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95|回覆: 0

[國學灌水] 唐寅賣畫收益欠穩定 為生計曾畫大量春宮圖

[複製連結]
偷月 發表於 2012-3-23 09: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人民政協報
20123239328692.jpg

唐寅 畫作(資料圖)

明中葉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城市社會的繁榮,同時也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思想觀念。繪畫交易現象由此開始普遍,方式亦多樣,藝術市場得以逐步繁榮,使得大多數畫家不可避免地參與到市場中來。作為蘇州地區的畫家唐寅,自然也加入了這一行列。他的賣畫方式也多種多樣,主要有友情贈送、訂購、延請、直接現金交易等。 

  唐寅與師友朋輩間的交往異常密切,因此少不了以畫作為祝壽的禮物而友情贈送。張丑【清河書畫舫・亥集】中有言:『啟南、子畏二公,往往題他人畫為應酬之具。』可知唐寅有相當的畫是為應酬之作。
  此外,這一時期以訂購的方式進行交易也十分流行。【吳越所見書畫錄】著錄了唐寅的【壽星圖】,畫幅左側有題款『人來種杏不虛尋,仿佛廬山小徑深。常向靜中參大道,不因忙裏廢清吟。願隨雨化三春澤,未許雲閒一片心。老我近來多肺疾,好分紫雪掃煩襟。晉昌唐寅』。從題詩的內容來看,很明顯的是一首寫給醫生的作品。
  唐寅的賣畫狀況如何呢?賣文鬻畫畢竟是一種市場行為,其收益是不穩定的,這可能意味着唐寅從此將過上一種物質相對匱乏的生活。而當時的市場上的畫價又很便宜,因此大部分時候唐寅的經濟狀況始終不盡如人意。某一時期的書畫收益欠穩定之時,而家中又沒有一定的積蓄,唐寅甚至會陷入無米下炊的生活窘境。
  然而,縱觀唐伯虎的後半生,他的物質生活也偶有寬鬆之時。弘治十八年(1505),36歲的唐伯虎在蘇州城西北建造了桃花庵別業,至正德二年(1507)始建成。唐寅的後半生基本上在桃塢別業中度過。好友祝允明、黃雲、沈周等人經常來飲酒作詩。他購地建桃塢的經費,也主要來自於個人的賣畫。由此可見,唐寅的詩畫謀生之路至少給他提供了一個基本的生存環境。尤其是當他生意好的時候,求畫者漸多致使忙不過來,便請老師周臣代筆。因此,後人在辨別唐寅畫作的真偽時就說:『及六如以畫名世,或懶於酬應,每請東村(周臣)代為之。今伯虎流傳之畫,每多用筆,在具眼者辨之。』可見唐寅的名聲。於是一些貪圖私利的人,不惜作偽以牟取暴利。
  以賣畫為生使唐寅取得了經濟上的自給,由此決定了他人格上的獨立。對他後半生的詩畫文藝創作亦產生了深刻的作用,甚至直接影響到其藝術觀和創作風格。
  唐寅總體的繪畫風格面貌跟他的師承關係密不可分。史載唐寅初拜師於沈周。在京城科場舞弊案發生之後學於周臣門下,其畫風漸漸脫去沈周的特徵。如他的【騎驢歸思圖】畫法幾乎與周臣一致。
  在民間流傳最廣的是唐寅的人物仕女畫。他的人物畫多感慨世情之作,表現出憤世嫉俗的心態。他兼取諸家之法,特別是吸收了院派和文人畫的長處,獨樹一幟,開創了一條能表現自我精神的畫路,行筆秀勁縝密,有着瀟灑清逸的氣韻。這一類作品多取材於歷史與民間故事,尤其以描寫歡場女子為多。唐寅的人物畫可大致分為工筆和寫意兩類。前者典型的有【王蜀宮妓圖】,畫中精心描繪了四位盛妝等待君王召喚的宮妓形象,工筆重彩,體現了畫家在造型用筆及設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藝。後者以【秋風紈扇圖】(上海博物館藏)為例,唐寅把李公麟的行雲流水措和顏輝的折蘆描法摻和起來,揮灑自如,富有韻律感。
  明徐渤對他的仕女畫亦十分推崇,在其【紅雨樓題跋】中說:『畫家人物最難,而美人為尤難。綺羅珠翠,寫人丹青易俗,故鮮有此技名家者。吳中惟仇實父、唐子畏擅長。』他的大多仕女畫是表現宮妓、妓女等下層女性生活的青樓題材,如【王蜀宮妓圖】、【陶谷贈詞圖】等,這與他科場舞弊案後頹廢自棄,終日寄情於聲色不無關係。
  那麼,這種風格的產生與他賣畫為生又有怎樣的關係呢?這時期在繁華的江南城市,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娼妓越來越盛。在蘇州這樣經濟發達的城市,此業就顯得尤為興盛。唐寅作為一個命運曲折而又多情重義的文人,面對那些『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女性,自有惺惺相惜之意,於是便以這種題材來表現自己的性情。同時,更深層的原因是,他的這種題材源於當時繪畫商品化及自己賣畫的需要。唐寅生活在商品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此時的商人和地主大都喜交名士,吸收了眾多的文人和畫家與之交往,而這些富豪往往把自己裝扮成好文知畫的風雅人士。面對特殊的消費群體,唐寅在創作人物畫作品時,就不能不考慮接受者的審美趣味和心理需要。
  為了生計的需要,唐寅還應人所求,描繪過大量的色情畫之類的春宮圖。另外,唐寅在山水畫方面造詣很高。但唐寅是院派這種風格正統的畫法,而不是沈周、文徵明那種文人畫風格,是有特定原因的。唐寅的花鳥作品不多,但不可不提。他擅長水墨寫意花鳥,墨韻明淨、意境高雅。其所繪【雨竹圖】扇面(上海博物館藏),以濃墨繪近竹,淡墨繪遠竹,筆墨淋漓,氣韻酣暢。書畫作品的情托於象,而意趣更在點畫外。這種風格的花鳥畫,無論從題材還是畫法來看,也都是適應社會大眾喜好的需要。

        來源:人民政協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