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56|回復: 0

[汉语词典] 浅析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2)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1-6-13 11: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北方教育
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拼音文字的形体结构有很大的不同。拼音文字形体结构是字母从左向右排列成序列性,所以是一维的,叫线形文字。与之相比,汉字结构排列可纵可横,是双向展开的,所以是二维的,叫平面文字。以“一、一、O “三个直笔为例,如果是线形排列,只有三种序列:一、一、O,一、O、一,O、一、一。如果是双向排序,情况就复杂多样了:土、士、干、工、上、、F、F等。汉字的字形结构是一个整体。笔画缺少一笔不行,多一画也不行;部件排列位置相异要么不成字,要么是不同的字,如“大/太/犬”、“吧/邑”、“回/吕”等。

    汉字字形的特点造成了和线形文字不同的修辞方式。线形文字在拆字、合字时只能在一个维度上前后拆合。汉字则不同,汉字既可以前后拆合,也可以上下拆合,甚至可以只拆出字体的一个部分。大大丰富了修辞方式。

 

    (一)拆字的运用:

    一般是将一个合体字拆分成或拆出一个或几个可独立成字的部件,具有一定的有理性,使人读来意味十足。如:

    “政从正出,财自才来。”(财政局的春联)

    这副在财政局门上的对联,就十分巧妙的利用了汉字字形的特点,将“财政”两字分别拆出了“才、正”,用十分活泼的方式道出了“资财”是由有才气的人通过不懈努力奋斗得来的,“政治”应从“正气、正理”中生出的道理。语言简洁明了且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再如《三国演义》中的“一合酥”的故事:主簿杨修因见到曹操在酥糖盒子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就取了勺子,让众人都尝了一口,曹操责问时,杨修却不慌不忙,将“一合酥”拆成了“一人一口酥”合情合理,虽然曹操觉得恼怒却也没有办法。杨修通过巧解妙拆,不仅让大家吃到了酥糖,而且还逃避了曹操的惩罚。可见利用字形特点拆字进行修辞的方法是十分有用的。

    鲁迅先生也用过拆字的方法。他的《且介亭杂文集》中的“且介”二字就是从“租界”中拆出来的。这样既揭露了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和白色恐怖不屈不挠斗争到底的精神。

 

    (二)合字的运用:

    将几个汉字合成一个汉字,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如《三国演义》中又这样一段记载: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门口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往观之,操大喜。”

    “门”中添加“活”字,成为了“阔”字,曹操巧设哑谜,杨修理解其意,用合字的方法解决,将园门改建,令曹操很是高兴。

    又如,在董卓称皇之前就有“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千里草”合成“董”字,“十日卜”合成了“卓”字。歌谣的意思是说:董卓不得生。可见合字的用法也是十分广泛

 

    (三)拆、合字的综合运用:

    在人们的实际语言运用中,会出现拆字和合字的方法综合起来运用的现象,以求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如:

    或入@中,推出老袁还我;

    余行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

    这里就是综合运用了拆、合字的方法,将“或”字加上“囗”成为“”,“@”字去掉“囗”成为“袁”;“余”加上“辶”成为“途”,“道”去掉“辶”成为“首”,拆字、合字都运用的十分灵活,在意义的表达上也十分清晰。深刻的反映了此联的作者对于袁世凯复辟帝制、祸国殃民的痛恨之情,对国家的前途命运也是一片渺茫。通过一副“拆合字”的对联,表现的淋漓尽致。

    与汉字字形特点密切相关的语言运用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汉字的拆分、合成以达到语用中的风趣、诙谐简洁有力的效果。

    以上我们从音、义、形三个方面分别对汉字的特点和与其相对应的修辞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在我们分项讨论后,还不应忘记汉字本身就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我们还应看一看和汉字整体特点相关联的语言运用。(即综合运用汉字音、形、义特点的修辞。)

    前面我们说过财政局门口的春联:“政从正出,财自才来。”归在了和字形相关的修辞里,它的最大特点是从“财”中析出了“才”,“政”中析出了“正”。实际上我们加以仔细的分析,可以发现,这副对联是综合运用了汉字的音、形、义特点的,“正(zheng)”和 “政(zheng)”;“财(cai)”和“才(cai)”音相同,又都是分别从原字拆出的一部分,并且在语义表达上也明确、自然,效果很好。

    又如,李泽厚先生的“羊大为美”实际上也是综合运用了汉字的形、义特点:在字形上“羊”和“大”上下叠放,就成了“美”字,在字义上的联系也是十分紧密的,这在文章的开头已经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论述了,就不多说了。

    可见,在研究与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时,综合考虑汉字在音、形、义方面的特点,以及其在修辞中的运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不能忽视。

 

    一般认为,研究修辞就应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结构规律)的运用。但是我这里是从汉字的自身出发,研究与汉字特点密切相关的修辞现象,这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为了向大家证明,汉字本身就可以在运用中获得非常好的修辞效果,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

   

    注释

    转自李泽厚的《美学三书》第217页

    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选自吴积才的《漫话汉字》

    王力的《古代汉语》第145页

    选自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沈孟璎的《现代汉语理论与运用》第139页

 

    参考书目

    1) 李泽厚 《美学三书》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年第1版

    2) 吴积才 《漫话汉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1版

    3) 王力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1981年第3版

    4)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岳麓书社 1986年第 1版

    5) 傅永和 《汉字的笔画》,6) 《语文建设》1992年第1期

    7) 费锦昌8) 《现代汉字的本质和特点》,9) 《语文建设》1990年第4 期

   10) 尹斌庸 《关于汉字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11) 《语文建设》1987年第2期

    12) 安子介 《对汉字的看法》,13) 《汉字文化》1990年第4期
   
    14) 沈孟璎 《现代汉语理论与运用》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5) 张政飚、蒲喜明、兰宾汉、谷宝田 《现代汉语》 三秦出版社 1995年第1版

    16) 纪德裕 《汉字拾趣》 复17) 旦大学出版社 1990年第1版

    18) 《修辞的理论与实践》 语文出版社 1990年第1版

    19) 赵元任 《语言问题》 商务印刷馆 1980年第1版

    20)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修订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第2版

    21) 胡裕树 《现代汉语》复22) 旦大学出版社 1995年第5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