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46|回復: 0

[汉语词典] “床前明月光”三解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0-10-19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山西日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这首《静夜思》诗,在千余年里,几乎家喻户晓,然而,其首句“床前明月光”的解释,却是众说纷纭。而关键的一个“床”字却各有说道。

  一解:长久的误会
  床者:卧榻也。  
  镜头画面:李白卧(或半坐半卧)于床上,看见从窗外射进的月光,照在地上恍如一层霜似的雪白。他有些寒噤地抬起头来望了望明月,忽 地 又从 明 月转 而 低下 头 来思念起了故乡……
  点评:此解错矣。据考,唐时的窗户很小,且大多糊有窗纸或悬有窗纱,如此,月光能射进来、且映在地上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再说,既是卧于床上,那么,也就根本不存在什么 “举头”“低头”的动作了。

  二解:合理的推断
  床者:井栏也。
  镜头画面:李白在水井边漫步、遐想,看见井栏前地面上的皎洁月光,疑似带着寒意的一层秋霜。他抬头望了望明月,转而低头思念起了同样那有月有井的故乡……
  点评:井,人们最熟悉的水井,是古时人们生活的必备设施之一。在古时,由井就创意了井田制,就是按“井”字形安排,周围八家分地而种,共被围着“井”字中心的那块地,就是八家共种的公田,收成抵作税赋。由此,引伸出来对“井”的别解,就是家宅、乡里。成语“背井离乡”就进一步地印证了这个别解的含意。诗人选择井边这个典型环境,显然就更容易描绘出游子见井思乡的深深情怀!

  三解:新兴的观点
  床者:坐具也(即马扎,又名胡床)。
  镜头画面:李白于一个静夜,坐在胡床上深想。忽地,他看见床前的亮亮的月光,似乎如一抹秋霜铺在地上。他怔了一下,举 头 望了 望 明月,浑然如家乡的圆月,由此思绪顿时飞回了故乡……
  点评:这是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提出的新观点。马先生引证唐诗中的“床”字,很多都是指的坐具,即胡床,俗称马扎。他列举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句,都是这样运用的。胡床,对汉民族来说是舶来品,它原是游牧民族胡人的生活用品。因其可以折叠,所以携带于马背上游走非常方便。胡床进入中原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了人们主流的坐具。

  总评:一解“床”为卧榻,大错特错。二解“床”为井栏,三解“床”为坐具,表意均各有特色,足可长播千秋。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井边,因为如此,其诗意更浓,画面更美,典型环境更是有助于此时此地中的典型形象的塑造!(杨方德)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