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母
黄花母 黄花母,中药名。为锦葵科植物白背黄花稔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生于山坡灌丛间,旷野和沟谷两岸。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台湾、湖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感冒高热,咽喉肿痛,湿热泻痢,黄疸,带下,淋证,风湿痿弱,头晕,劳倦乏力,痔血,痈疽疔疮。
中药材黄花母
黄花母图片
黄花母的功效
黄花母图片
黄花母的作用
黄花母图片 黄花母简介药材名:黄花母 拼音:Huánɡ Huā Mǔ 别名:大地丁草、拔脓消,黄花猛、脓见愁、地膏药,金盏花、单枝落地,生扯陇,黄花稔、黄花雾、黄花草、小柴胡。 来源:本品为锦葵科植物白背黄花稔的全草。秋季采收,晒干。 性状:干燥的全草,长短不一,幼枝被星状柔毛,老枝无毛,有网眼状纹理。叶多破碎,卷缩,完整的叶呈长圆状披针形或菱形,叶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被星状柔毛。花生于叶腋,黄色。气微香,味淡。以干燥、无泥砂者为佳。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β-苯乙胺(β-phenethylamine),N-甲基-β-苯乙胺(N-methyl-β-phenethylamine),麻黄碱(ephedrine),φ-麻黄碱(φ-ephedrine),鸭嘴花酚碱(vasicinol),鸭嘴花酮碱(va-sicinone),鸭嘴花碱(vasicine),胆碱(choline)及甜菜碱(betai-ne);叶含多种氨基酸: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亮氨酸(leuc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酰胺(asparagine),谷氨酰胺(glutamine),丙氨酸(alanine),领氨酸(val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丝氨酸(serine),苏氨酸(threonine)及酪氨酸(tyrosine);多种脂肪酸: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及亚油酸(linoleic acid),还含植物甾醇(phytosterols);种子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锦葵酸(malvalic acid)及苹婆酸(sterculic acid)。 性味:甘、辛,凉。 归经:肝、胃、大肠经。 贮藏:置干燥处。 黄花母的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感冒高热;咽喉肿痛;湿热泻痢;黄疸;带下;淋证;风湿痿弱;头晕;劳卷乏力;痔血;痈疽疔疮 黄花母的作用 1、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 2、祛痰润滑作用。 3、抗炎作用。 黄花母的用法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3两)。--〖中药大辞典〗 外用:捣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大剂量可用至90g。--〖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捣敷。--〖中华本草〗 黄花母附方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劳力过度吐血 鲜黄花母全草二两。合猪瘦肉炖服。(〖泉州本草〗) ②治关节筋骨痛风 干黄花母全草,每次二两,水煎服。(〖泉州本草〗) ③治痔疮肿毒,骨折(复位后,小夹板固定) 黄花母鲜叶捣烂外敷患处。(〖文山中草药〗) ④治湿疹 黄花稔加水炖服。(〖闽东本草〗) ⑤治外伤出血 黄花稔头适量,捣敷创口。(〖闽东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