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來源: 人民網 『解』字讀音辨析
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是我國文字的特點之一,它為文字更加精確地表意增加了力度。儘管數量較多,但基本能作到多而不亂,應用自如。不過也有個別文字因種種原因而出現混亂。『解』當是其中的典型。【周易】中的『解卦』以及由解字構成的『解數』一詞,長期以來音讀一直處於分歧對立狀態,一讀『姐』音,一讀『謝』音。從百姓到播音員,從學者到專家,從辭書典籍到古代解經注釋,互不溝通自行其是。本人酷愛古典文學,又性喜較真,覺得這種局面繼續下去於推廣普通話和語音標準化不利,而且這種分歧肯定有一方是以訛傳訛,貽誤子弟。因此,作者不揣淺陋,作了一些研讀與考證,並最終認定:由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的【漢語大字典】對『解』字的讀音標註是正確的,應該成為範本,在全國推行。現將理據分述如下:
第一,分離、分割是解字的基本定義。『姐』音是解字的初始音。
中國文字具有它自身的特點:一是以語言為基礎,先有語言後有文字。遠古曾有結繩記事、結網漁獵時代,既有『結繩』之作,也必然產生『解結』之舉。據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記載,古人有佩帶牛角的習慣,其用途是用尖端解結。因此可以確定結和解都會是沒有文字時代的交流口語。二是漢字的讀音最初只有一個,恰如近代學者任銘善先生所言:『古時候一個字便只有一個讀法,這是文字賦音的原則。』既然文字最初只有一音,到底哪個是解字的初始音呢?為尋找答案,本人翻閱了十多部辭書。其中兩種注音幾乎各佔半數,但有一點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都將『姐』音列為首位。這雖然稱不得理據,但對判斷解字的初始音,或能提供些許參考。三是形、音、義可以互求的原則。主編【甲金篆隸大字典】的徐無聞先生讚譽以此原則求知精神為實事求是的精神。解字的最早字形,有人說象一個牛角尖穿着三個(一大兩小)牛角,後來逐漸衍變成隸書的刀、牛、角,從字形看比較符合【說文解字】對解作的『判也,從刀判牛角』的註解。判即分離、分開的意思。周易專家孫振聲先生也說:『[解]的原義,是用刀將牛角切離』。【文字學詞典】上說:『解這個字就是[角][刀]和[牛]組成的,表示將牛的身軀分屍解剖之意。』以上諸說儘管有牛角與牛體的差異,但分割與分離的基本意思是一致的。再參照古人對解字的實際應用,如【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禮記.月令】『東風解凍,蟄蟲始振』。【墨子.節葬】『昔者越之東有沐之國者,長子生則解而食之,謂之宜弟』。以上諸點,足可證明『姐』音當是解字的基本音義。其義、其形、其音、其意頗具一致性。
第二, 解字『謝』音之由來。
人們所熟知,至今被司法所沿用的獬豸冠,象徵着司法公正。獬豸是傳說中的神獸,一曰形似白羊,一曰形似鹿,獨角,喜觸爭訟中無理的一方,故受司法尊崇,成為司法公正的標誌。『獬豸』古時寫作『解D』。此見於許慎【說文解字】中,『一曰解D,獸也。』解D是獬豸兩個正字沒有產生前的替代字,即通假字,因為以解代獬而產生了『謝』音。
現在我們可以做這樣的結論:文字通假是『解』有『謝』音的真正原因。清點起來古代的解字替代許多發『謝』音的字,如懈怠的懈,螃蟹的蟹,官廨的廨等等。【詩經.蒸民】之『夙夜匪解』,意思是晝夜都不可懈怠。【呂覽.恃君】之『大解鯪魚』,大解就是大螃蟹。我甚至認為【周易.解】之彖辭『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圻』。該解字當是『諧』字的假借。明代李贄【夫婦論】曰:『天地一夫婦也,是故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既然天地為夫婦,那麼不正是天地『諧』而雷雨作嗎!?這裏再對孔穎達【周易.正義】之解卦註解作一分析:『然解有兩音,一古買反,為既解之初;一諧買反,謂既解之後,故序卦雲解者緩也,險難解釋物情舒緩,故為解(xìe)也。』孔穎達的意思是:險難尚未解除以前讀『姐』音,須要努力去解除險難;既解之後讀『謝』音。因為既解之後『物情舒緩。』請注意何謂物情舒緩?不正是度過險難以後極易產生喘口氣的麻痹鬆懈情緒嗎!可見既解後的解字恰是『懈』字的通假字。
可惜,古今有些解經家對這種 因通假造成的音變不予重視,卻另闢蹊徑說什麼物自分散之解讀『謝』,緩變之解讀『謝』,不曉他人心意之解讀『謝』。茲以金景芳、呂紹綱先生【周易全解】為例,序卦傳說『蹇者難也,物不可終難,故受的以解,解字讀謝音。意即事物總要變化,蹇難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散,解就是散』。此種觀點實在令人費解。 眾所周知,緩與急,散與聚,作為物質形態的變化總是相對而非絕對,相比較而存在,誰能機械地劃分開呢?譬如,人群有人讓散為『姐』散,自行漫散即為『謝』散,誰能斷定這漫散就是純自然而沒有社會因素呢?緩與急也同樣,以解凍為例,難道用冰箱化解為『姐』,放在室內緩化就該稱『謝』凍了嗎?這種觀點不僅難懂,也可能成為交流障礙。試想,如果將病情緩解說成『緩謝』,將自行解體讀成『謝體』,語言還能交流嗎?
第三,關於『解數』一詞讀音辨別。
『解數』一詞始創於什麼年代,尚不得知。佛教【成唯識論述記】中有解數一詞。意思是:如能解除各種束縛也會增加自由自在的數值,活得輕鬆。它還特別強調:『解』就是『離縛』。顯然,這個解數,照自身的註解當讀『姐』音無疑。
我們所討論的解數一詞與佛教有無瓜葛暫時無從查對。姑且拋開聯繫,解數一詞似乎始見於元明時代關漢卿【越調.鬥鵪鶉.女校衛】『唯蹴鞠最風流,演習得踢打溫柔,施逞得解數滑熟。』如果情況屬實,那麼我們即可判定此解字只可讀『姐』音,不能讀『謝』音。 道理很簡單,文字發展到元明時期已經比較完善,原來由解字替代過的那些通假字,已經有了真字。解字加上豎心、蟲字、犬旁、水旁、廠框…『姐』、『謝』二音井然有別已經無法混淆下去,就連『卸』字明朝宋濂的【篇海類編】都與『解』字分得清清楚楚。通假字一旦發展到此等時刻,只能壽終正寢,只通古而不通今了。以現實為例,如果有學生將『鬆懈』寫成『松解』老師肯定不會給分,且標以紅X。作為文學大家的關漢卿,豈能犯這種低級錯誤?
既然不是通假,就必然有自己的詞義,那麼解數的詞義是什麼呢?根據元明時代的文學作品和對關漢卿本段文辭詳細推敲,『解數』應為武術界技擊的招法、套路,乃至雜技中的技藝、技巧等各種功夫。【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黃天祿大戰余化一段『天祿見戰不下余化,在馬上賣一個「名解」,喚作丹鳳入崑崙,一槍正刺中余化左腿』。這裏將丹鳳入崑崙稱之為名解,不正是武術招法嗎?。聯想現實人們熟知的野馬分鬃、白鶴亮翅、金雞獨立、旱地拔蔥等諸多『名節』,信手可拈,不勝枚舉。再說關漢卿的『施逞得解數滑熟』,施逞即動作,滑熟乃指套路的熟練程度。
綜上所述,『解數』一詞成詞年代並非古遠,不可能再賦予它『謝』音了。那麼『渾身解(音姐)數』就該是正確無疑了。 |
|