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来源: 国学文化 (二)邵雍象数观
数学派的真正代表人物邵雍,其易学当时就被称为“数学”。程颐说:“尧夫欲传数学于某兄弟,某兄弟那得功夫,要学须是二十年工夫。”(《宋元学案・百源学案》引)并受到时人的崇敬。虽然邵雍易学并非不讲象,但却是以数为第一位,是在数的基 础上讲卦爻象。主张“数在象先”、“象由数生”、“数以定象”。他在《皇极经世书》中说:“象起于形,数起于质,名起于言,意起于用。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数。数立则象生,象生则言彰,言彰则意显。象数则筌蹄也,言意则鱼兔也。得鱼兔而忘筌蹄则可也,舍筌蹄而求鱼兔则未见其得也。”(《皇极经世书・观物 外篇上》)
对象、数、言、意进行解释,就象与数而言,是“数立则象生”,有数才有象;“有象必有数”,卦爻象中蕴含了奇偶之数,数是象的根源。就象数和言意而言,象数是“筌蹄”,是 工具;言意是“鱼兔”,是目的,有了象数的工具才能表达言意,如果舍象数这个工具 ,是 不可能表达言意的。这是对王弼“象生于义”,“忘象求意”说的否定,就“意”而言, 王弼以“意”为义理,邵雍还明确提出“数生象”的观点:“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之变复归于神也。”(《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下》)指出神、数、象、器四者是依次相生的关系。其中“神”指变化莫测的性能,是就数的变 化 而言的。此文前有“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一句,说明奇偶二数的变化莫测谓之神,本于《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神无方而易无体”。邵氏在《观物外篇》中认为:“滞于一方则不能变化,非神也。”“数”指奇偶二数、天地之数、大衍之数以及邵氏发明的各种数,如万事万 物的体数用数,大数小数,大小运数,圆数方数,元会运世数,一分为二数,等等。
象指卦爻象,器指有形的事物,如天地、日月、星辰、水火、土石等。所谓“神生数”是指 奇偶二数的神妙变化的本能决定了数的二倍化生,如二生四、四生八;“数生象”指二、四、八等数可以生成二仪、四象、八卦等卦爻象;“象生器”指二仪、四象、八卦等卦爻象 能生成天地、日月、星辰、水火、土石等有形事物。
在邵雍看来“数”是第一位的,是最高范畴。如果说象学派的易学象本论还不是哲学上的象本论,“象”通过“气”才成为本体论的话,那么邵雍的易学数本论则通过“理”而成为哲学上的数本体论(下节将详论)。
(三)张行成象数观
邵雍的后学张行成,继承邵氏“数生象”的观点,认为:“因数而有象,因象而有卦。”(《易通变》卷三十四)象是依据数而产生的。他还说:“夫天下之象生于数。” (《元包 数总义・序》)“象生于数,数生于理,故天地万物之生皆祖于数。”(《易通变》卷十二 )象、数的含义同邵氏。以“数”为天地万物生成之祖,已有数本论的思想。其著《易通 变》将邵雍先天图推衍出几十个图式,认为“先生之学祖于象、数二图”(《易通变 ・原序》)象图、数图皆出于天地奇偶之数的演变,“天地变化有自然之数,圣人效之以作易也。”(《易通变》卷三十六)数是《易》的根本,也是天地变化的根本。
他在解释邵雍“数生象”命题时说:“奇偶者,数也;数生象,乾坤者,象也……有数之 名 则有数之实;象者,实也。”(《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卷八)认为奇偶之数生成乾坤卦爻之象,卦爻象为奇偶数之实有和表现。在解释邵雍“意、言、象、数” 时说:“是故易起于数也……当此数者,必具此象;有此象者,必应此数。”提出数为易之起源,同时数与象又是相应互具的关系,是“体用”“合一”与“分两”的结果(《易通变》卷一)。
(四)蔡氏父子象数观
蔡元定、蔡沈父子亦主张数在象先、象生于数。蔡元定与朱熹合作的《易学启蒙》将《本图书》列为第一篇,认为卦爻之象与奇偶之数本源于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数图。河图为数之体,洛书为数之用。“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认为五行生成数的河图五生数与五成数相互配合揭示了数的全部,说明数的常态;九宫数的 洛书以奇数居四正之位,偶数居四隅之位,体现奇正偶偏,阳主阴辅之理,反映数的变化,因而河图为体、洛书为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之象来源于河洛之数:“河图之虚五与十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者,两仪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 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洛书而 虚 其 中,则亦太极也;奇偶各居二十,则亦两仪也;一二三四而含九八七六,纵横十五而互为七 八九六,则亦四象也;四方之正以为乾坤离坎,四隅之偏以为兑震巽艮,则亦八卦 也。” (《易学启蒙・本图书第一》)
蔡、朱以河洛虚中之数为“太极”。清代李光地在所编《周易折中・启蒙附论》中列有先 天 卦位配河图之象、配洛书之数图,对蔡朱河洛数生成八卦象的观点进行图解。蔡元定的易学数本论经过其子蔡沈的发挥,上升到哲学数本论的高度。
蔡沈《洪范皇极》以易学河图洛书说诠释《洪范》义理,以河图为《周易》系统,以洛书为《洪范》系统。用九宫图解释《洪范》九畴,并认为九宫洛书是“数”的本源,是九畴的 来源。在象与数的问题上,以洛书中的五行数为“ 数 ”,以河图中的阴阳象为“象”;以 洛书中的奇数为数之始,以河图中的偶数为象之始:“河图体圆而用方,圣人以之而画卦;洛书体方而用圆,圣人以之而叙畴。卦者,阴阳之象也;畴者,五行之数也。象非偶不立,数非奇不行,奇偶之分,象数之始也。”(《洪范皇极内篇》卷二)
其实这里可说的“象”和“数”都是指“数”而言 ,“象”亦是一种数,是河图偶数。他在“洪范皇极序中对“象”与“数”作了界定:“体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纪天地之撰者,范之数。数者始于一,象者成于二。一者奇,二者偶也。奇者,数之所以行,偶者,象之所以立。故二而四 、四而八(据《性理大全 》本 ,《四库》本作“二四而八”)。八者八卦之象也;一而三,三而九(据《性理 大全》本,《 四库》本作“三三而九”)。九者九畴之 数也。由是重之,八八而六十四,六十四而 四千九十 六,而象备矣;九九而八十一,八十 一而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数周矣……然数之与象若异用也,而本则一;若殊途也,而归则同。”认为《周易》基于偶数,属于“象”,由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六十 四卦生四千九十六卦;《洪范》基于奇数,属于“数”,由一而生三,三而生九,九而生 八十一,八十一而生六千五百六十一。此是说明河图、洛书,“河图非无奇也,而用则存 乎偶;洛书 非无偶也,而用则存乎奇。”(《洪范皇极内篇》卷二)与一般 所言象数为卦 爻象、奇偶数有别。作为河图、《周易》的“象”与作为洛书、《洪范》的“数”是异用而本一、殊途而同归的关系,也是体用不分的关系:“数者,动而之乎静者也;象者,静而之乎动者也。动者,用之所以行;静者,体之所以立……用既为体,体复为用,体用相仍,此天地万物所以化生而无穷也。”
以河图之“象 ”为体,主静,以洛书之“数”为用,主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天地万物 化生的根本。蔡 沈虽对“象数”的理解与一般说法不同,但从其论述中,可以看出不仅卦 象而且万事万物之象 都源于河图、洛书之数。“数”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数本论到蔡沈发展到高峰,其后开始衰落,到了元明清时代,朱隐老、黄畿、王植、何梦瑶等人在解说《皇极经世书》中继续沿用邵雍的观点但并无多大发展。此外,元代雷思齐作为道教象数易学派代表,著《易筮通变》、《易图通变》,较有影响,在象数关系上, 主张“数 生象 ”、“极其数然后能定天下之象,”以参伍、错综、天地之数解释河图之数。认为“天地之 理”、“四方四时”顺序都是出于奇偶之数的分合,用“数”说明世界万 物、时空的构成和 变化的法则。
上述数学派在“数”与“象”的关系问题上主张易学数本原论,并开始提升为哲学数本体论,而在有关“数”与“理”的论述中,又与理本论合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