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96|回復: 0

[汉语教育] 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发展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09-11-6 14: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新浪
语文学习,归根结底,要引导学生读书,这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探索一条使学生在读书中积累,在读书中发展的语文教学之路,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我们在1998年9月,提出了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为目的的“读书"积累"发展”的语文教改实验课题,并选择了吉林大学子弟中学这一可以为学生读书提供良好环境的学校进行实验,选择了年轻肯干、敢于探索的杨宏杰老师作为实验教师。三年来,杨宏杰老师为这一研究课题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们看到了学生自主阅读之后在语言能力上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的发展,以及在健全人格上的发展。


一、在读书中积累学生的语言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祖国语言,那么,一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孩子在3岁之前的语言学习,其速度是突飞猛进的,而进入学校之后的书面语言学习,却“少慢差费”得惊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怎样才能提高学后书面语言学习的效率?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leaning)获得的;而是习得(acquisltion)的。”也就是说,要使学生获得母语书面语的能力,必须使学生大量积累书面语的语言材料,而读书,正是学生积累书面语言材料的最好手段。因此,在整个实验中,我们一直坚持让学生在读书中进行积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思想。


    1.增加识字量,丰富词汇量,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


    我们认为,学汉语,一要认一定数量的字,识字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文化素质。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识字水平,杨老师把扩大识字量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自编识字教材,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所有生字随时记录下来,自己动手查字典,注音释义。这一活动贯穿于初中整个三年。为鼓励学生识字、练字,还不定期地搞一些查字典、词典比赛。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从而为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了基础。


     2.背诵古典诗词,鼓励掌握成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读过和学过的许多东西,往往到成年后才能真正理解它。语文教学真正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发挥作用,往往并不在教学的当时,而在教学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对于这一点,我国古代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汉代扬雄曾于其《答桓谭论赋书》中把自身的写作能力习得经验总结为:“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唐代杜甫则为我们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千古名句。清代唐彪在其《读书作文谱》中则对语文能力习得规律作了更为具体的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在实验中,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在初中一年级,开展了一周一诗、一周一成语的活动;把文学爱好者组成小讲师团,学生自找资料,自备教案,自己为同学讲解。这一活动,大大激发了一些爱好读书的同学的热情,他们一方面急于把自己已有的知识介绍给同学,另一方面又迫切需要新知识来充实自己。同时,还要求班上每个同学都备有诗歌、名著、成语等摘抄本,自己设计封面,并且要在自己所摘各项内容的旁边写出简要体会,班级不定期评比,看谁的积累雄厚,比谁的“学识”渊博。经过三年的时间,全班大多数同学都能背下诗歌200余首。


    3.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生活积累


    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把读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三年中,开展了军训活动、农村实践活动、去北京参观学习等活动,每个寒暑假,都要布置一些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走到社会生活之中去,激发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锻炼学生对社会敏感间题的关注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了解到长春市民最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失业下岗问题、青少年升学就业问题、医疗保险问题等,而且也开始动脑筋思考该如何解决,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


    二、在读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要从识字、阅读起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是信息骤增的社会,也是阅读的社会。因此,在读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长期以来,课堂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学生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或教学参考书上对文章的解读。我们认为,要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在这方面,杨老师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改革现有教材,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首先,大胆地改革现有教材。杨老师把选择教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哪些课文应该删掉,哪些课文应该重点研读,哪些课文可作一般性阅读,都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商定。在这一过程中,杨老师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辨别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选择自己应该重点阅读的书籍。


    其次,把学生带到图书馆中去自由阅读。未来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肯定是不够的。为了丰富学生的读书内容,杨老师把阅览室、图书馆作为课堂、教室,每周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让书架上的图书成为学生的语文课本,让学生之间的研讨和交流代替老师的讲授。从而,为学生拓宽了视野,形成了一套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体系。


    2.以讨论式学习为主,让学生自主思考感悟


    阅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来吸收知识,学习语言,开阔视野,使思想更具体、更充实,为认识和理解新问题提供依据,同时阅读中吸收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为表达作了必要的心理准备。从这一阅读的本质出发,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必须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应该发挥的作用。


    杨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并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有独到见解。有些见解也许偏颇,但却是学生深思熟虑的结果。


    3.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语言实践


    三年以来,杨老师组织了大量的语文活动,如识字竞赛、成语竞赛、赛诗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作文比赛、课本剧大赛等。另外,学生还自办文学社、自办刊物,如五班的《风吹青藤》,六班的《第五季节》。这些刊物的主编、附主编、编辑、排版等都是学生自荐当选,从约稿、组稿到刊物出版也全是学生自己负责。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认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关心杜会,关注热点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4.以感悟式学习为主,引导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精神的熏陶


    科学无国界,而语言是有国界的,是属于民族的。教学民族语言,实际上是在传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在塑造未来的国魂。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往往过多地强调了学习语言的形式,而忽视了内容。但语言的形式和其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了内容,也就没有了语言的形式。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的手段,而且具有塑造人的功能。人的思维、整个精神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构造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整个世界的重要形式。我们学习母语,知言养气,读书美身,理所当然地要接受中华民族精神的熏陶,体验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让学生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如杨老师在进行散文《胡同》一文的教学时.就文中提到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不仅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如饮食、建筑、服装、绘画、音乐等,而且还高度归纳出了中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如东方比较注重集体智慧的体现,而西方更加注重个性的张扬;东方比较讲究形式,而西方则更注重实用等等。通过读书,使他们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开始了自我价值的深深思考。


    原载《中学语文教学》(京),2001. 10.


    吉林教育学院  毓明笠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