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人民网博客 在社会交际中,对姓氏读音要注意。属于多音字的姓氏,容易读错。由此而造成姓名音讹现象,相当普遍。旧时一则笑话:一位姓“乐(Yuè)”名“乐乐(Lè-yào)”的书生参加科举考试。负责点名的考官高呼:“乐-乐-乐(lè-lè-lè)!”毫无动静。考官忽而想到,“乐”还读yue,于是又朗声呼叫:“乐-乐-乐(yuè-yuè-yuè)!”仍无人搭腔。旁侧另一官员小声提醒:“‘乐’要念yào。”于是第三次点名:“乐-乐-乐(yào-yào-yào)!”仍不见有人答到。此时,全场骚动,众考生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笑声渐起。只见一考生羞赧地跑上前来,对考官说:“小生名叫Yuè Lè-yào。”考官心里这个气啊!就没好气地对他说:“你爹给你起这个名字,就是诚心让别人不会读!”――当然,这是杜撰的笑话,把多音字姓名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夸张变形地发挥到极致。
“乐”姓,不读“快乐”的“乐”,而应读为yuè。战国时魏将乐羊,子孙世代为将;燕国大将乐毅,为其后裔。《水浒传》有铁叫子乐和,当代则有游泳名将乐静怡等。
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姓氏,为数不少,从正音与讹音相异的角度,可分下列四类。
1. 声调区别。例如“华”“过”“纪”“阚”“任”“燕”等。华姓不读“华丽”的华(huá)姓,应读作huà(化),如三国神医华佗,曹魏时名士华歆,当代政治人物华国锋等。过姓不读“经过”的过(guò),应读作guō(锅),如明代围棋国手过百龄.,清代乾隆文人过春山等。纪姓不读“纪律”的纪(jì),应读作jǐ(己),如西汉将军纪信,清代著名文人纪晓岚等。阚姓,不读“砍”(kǎn),应读作kàn(看),如三国名士阚泽等。任姓,不读“任务”的任(rèn),应读作rén(人),如现代革命家任弼时等。燕姓,不读“燕子”的燕(yàn),应读作yān(焉),如梁山好汉浪子燕青等。
2. 声母不同。例如:种姓,不读“种地”的种(zhòng),应读作chóng(虫)。单姓,不读“单独”的单(dān),应读作shàn(善),如隋唐之际有单雄信等。解姓,不读“解放”的解(jiǐ),应读做xiè(谢),如梁山好汉解珍、解宝等。查姓,有两个读音chá(茶)和zhā(扎)。读作查(zhā)姓者居多,如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本名查良镛等。曾姓, 不读“曾经”的曾(céng),应读作zēng。宋代作家曾巩、清代名臣曾国藩、香港特首曾荫权等。
3. 韵母不同。例如盖姓,不读“覆盖”的盖(gài),应读作gě(葛),如电影明星盖丽丽等。缪姓,不读“未雨绸缪”的缪móu,应读作miào(庙),如清末著名宫廷女画家缪素筠等。朴姓,不读“朴素”的朴(pǔ),应读作piáo(瓢)。朝鲜族三大姓是李、金、朴。
4. 声母和韵母都不同。如区姓,不读“区别”的区(qū),应读作 ōu(欧),如前国足门将区楚良。繁姓,不读“繁荣”的繁(fán),应读作pó(婆),如汉末诗人繁钦。仇姓,不读“仇恨”的仇(chóu),应读作qiú(求),如明代画家仇英、清代杜诗研究专家仇兆鳌等。幺姓,不读“什么”的么(me),应读作yāo(腰),如著名女歌手幺红等。(谭汝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