偏旁是汉字的一种结构单位。用传统的验证字形分析法,习惯把左边称为“偏”,把右边称为“旁”。后来则把字形结构中的上下左右的构件统称为偏旁。其中,表示定义所属类别和范围的叫“形旁”或“义旁”或“意符”;标志字音字叫“声旁”或“音旁”或“音符”。
     汉字的偏旁和部首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偏旁系统的核心是部首,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按结构编排的字书中每部的首字。《说文解字》的540部,从部首的设立到各部的收字,遵循的是文字学的原则。《字汇》、《康熙字典》等字书的214部,从部首的设立到各部的收字,遵循的是检字法的原则。检字法的部首是从文字学的部首脱胎而来的,二者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所有的部首可以作偏旁,但偏旁不一定都是部首。比如“你”,偏旁有“亻”和“尔”,部首只“亻”。
部件也称为偏旁,“部件”这个名词是现代开始启用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在分析现代汉字的形体时,发现在整字和笔画之间存在着一些很重要的中介部分,这部分具有中介性质的形体对进一步细致地分析汉字字形的构成、深入认识汉字的结构规律很有用,有必要进行专门研究。20世纪50年代,杜定友(1954)在《方块字的怪组织》中,把这一部分形体称作“字根”,并说:“方块字是由丶一丨丿T等笔画所组成的。由笔画组成字根,由字根再组成字。” 60年代倪海曙(1965)发表论文《偏旁和部件》,学术界才开始使用“部件”这个术语。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汉字输入成为中文信息处理的一个瓶颈,汉字编码和汉字识别等研究工作蓬勃开展,于是,汉字部件成了计算机界关注的热点课题。部件分析也已经由静态统计发展到动态统计,由单靠人工切分发展为人工和计算机自动切分相结合。现在,识字教学、计算机处理汉字、汉字检索和现代汉字字形整理都在呼唤现代汉字部件的规范化。”②此外,指称这个概念时,还有人使用“字元”、“字素”、“构件”、“组件”、“形位”等多种名词,尤其是计算机界和汉字学界在术语使用上有时不够一致。但从目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汉字学界已有逐渐统一称为“部件”的趋势。有的把部件、偏旁、字根或字元视为同一个概念。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97年12月1日颁布的《汉字部件规范》规定汉字基础部件有560个,将560个独立使用的部件又归并为393组,各组的第一个部件称主型部件,其后所列部件为附形部件。把这些部件称为偏旁是在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